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杜鹃之乡花正艳

杜鹃之乡花正艳

时间:2022-0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这些系列宣传和报道,柴桥花木在全国具有了较高的知名度。2003年10月,柴桥万景山花木系列相继被省、市评为名牌产品,杜鹃花和红花檵木同时被浙江省农业博览会分别评为金奖、银奖。据当年统计数据表明,柴桥杜鹃的种植面积、商品苗存储量及销售量均为全国第一。因此,柴桥被国家林业局、中国花木协会授予“中国花卉﹙杜鹃花﹚之乡”的光荣称号。

每当阳春三月,杜鹃鸟叫了,种在芦江河两岸漫山遍野的杜鹃花也开了。那一丛丛殷红的、桃红的、紫红的、玫红的、粉红的——似清晨的彩霞,若飘浮的红云,如燃烧的烈焰,在广袤的田野上弥漫着,让你情不自禁地吟出这样的诗句:“芦江三月子规来,一声催得一枝开。千啁万啾啼不停,直叫杜鹃红如海。”柴桥被冠以“中国杜鹃花之乡”的美称,确实名不虚传。

柴桥的花卉业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当初农民想赚点小钱,很多人在自留地上种起了茶花、杜鹃、五针松,当时发展势头良好,很多农户都加入了这支队伍。那时,我在柴桥信用社搞农业信贷,对困难的农民发放了不少花木贷款进行支持。但作为副业生产,花木种植虽搞得红红火火,却都是小打小闹。正当农民们想放开手脚大搞时,1983年花木市场掀起一股“寒流”,似乎是一夜间,花木成了一文不值的柴草,很多农民感到懊丧不已。

柴桥的花卉梅开二度,是在1996年春天。当时国家开放了粮食市场,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允许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拥有种植的自主权。柴桥镇党委和政府应势利导,成立了一个花木公司,请时任沙溪村党支部书记钟加永担任公司经理。

钟加永本身也是个花木专业户,成为柴桥花木生产领军人物后,如鱼得水,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能力和特长。花木公司租了80亩土地,搞起了花木种植的示范基地,一面积极做好花木品种推广,一面组织花农相互学习交流,搭起了花木销售的平台,使柴桥的花木生产再次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没多久,全镇40个村,除一个渔业村外,农民几乎都种上了花木。直接从事这项生产的农户达5000多户。

那时,我们搞信贷的外勤人员经常走村串户,拜访花农,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尽量帮助解决。特别在资金需求上几乎做到有求必应,对年老体弱的农民还送款上门。

花农们也紧跟形势,想方设法加快发展步伐。为了不影响种植面积,很多农户尽量使剪插的小苗不占用农地,他们做了一只只木箱子,放在自家的院子里,从山上挖来泥土,作为繁殖苗木的温床。有些人家甚至连破脸盆、破筲箕篮也用上了。当你站在村口,凝眸远眺广阔的平畴,一个个新冒出来的小木屋如景观般地点缀在红花绿草之间。白天一家人蹲在地间拔草、治虫、松土,晚上男人牵着一条狗睡到木屋里进行监管。为了把花种好,有的人跑书店,有的人跑图书馆,认真学习花木栽培知识。农民种花的热情,由此可见一斑。当时我目睹农民融入商品经济的大潮中,心中很是感奋和激动。

全镇种花面积很快从当初的4000亩猛增到后来的2.2万亩,如果把种在外省外县的花地统计在内,则达4万余亩。同时涌现一大批花木重点户和专业户,并出现像林才学、石志徳、林良荣、沃米康等人这样250亩以上的花木大户。更有六个花木大户在江西上饶信州产业园租下1200亩土地进行发展。

面对迅猛发展的花卉势头,镇党委书记向钟加永提出,要使柴桥真正成为全国花木之乡,你还要经常走出去,不断地引进新品种,虚心地向人家学习成功经验,这样柴桥花木生产才能走在全国先列。镇党委的雄心壮志激励了钟加永,也鼓励了柴桥花农。在钟加永带领下,一些重点专业户走南闯北,到全国各地参观学习,引进红花檵木、龟甲冬青、红叶石楠、比利时西洋鹃等十几个优良品种,加上原有的,柴桥的花木品种达到一百余种,光杜鹃一项就有毛鹃、春鹃、夏鹃、紫鹃、西洋鹃、杂交鹃,西洋鹃一族又有四海波、五宝珠、红双喜、皇冠、丹麦红等几十个。新品种引进后,经过花农们一番努力,有的在种植数量上超过原产地,如红花檵木,原从湖南浏阳引进,可后来种植的数量大大超过他们;有的在繁殖技术上学生超过了老师。如西洋鹃最早由沙溪村人从辽宁丹东引进,而沙溪村人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实践,已在嫁接剪插、过冬越夏、花期控制等一整套栽培技术上远比丹东人高明,丹东人反而跑到沙溪村来学习取经。更有一次,花木公司邀请荷兰西洋鹃专家斯麦特到柴桥给所有种西洋鹃的专业户讲课。课间休息时,斯麦特无意中了解到柴桥花农无性繁殖西洋鹃的成活率竟高达95%以上,惊讶得目瞪口呆,连忙把“繁殖”这一章删去。他知道中国农民凭借自己的智慧,在这一点上已超越了他这位西洋鹃专家。

柴桥花木有了质和量的底气,便把主攻方向转到宣传造势上。首先在329国道线边树起了 “万亩花木基地”的巨幅广告,以吸引过往旅客的眼球。并以柴桥镇党委和政府名义,于1999年召开了全国杜鹃研讨会,邀请全国花卉专家、著名教授、大型花木公司经理及中间客商前来参加。

会议期间,搞了一次大型花展,把各家各户上万盆最好的花木搬出来,分门别类地,拼成各种图案,摆放在柴桥影剧院广场上。整个广场红旗招展,气球高升,花色烂漫,五彩缤纷,展示了柴桥花木绚丽的风姿。每天来自本地和外地的参观者和采购者数以千计,这种盛况在柴桥古镇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中国花卉报》、浙江电视台、《宁波日报》、宁波电视台、《宁波侨乡报》等媒体相继对柴桥花木作了翔实的报道。

2002年6月11日,《中国花卉报》以头版头条大篇幅刊登了题为“柴桥——新兴的花木之乡”的报道文章。2003年,在云南昆明召开世界园艺博览会期间,中央电视台制片人特地跑到柴桥作花卉发展的专题采访,并在园博会现场进行播放。通过这些系列宣传和报道,柴桥花木在全国具有了较高的知名度。2003年10月,柴桥万景山花木系列相继被省、市评为名牌产品,杜鹃花和红花檵木同时被浙江省农业博览会分别评为金奖、银奖。2004年4月,在贵州毕节地区召开的“百里杯”中国杜鹃花园艺栽培品种展览会上,柴桥杜鹃再次获得优质品种的金奖和银奖。据当年统计数据表明,柴桥杜鹃的种植面积、商品苗存储量及销售量均为全国第一。因此,柴桥被国家林业局、中国花木协会授予“中国花卉﹙杜鹃花﹚之乡”的光荣称号。

盛名之下,柴桥花农们做起了促销文章。好些专业大户购买了电脑,有的叫儿孙们搞,有的干脆自己学。当粗壮拙笨的手指敲击键盘,一个新奇的世界呈现在他们面前时,花农们兴奋异常,感到自我人生的价值又提升了一步。这里特别要提到林才学的两个儿子林斌、林杰,他们不仅参与由中国林科院院长江泽慧主编的《中国杜鹃花:园艺品种及应用》一书的编著,而且还把传统的市场销售搬到互联网上,在全国独创“中国花木网”。销售网络的建立,使柴桥花木生产的信息,如水银泻地般渗透到全国每个角落。来自北京、辽宁、新疆、云南、山东、广东、福建、江苏、上海等地的客户纷纷前来上门采购,连北京中南海钓鱼台国宾馆园林处的同志也慕名前来,后来的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也都来柴桥采购了一大批花木。

优质高产的花卉业,给柴桥农民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绝大多数农户都有了较高的固定收入。我在下队走访时曾见到紫石一户花农,把一批花木出售后,20多万元现金,一家子人围在桌旁数钱的情景:男的边用手数钱,边眯缝着眼睛,微微上翘的嘴角浮现一丝发自内心的笑容。女的看到丈夫和她自己的辛勤劳动得到如此丰厚的回报,竟笑弯了眉毛。坐在一旁的老母亲,第一次见到那么多的钱,高兴得两眼发出惊喜的光。据统计,2003年一年柴桥花木产值已达2亿多元,户均收入达15万元以上。

如今柴桥芦江河畔漂亮的农家新居随处可见;有些花农还购入了小轿车和农用汽车;花农骑着摩托车、电动车到田间劳动已是平常事。

你若有暇到紫石河头、岭下、上龙泉等村去看一看,进入那里好像到了一座大花园。青山环抱的幽静山坳,清洁整齐的村容村貌,浓荫覆盖的村路村道,水清岸绿的潺潺溪流,微风吹拂的新鲜空气,都会让你站在那里久久不愿离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