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旋种芭蕉听雨声

旋种芭蕉听雨声

时间:2022-0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蕉林旁有一楼,名“绿天庵”,据说为怀素旧居。我们在绿天庵品茶听雨,正如宋人杨万里《芭蕉雨》诗中所言:“……细声巧作蝇触纸,大声铿若山落泉……”芭蕉为常绿大型多年生草本,丛生,在温带地区高达七至十米,绿叶阔长,为长椭圆形;性耐阴,植于庇荫之处,最为适宜。这首诗自然是要围绕芭蕉、海棠来构思了。芭蕉可入诗,自然也可入画。

旋种芭蕉听雨声

广东的民乐合奏曲《雨打芭蕉》,早已蜚声中外,凡听过它的人,无不为之动情。

几年前的一个春雨绵绵的日子,我因公到湖南零陵的永州顺道谒访绿天公园,园内是一片一片的芭蕉,传闻这是大书法家怀素昔日的种蕉作书之处。蕉林旁有一楼,名“绿天庵”,据说为怀素旧居。我们在绿天庵品茶听雨,正如宋人杨万里《芭蕉雨》诗中所言:“……细声巧作蝇触纸,大声铿若山落泉……”此中韵味,莫可言说。

芭蕉为常绿大型多年生草本,丛生,在温带地区高达七至十米,绿叶阔长,为长椭圆形;性耐阴,植于庇荫之处,最为适宜。《群芳谱》曰:“书窗左右,不可无此君。”清代著名文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对芭蕉最为称誉:“幽斋但有隙地,即宜种蕉。蕉能韵人,而免于俗,与竹同功……且能使台榭轩窗尽染碧色,‘绿天’之号洵不诬也。”

芭蕉又名绿蜡,典出唐代钱翊《未展芭蕉》一诗:“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红楼梦》中,元春省亲,命宝玉为潇湘馆、蘅芜院、怡红院等处各赋五言律诗一首,宝玉费尽心思只作了三首,独剩《怡红快绿》难以成篇。所谓怡红快绿,是指怡红院内“蕉棠两植,其意暗蓄‘红’‘绿’二字”。这首诗自然是要围绕芭蕉、海棠来构思了。在宝钗、黛玉的帮助下,宝玉总算“完成”这个任务,中有一联为“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绿蜡”便是用典以喻芭蕉。

历代诗人歌咏芭蕉的篇什很多,除钱翊的这篇名作外,还有许多传世之作,以及一些过目难忘的句子:“觉后始知身似梦,更闻寒雨滴芭蕉”(唐·徐凝《宿冽上人房》);“芭蕉花湿梦中香”(宋·杨万里《秋雨初霁》);“西窗一雨无人见,展尽芭蕉数尺心”(宋·汪藻《即事》);“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宋·李清照《添字采桑子》);“秋来叶上无情雨,白了人头是此声”(清·金农《芭蕉》)……

芭蕉可入诗,自然也可入画。因它茎粗叶大,造型美观,可以充分体现画家的笔墨功夫。它可工可写,而在写意画中,又可分先钩后涂,或先涂后钩两类。齐白石多用后一种方法。在他六十岁以后,时常用大笔浓墨画芭蕉,有的四尺或五尺,有的八尺或一丈,笔酣墨饱,痛快淋漓。有一次在画完大幅芭蕉后,他的弟子问:“大幅芭蕉,任情挥洒,笔力放开了,尚觉得容易,若在小幅里又怎样布置,使小中能见大呢?”齐白石思索了一阵,找出一张一尺多大的小纸,用刚才画大幅还未洗涮的大笔,也不蘸墨,三笔淡墨画出大干,芭蕉叶子则“跑”到画外去了;再用另一支略小一点的大笔(也是画大幅时用过的),也不蘸墨,随手几笔画出一株小芭蕉来,以小衬大,神完气满。老人自赏不已,题曰:“客谓,以盈尺之纸画丈余之草木,能否?余曰能,即画此帧,客称之。”兴犹未尽,又题曰:“作画易,只得形似更易,欲得局格特别则难,此小帧有之。”

中央美院教授潘天寿得意弟子高冠华,才华横溢,富有创新精神,声传海内外。他在所著的《写意花鸟画》一书中,以他的《芭蕉石榴》一画为例,说他画芭蕉是用“调淡墨用双钩填彩的画法,先画中筋,再画两边侧叶,用淡墨钩成大小不同的叶面,有多有少,有单片,有重叠,组成画面。干后,用三绿平涂,略分深浅,十分自然活泼。叶梢处,略施淡赭,以示枯老”。绿蕉衬着墨枝墨叶红榴,令人耳目一新。

芭蕉真是一位韵友,假若你的房前房后有空坪隙地,且学陆放翁“旋种芭蕉听雨声”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