首页 理论教育 接地气的报纸

接地气的报纸

时间:2022-0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去年年底,由在《北仑新区时刊》刊登过的往事报道和部分怀旧散文汇编结集的《北仑往事》正式出版发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我有几个定居在上海的表姐、堂姐,看过我寄去的《北仑往事》后,都认为书中描写的内容涵盖了家乡多方面的“往事”,其中有不少是她们儿时在家乡见过、经历过的。《北仑新区时刊》接上了家乡的地气,让我泪中带有笑意!

小时候,我们家就有订阅报纸的习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当时在工厂当工人的大弟弟写的一首短短的自由体诗,发表在《浙江日报》的副刊上,我们都感到高兴和认为了不起。我也从小喜欢写作,并始终怀揣一个梦想:总有一天,我要和弟弟一样,让自己的习作在报纸上发表。

北仑建区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老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强烈。2003年初春,《北仑新区时刊》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报纸有报纸的长处和特点,报上有价值的文章,可作为史料保存下来。家乡的山水原野、树木花草、民生故事、民俗风情、沧桑巨变、家长里短……一则则翔实生动的报道,一篇篇充满北仑元素的文章,让我们倍感亲切。

而让我们业余写作爱好者感到振奋的是,报纸还设有文艺副刊。当我的第一篇习作在《北仑新区时刊》副刊上发表时,我内心的激动和满足感简直无以言表。那时,我刚从一场疾病后的心理挣扎中走出来,心头还不时有凄淡阴云飘过。阅读时刊上署有自己笔名的作品,似有一缕温暖的阳光照进心房,驱散了阴霾,又似见到一扇能实现梦想的门为我敞开。我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态度马上有了改观,家人也为我高兴。后来,一篇篇习作经过编辑老师的润色,又陆续在《北仑新区时刊》上发表。我美滋滋地,悄悄地为自己定下创作目标,更加勤于笔耕。当文友们的一篇篇作品在时刊上发表时,我们也都互相切磋鼓励。

原以为,这一份报纸,只有我们写作爱好者们感兴趣和热爱。却不料,关注和渴望阅读她的大有人在。我发现有些父老乡亲,亲切地把她称为“北仑报”;有些三代同堂家庭,常常是好几个人争相翻阅;更有喜欢收藏或剪报的读者,索性就订了《宁波日报》后再订《宁波晚报》,以期能得到两份赠阅的《北仑新区时刊》。

这些年来,我外出遇到熟人,或有客人上门来看望,交谈中总要说到《北仑新区时刊》。他们说,又见到了我的文章,或者我文友的文章。有时也会提出中肯的意见,鼓励我们多写些大家都感兴趣的题材。我心存感激,说,想不到你们都看得这么仔细呀!他们的回答大多一样:别的报纸可以大略翻一下,这《北仑新区时刊》写的都是家乡的人和事,一篇篇都要仔细看完的。

今年初,有几个年事已高、平常不大走动的退休老人偕同小辈儿女,特地来看望我,把我近几年在《北仑新区时刊》副刊上发表的作品一一评说,讨论我哪些方面描写真实生动,哪些方面又有遗漏。几个老人是“有备而来”,从口袋里掏出摘录的纸条,并告诉我说,他们几个家庭都订有好几份报纸,唯有《北仑新区时刊》大都保存下来了……

去年年底,由在《北仑新区时刊》刊登过的往事报道和部分怀旧散文汇编结集的《北仑往事》正式出版发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我在宁波工作的小弟,一直是《北仑新区时刊》的忠实读者,他曾在家乡插队时参加过“测量队”,到过北仑的许多地方。他说当他阅读《北仑往事》时,那许多曾亲历过的往事,又一一地浮现在眼前。

我有几个定居在上海的表姐、堂姐,看过我寄去的《北仑往事》后,都认为书中描写的内容涵盖了家乡多方面的“往事”,其中有不少是她们儿时在家乡见过、经历过的。她们说《北仑往事》既是有趣味的书,又是史料,要让儿女们也好好读读。

还有一位居住在杭州的堂姐,曾受国家派遣,在国外工作了许多年,如今退休在家,读了《北仑往事》后,特地来信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家乡的土地,永远难以忘记!《北仑新区时刊》接上了家乡的地气,让我泪中带有笑意!

我回信说:姐姐好文采!让我们一起为家乡的报纸加油吧!祝愿她越办越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