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白鹿随想录

白鹿随想录

时间:2022-0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白鹿洞的得名颇有意思。宋初,太宗赐书于此,白鹿洞遂名扬天下,被列为“四大书院”之一;而清乾隆年间,江西按察使王昶决心编成《天下书院总志》一书,首次提出白鹿洞书院为“天下书院之首”。

白鹿洞,一个美丽而又富有诗意的名字;书院,一处积淀着历史沧桑的地方,组成的白鹿洞书院更是名闻遐迩。

最早听说白鹿洞书院是在小时的课本中,排在全国书院之首的这个不寻常的名字在我幼小的心灵中依稀留下了它的位置,并悄悄地把它装进了我一生想去地点的口袋。此后多年学业紧张,时光全被书本“吞噬”,白鹿洞的向往已经不那么清晰了,这个梦想也许一直要埋藏在内心深处。2001年,我的生命迎来了一个重大的转折,复旦大学中文系成为了我新的人生驿站,使我再一次燃起了对文学的爱好与向往。也许是缘分使然,一次周六上网进入了一个文学网站,竟然发现左上角有几个楷体的艺术字——白鹿书院欢迎您。梦境!这是我的第一反应,因为多少次,现实竞争的激烈性让我无暇他顾,而只有在梦中才能让我重温儿时的梦想,但这回却绝非虚幻,因为睁得不能再大了的双眼绝对不会有所欺瞒。我迅速浏览了其中的不少网页,一方面感叹现代技术的高度发达,让一个古老的书院能与网络牵手,让全世界更多的学子了解他们前辈的遗迹,另一方面佩服书院的魅力,能有如此惊人数目的作品发表于此,真是古树换新枝啊!

从此,这个网站就成为我的固定目的地,几乎每次上网都要与它“约会”、交流,吸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但亲临现场感受一下那里的气氛,却始终未能如我所愿。直到今年暑假,我登上了避暑胜地——庐山,这里对我已并不陌生,但没想到这次的收获最大。偶尔听人谈起要去白鹿洞书院,原本对此词就极为敏感的我立即冲了过去,也顾不上平日的文雅“粗鲁”地打断了别人的兴致,当那位年长的大叔明白了我的来意后,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很乐意地给我指出了道路,我那兴奋的劲儿简直快赶上当年考取大学时。

于是,毫无准备,却毫不犹豫地带上了仅有的一点盘缠坐上了开往书院的汽车。庐山的秀美萦绕在我的四周,山谷的大雾还在逐渐吞噬着一草一木,却不能使我再多看它们一眼。山路的颠簸丝毫不能使我疲倦,车上嘈杂的喧闹声也丝毫不能扰乱我的心思,我的心早已飞到了那个既熟悉而又陌生的地方。

山路幽静,树木挺拔,人迹稀少,我们的车突然向右一个急转弯,躲在树叶里“乘凉”的路标隐约地显露着自己的身影——1公里,仿佛要告诉人们它并没有偷懒。这1公里对我来说真是漫漫长路,直到车停在了一块空地中,透过车窗,“白鹿洞书院”五个大字赫然映入我的眼帘,这时我已经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快步走入方形的大门。刚才的杂音仿佛已被给松林吸收,刚才等待的焦急已经被流水化解,剩下的只是一个人处在天地之中,凝望着礼圣殿中的孔子,久久不能释怀。

礼圣殿是书院现存最大、规格最高的古代建筑,殿中上有康熙帝手书“万世师表”匾额,正中为孔子行教图石刻像,的确,读书的地方缺少了孔子也就不能成其为书院了。礼圣殿之后建有花园和清澈的水池,既可欣赏到千年的古松,参天的红枫和婆娑的竹林,也可感受一下各种花草和盆景翠木的清香。在这么幽静的地方读书,怎能不心旷神怡、潜心钻研呢?

白鹿洞的得名颇有意思。唐代德宗贞元年间(785—805年)后期,河南洛阳学者李渤至此隐居读书,养一白鹿自娱,而白鹿很通人性,温顺可爱,甚至能独自前往星子县城为主人购得纸张笔墨和生活必需品,于是李渤便赢得了“白鹿先生”的雅号。同时,此处地形是山丘环合的小盆地,颇似朝天的洞穴,故而得名白鹿洞。而后人为使洞中再现鹿的痕迹,便“命工琢石鹿于内”(何岩《石鹿记》),至今这只可爱的石鹿依然是洞中的宝物之一。

讲到白鹿洞,不能不说一个人,他就是南宋鼎鼎大名的理学家朱熹。南宋淳熙之年,朱熹亲至书院勘查,发现此地“无市井之喧,有泉石之胜”,是个讲学著述的好地方,于是一个复兴白鹿洞书院的雄伟计划便由此展开。修建房屋、筹措学田、聚集图书、招收生徒,使书院东山再起;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摒弃了门户之见,邀请另一学派领袖、演讲大师陆九渊来白鹿洞讲学,形成了书院史上最盛大的节日,史称“白鹿洞之会”。在春风楼前还立有朱熹铜像,器宇轩昂,神态自若,一派学者风范。

曾记否,这里印刻了多少大师的足迹,这里记下了多少大儒的音容笑貌,这里留下了多少莘莘学子的生命历程,这里不仅是山、水、花、草的世界,更是大自然与人的完美结合。宋初,太宗赐书于此,白鹿洞遂名扬天下,被列为“四大书院”之一;而清乾隆年间,江西按察使王昶决心编成《天下书院总志》一书,首次提出白鹿洞书院为“天下书院之首”。

“诗写梅花月,茶烹谷雨香。”白鹿洞一游,不仅了我平生一桩心愿,也让我感受了古代书院的氛围和气息,能在如此美妙的环境中学习,确是人生一大幸事。

(该文于2004年获第二届“蓓蕾杯”全国诗歌散文大赛优秀奖)

(收入《盛夏的果实》,中国和平出版社,2004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