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可掉以轻心地改架子

不可掉以轻心地改架子

时间:2022-02-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十七 不可掉以轻心地改架子光复认为,在学架子阶段应该学得慢一些,细一些,尽量将每一个动作都做到位。正是这种变化,不断完善着传统太极拳,使之渐趋尽善尽美。依然以“立身中正”为例。如果不能及时纠正,一旦习惯成自然,则将导致习练者最终偏离太极拳的本意。只有坚持不懈,在长期的习练过程中,逐步纠正拳架中不符合太极拳科学规范的习惯性动作,才有可能逐步形成一套基本周正的拳架。
不可掉以轻心地改架子_光復讲太极

十七 不可掉以轻心地改架子

光复认为,在学架子阶段应该学得慢一些,细一些,尽量将每一个动作都做到位。在学习新动作的过程中,不断重复已经学过的老动作,使老动作逐步稳固、定型。

img106

⊙作者和金庸先生、韩海华先生

但是在实际的学练过程中,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将动作一步到位地做得没有缺陷,总会或多或少地有这样那样的错误姿势。很多时候,习练者对自身的这些缺陷不仅缺乏认识,更有甚者还自以为正确,感觉良好。这就需要改架子,也就是改正错误的姿势,使拳架逐步趋于正确、合乎拳理。

⊙作者武术段位证书

img107

改架子与学架子是一个相互交叉的过程,尤其是改架子,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是一个练功自律的相持阶段,很少有改一遍拳架就能定型的。历史上,一些太极拳大师一生都在改拳架,他们青年、中年、老年不同时期的拳架都有变化。而拳架最终定型,往往都是在中老年阶段。例如,杨澄甫先生后期的拳架较早期有明显的不同,而后期定型的拳架充分体现出杨氏太极拳舒展大方、立身中正、浑厚圆满的风格。正是这种变化,不断完善着传统太极拳,使之渐趋尽善尽美。

改架子的标准,不同门派有不同的要求,但基本要求大同小异。

依然以“立身中正”为例。

在学架子阶段,我们要求的是一招一式的中正。到改架子的时候,随着所学动作招式的逐步增多,动作之间的转换势成必然。而正是在这必然的动作转换之间,最容易丢失“立身中正”的规矩,造成姿势错误,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的失误。如果不能及时纠正,一旦习惯成自然,则将导致习练者最终偏离太极拳的本意。

这里所说的“身体中正”,指的不仅仅是一招一式的中正,而是整套拳架由始至终招招式式都要中正。学会一招一式的中正或许并不十分困难,但要做到招招式式由始至终都中正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要经过长期有意识训练才可能做到。

一些人习练太极拳三四十年甚至一生,始终无法进入太极殿堂,体会不到太极拳“牵动四两拨千斤”、“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的酣畅快意,感受不到太极拳中和、温柔、敦厚、处处讲究与人为善的最高境界,究其原因,大多输在起步阶段。而改架子,正是起步阶段的重要环节之一。想学一点真太极的传统武术爱好者,在认真学架子的同时,对改架子同样不可掉以轻心。

习练太极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改架子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坚持不懈,在长期的习练过程中,逐步纠正拳架中不符合太极拳科学规范的习惯性动作,才有可能逐步形成一套基本周正的拳架。在这个过程中,明规矩、守规矩非常重要。所谓的明规矩,指的是对拳架所要求遵守的规矩,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样,你才有可能自觉自愿心悦诚服地遵守这些规矩。

再以“沉肩垂肘”为例。

知道“沉肩是指肩部下沉,垂肘即肘尖有下垂之意”,并能在一招一式中按要求做到,还是远远不够的。应该进一步理解:肩部下沉后,意念使肩、肘、腰三者接牢,因为只有这样,方能使臂生根;只有肘尖有下垂之意,当手臂以肘尖为中心作螺旋式运动时,方可使肘与肩之间的距离放长。同时,垂肘与坐腕又可使肘与腕之间的距离放长。坐腕有利于劲送达手指。因此,沉肩、垂肘及坐腕是整个手臂放长(劲放长)的关键。

只有如此明规矩、守规矩,才有可能循序渐进。现实中,有不少习练者虽不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却只知一味苦练,不善于动脑子,结果常常是事倍功半。

在改架子的同时,学员应该开始对拳架中招式的技击原理有所了解,以便为进入练架子阶段的习练做准备。

格言·语录

*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周易·益》

*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论语·子张》

*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