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女性的力量

女性的力量

时间:2022-0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飘》这本书的另一个名字叫“乱世佳人”。不久,斯嘉丽的第二任丈夫弗兰克在决斗中身亡,她再度守寡。这主要是文化的差异性带来的。纵观古今,西方女性更有自主意识和敢于挑战的胆识,而中国女性大多是以一个柔弱的形象出现。斯嘉丽的爱情观、人生观不得不让人觉得这样的女性充满了一种生命的张力。很多人认为女性的力量一般表现在驾驭男人的能力上,而我看过小说后思考的是,女性的力量更多地体现在驾驭自己的能力上。

闫瑾

《飘》这本书的另一个名字叫“乱世佳人”。从这个题目我们可看出来,这本书写了一个女人的故事,而且是战争中的漂亮女人的故事。读过这本书的人,脑海里都能长久地保留斯嘉丽那俏皮、倔强、坚强的形象。而在我看来,不管是叫“飘”还是叫“乱世佳人”,都不如英文原版的书名“GONE WITH THE WIND”好。

如果有人问我至今为止读过多少书,我的回答会是“两本”,一本是中国的《红楼梦》,一本是美国的《飘》。 这并不是说我读过的书中只有这两本有价值,而是就我个人而言,这两本书在我心中刻下的痕迹不是其他书所不能相比的。

《飘》是美国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米歇尔创作的一部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反映南北战争题材的小说。

美国南北战争前夕,佐治亚塔拉庄园16岁的斯嘉丽小姐疯狂地爱着邻居阿希礼·韦尔克斯。战争爆发后,阿希礼与他的表妹玫兰妮结了婚,斯嘉丽一怒之下嫁给了自己并不爱的查尔斯。不久,查尔斯在战争中病死,斯嘉丽成了寡妇。

在一次募捐舞会上,她与瑞特·巴勒特船长相识。战火逼近亚特兰大,斯嘉丽在瑞特的帮助下逃离亚特兰大,回到塔拉庄园。看到昔日庄园已经变成废墟,斯嘉丽决心重振家园,为此不惜一切代价。不久,斯嘉丽的第二任丈夫弗兰克在决斗中身亡,她再度守寡。瑞特真诚热烈地爱着斯嘉丽。不久,斯嘉丽嫁给瑞特,但同时她还迷恋曾经爱过的阿希礼。瑞特伤心地离开斯嘉丽,而斯嘉丽此时却意识到瑞特才是她唯一爱着的人。

书的最后是斯嘉丽在瑞特离开自己后说的一句话:Tomorrow is another day!这也是全书的点睛之笔。如果没有这句话,故事的结局停留在瑞特离开斯嘉丽后,斯嘉丽独自一个人为自己错过瑞特而悔恨不已、伤心欲绝,那么斯嘉丽这个人物形象就不会那么饱满、那么富有张力了,整部小说的气质就会随之而改变。正是全书描写的斯嘉丽是那样倔强、那样坚强、那样有生命力的奇女子,注定了小说的结局不会停留在斯嘉丽凄凉的心绪里,也就注定了斯嘉丽不会被战争打倒,不会被贫穷打倒,直到最后在她那么真切地发现自己深深爱着瑞特而瑞特却离她而去的时候,她还是擦干眼泪展望明天,她同样没有被爱情打倒。这样的小说主人公,这样的描写,玛格丽特几乎颠覆了女性在人们心中软弱、柔顺、不堪一击的形象,把女人的强大与美用诗一般的语言淋漓尽致地展现给世人,荡气回肠,成为一曲绝唱,洒脱又优美,并流传百年。

一本书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名著,与它的历史价值是分不开的。距玛格丽特写《飘》已经近100年,但是,现在再读这本书仍然能从小说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能看到人性共同点的缩影。有生命力的东西总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经得起读者的推敲。小说写了战争,写了爱情,但是,在我看来,更重要的是,她写了女性。把女性的很多美通过小说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理描写刻画了出来,把女人的丰富感情、坚忍、温柔,深情地写了出来。

在中国的小说描写里,女性通常是带着些悲剧色彩出现。如果《飘》中的这个故事放在中国来写,其结局就肯定不是那样充满热情与希冀的一句话,而故事可能只是停留在一个令人扼腕的战争爱情故事这样的层面。这主要是文化的差异性带来的。纵观古今,西方女性更有自主意识和敢于挑战的胆识,而中国女性大多是以一个柔弱的形象出现。这里面有许多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的东西。读者可以拿张爱玲以战争为题材的爱情小说《倾城之恋》与之作比较。

斯嘉丽的爱情观、人生观不得不让人觉得这样的女性充满了一种生命的张力。她痴心迷恋着阿希礼却遭到拒绝,拥有美貌和无数追求者的她却没有因此放弃对爱的追逐。纵观全书,读者知道她的这种爱单单是少女对心中完美形象的一种迷恋,不一定就是爱情。但是,直到她发现自己真正爱的人是瑞特之前,她都没有放弃过对阿希礼的痴爱。哪怕也许是错误的,她的这种直率和天真、纯粹和真挚都能深深打动读者。她能勇敢地直视自己的内心,不管好的、不好的,她都真实地对待自己,就像她承认自己嫁给第二任丈夫是为了钱,也直率地表示自己不喜欢“情敌”玫兰妮,但是却忍不住被她的人格所打动。就像她勇敢地在阿希礼订婚的日子向他表白,像个单纯的孩子。我想,瑞特之所以那么深沉地爱着斯嘉丽,也是看中了这样的一种品质——因为真实而可爱。而作者在塑造小说人物的时候也会因为形象而真实,因为真实而生动,这就是小说家的不可超越之处。

如果说斯嘉丽表现的是一种女性的活力的美、热情的美、富有张力的美,那么小说里玫兰妮所表现的就是隐忍的美、宽容的美、高贵的美。在读小说时,我在脑海里刻画她的形象时,总是把她和中国女性联系起来。她的美更多地像中国女性的美,是一种柔和的坚忍。她人格的美仿佛不是作者描写出来的,而是从世界的某个角落里流淌在读者心里的,留下了无尽的芬芳。这就是这位女性带给我的感受。在她的生命里,无时无刻不展现着一种柔的力量。她不需要大声说话就能让别人安静地听她说话。她只要站在那里,就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她令斯嘉丽嫉妒,却恨不起来。她一颦一蹙都透着美国贵妇人的高贵气质。她能让每个和她说话的人变得温柔。她那么安静,那么小巧,但是她却不软弱。她在斯嘉丽杀死北方佬时镇静异常,和她一起掩埋尸体。她能冒生命危险,只为能给丈夫生一个孩子,最后也因此而葬送了生命。

玫兰妮在我心中是高贵的,是伟大的,就像一个天使,而她又是真实的。她整个人生充满了美,她的美具有强大的力量。她的人格可以净化读者的心灵,可以带领读者走进一种静谧的威严里。在那里,读者可以反思,可以感受,也可以享受。

在这部小说里,我不仅仅看了一个爱情故事,更值得我深思的是真正女性的天真、直率、温柔与坚强,不会被战争吓倒,不会被贫困压垮,更不会被爱情打败,充满了高贵与美好。

与男性相比,女性更容易生活在一种自我的世界里,这样会加深内心敏感之处的痛楚,所以女性更容易受到伤害。很多人认为女性的力量一般表现在驾驭男人的能力上,而我看过小说后思考的是,女性的力量更多地体现在驾驭自己的能力上。如果能做到“GONE WITH THE WIND”,这就是女性更深层的美了。

(原载《青岛科技大学报》第687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