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供职中医院

供职中医院

时间:2022-0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榆林地区中医医院,位于城南10华里处210国道的东侧,原来是县上筹建的“职工医院”,1978年6月建成后,根据国务院《关于有条件的地区应成立中医医院的指示》精神,地区卫生局收回并组建了这所中医院。全院共开设病床100张,医务人员近200人。西医有主治医师3名,医师10多名,医士和护士40多名。除此而外,为了改善医院条件,还要向省、地卫生和财政部门申请拨款修建病房楼。

对于这次工作调动,我早在1980年榆林县第五次“党代会”后就有了思想准备,只是原来以为可能调到外县或者地区哪个部门去任职,没想到会去这个医院。说心里话,当时心里真的感到有点别扭,很不想去,但有什么办法呢?调令已下,这不是由我个人选择的事呀!恰巧在这时,地委主要领导同志在去中央党校学习临走前,托人捎话给我:去中医院好好工作上两年,再到行政部门来。于是,我就不再犹豫了,尽快给新调来的一位副县长交代了工作,又同分管的各个部门打了招呼,在县委欢送座谈会以后,就分别同行署分管卫生工作的副专员曹廷玉和卫生局长陈士华见了面,并于9月12日正式到中医院履任新职。

榆林地区中医医院,位于城南10华里处210国道的东侧,原来是县上筹建的“职工医院”,1978年6月建成后,根据国务院《关于有条件的地区应成立中医医院的指示》精神,地区卫生局收回并组建了这所中医院。医院占地面积9.24万平方米,除了门诊大楼外,住院部和职工宿舍都是砖木结构的窑洞。全院共开设病床100张,医务人员近200人。其中,中医除有两名老中医外,其余都是陕西中医学院毕业的医师和几名从农村赤脚医生中考进来的中医士。西医有主治医师3名,医师10多名,医士和护士40多名。其他医技科室和中、西药房有中级职称者也很少。总体衡量,这所医院当时各方面的条件都是比较差的:一是著名老中医仅有张鹏举和郭维一两位老先生,太少了,整个医疗队伍中,高年资医生比例也很少;二是医疗辅助检查设施较差,仅有一台200毫安的X光机;三是交通不便,公共汽车每隔一小时半一趟,病人看病多为步行或骑自行车。医院职工也大多住在城里,上班有时搭乘两辆救护车,拥挤不堪,有时还要自想办法呢。

面对如此的现实怎样开展工作呢?首先,要像劝慰住院患者一样劝慰自己:既来之,则安之。中医院原党委书记、院长李守飞是一位事业心很强的老同志,为了这个医院的基本建设和业务开展,付出了很多心血。我现在还年轻,一定要有所作为,要在原来的基础上,通过努力工作,促进中医事业的发展。同我一起调来的还有高瑞成同志,他任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并主持院务工作。另外,还有原来的3位业务副院长。在第一次医院党委会上,我们经过认真研究一致认为,首先要通过组织全院职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二大”精神,学习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学习张海迪的感人事迹,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文明礼貌活动,从而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服务质量,使救死扶伤这一崇高的事业得到发展。其次,是根据中共榆林地委(1983)8号文件精神,抓住中医院、中医研究所、中医学习班和中医提高班4个机构合并的机遇,通过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共同探讨中、西医紧密结合,互相促进,医、教、研相辅相成,一齐发展等问题,同时考虑医院改革的方向。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利用原来中医提高班的旧址开设了城内门诊部,让几位老中医轮流坐诊,并增设了病床,取得了比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再次,是培养人才,确定选派了5名有培养前途的医护人员到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和西安市中医院,进修提高中医妇科、口腔科及医疗器械修理等空缺科目,分期分批地提高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除此而外,为了改善医院条件,还要向省、地卫生和财政部门申请拨款修建病房楼。为此,我同张鹏举副院长一起专程去陕西省卫生厅和中医管理局请求支持,厅、局领导认真听取了我们的汇报,答应病房楼可先上报计委列人计划下一年考虑,同时还把厅里的一辆二手大轿车赠给了我院,解决了职工上、下班的乘车问题。

1983年的12月,在事先没有任何消息的情况下,中共榆林地委突然决定调整了地区中医院领导班子,由地区中心医院(二康)副院长刘福华来任党委书记,地区卫生局副局长万元孝担任院长;高瑞成调到榆林中学任党总支副书记;我仍然是党委副书记,只是由主持党委工作自然而然地退到党内二把手的位置上。这一突如其来的变动,对我思想深处是一次不小的触动!我主持中医院的工作一年零三个月,尽我所能地努力工作着,高瑞成同志也是一位事业心很强的好领导,同我在工作中配合得很好,因而医疗秩序在正常运行,事业也在艰难中向前发展着,更没有出现什么大的纰漏和事故,怎么好像是犯了什么错误似的,党、政两个正职位子竟然连一个也挂不上呢?当时,真有点想不通。后来,经过几天的思索和了解,慢慢地想通了。刘福华,曾在吴堡先后任过县医院院长、卫生局长,因而对他的工作能力和作风,以前就有耳闻。论管理医院,他是行家里手,我是个门外汉,远远比不上他。更主要的是他在中心医院工作时,同地区几位领导人关系较好,重用比较了解而又贴心的人是顺理成章的事儿。万元孝,由地区卫生局的领导下派到所属医院给个正职也似乎在情理之中。而我又有什么呢?除了服从领导安排的组织观念和埋头苦干的精神外,再没有什么被领导可看重的资本了。这样想来,我也就释然了。虽然,我也曾一度在思想上有些波动,但在语言和行动中却没有丝毫的表露。于是,我只有在工作上找准自己的位置,兢兢业业地当好助手就行了。通过这次对医院领导班子的调整,我在感悟人生道路坎坷不平的同时,也明白了一个事理,即有时候搞好人际关系比埋头苦干更为重要,只是我本来就不擅此道。

此后,大量繁杂的院务工作无需过问,我的工作只是在党务方面,比如筹备召开“党代会”、“职代会”,安排各党支部的学习活动以及纪律检查等工作。我想,竭尽全力地做好自己该做的工作,也可以算作较为称职的党委副书记了。

这一段的工作,虽然天天都有事可做,但比起在县上当副职和来医院主持党委工作期间,轻松得多了!于是,我就思谋着抽空多读点书,学习新知识,充实自己,为今后更好地工作打好基础。开始,我曾报名参加了辽宁省委党校和《共产党员》杂志社合办的二年制函授学习,《学员证》也拿到了手,想比较系统地学习掌握社会科学以及党建理论方面的知识,以提高自己的文化理论素养,适应改革开放新时期的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