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侗乡苗寨“牧马人”

侗乡苗寨“牧马人”

时间:2022-0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好心的人”也劝他以侨眷的身份申请调到大城市。同时,为产妇剖腹取胎,修补子宫,终于使其转危为安。据不完全统计,在医务人员的配合下,经他主治抢救,安全脱险的危重病人就达九百余人。他闻讯后,立即和其他医务人员一道飞车前往,迅速把伤员转入医院治疗,使伤员全部转危 为安。

春分时节,我们来到了风景秀丽的通道侗族自治县。这里位于云贵高原的边陲,是湘、桂、黔交界的山区,好客的侗族同胞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向我们介绍了侨眷主治医师林硕民的先进事迹。他们自豪地说:“电影上的‘牧马人’就在我们侗乡苗寨,林医师有着和许灵均相似的经历和同样高尚的情操。”

侗乡的新郎

林硕民是广东台山县人,父母和五个兄弟姐妹早年侨居美国,1951年,他攻读大学时,因患肺结核病被批准休学治疗三年,根据父亲的意见,他到香港就诊。在此期间,他父亲提出,待他病愈后将其留在身边,林硕民想,刚刚诞生的新中国,百乱待治,百废待兴,多么需要大量的建设人才,多少有志之士,还冲破阻力,辗转万里,回到祖国,而我一个新中国的青年,此刻又怎能离开生我育我的这块土地呢?那时,他说服不了父母,三个月后,便独自偷偷地从香港回到了大陆。后来,父子俩竟为这事闹开了“别扭”,父亲一气之下断绝了对他的援助。于是,林硕民只好靠其它多方面的资助继续上大学。没有想到的是,1957年,他作为湖南医学院的学生,仅仅由于几句无足轻重的话被无限上纲,错划为“右派”,停止学业,下放劳动了三年。大学时期的女友也跟他划清了“界限”。他虽然受到了如此沉重而又突然的打击,也有过苦恼和悲伤,但没有沉沦。

1963年,大学毕业后,他主动要求分到通道工作,从此,他的脉搏就和侗乡苗寨的同胞一起跳动,足迹深深地印在通道的山山岭岭。后来,十名被分配到县人民医院工作的1966年以前的大学毕业生,竟然有九人陆续调离了通道,这也丝毫未能动摇他扎根山区的决心。

1973年,林硕民收到了年逾古稀的父亲的来信,希望他赴美团聚,共享天伦之乐。这时,有些同志以为他要远走高飞了。近几年来,他在国内的亲戚中有十二人先后到美国定居,哥哥、嫂子、姐姐回国探亲时,希望他前往美国,并表示愿意提供条件和方便。“好心的人”也劝他以侨眷的身份申请调到大城市。这些,他都一一谢绝了。他在广州的亲友还为他在广州介绍了一个对象,女方非常主动,热切希望林硕民申请调往广州,而不愿意随他来通道。林硕民觉得志不同道不合,便婉言相辞了。一个边远山区,为什么会对他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呢?他在给父亲的回信中是这样写的:“我一直思念侨居美国的亲人,但我更热爱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我的知识是祖国给的,我要无私地奉献给祖国的各族人民。我已人到中年,正是报国之时,除此,别无他求。”有些人不解地问:“林医生,人家想方设法找窍门要离开通道,你为什么有正门都不走呢?”他笑了笑说:“都走了,能对得起山区人民吗?我早就下定决心,要在这里干一辈子!”

1975年,四十二岁的林硕民还是一双筷子一个碗,对个人问题,依然“按兵不动”。这时,组织上出面“干预”了,给他介绍了一位聪明能干,在利用中草药治疗跌打损伤方面有独到之处的侗族姑娘。不久,他们就结成了伴侣。婚礼上,人们用热烈的掌声和笑声,祝福着这位被侗乡人民衷心爱戴的新郎。

山区医院的多面手

通道县人民医院是一个综合性医院,过去技术条件差,各种专业医师很少,加之交通不便,当地卫生基础差,不少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面对这种情况,林硕民心想:单有满腔热情,没有过硬的本领,是不能更好地为少数民族同胞服务的;而且,在医疗上只有单方面的专长,没有适应边远山区特点的多方面的才干,也是不能真正做好侗乡苗寨的医疗卫生工作的。为此,他一方面在医疗实践中,虚心向一切内行的人们请教;另一方面,按科目、按系统制定了自学计划,坚持不懈地刻苦自学,二十年来,从未间断过,并结合工作实际,写了两百多万字的笔记。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成为这个山区医院的多面手。60年代初期,县人民医院有透视设备,但没有X光医师,他这个内科医师便兼任了三年。1973年以前没有妇产科医师,他一直兼任着。至今,一些专职的妇产科医师,碰到疑难问题时,还要去向他请教。1978年以前,医院无麻醉医师,他又挑起了这副重担,他不仅能够成功地为病人实施乙醚麻醉、肤醉和连续硬膜外麻,而且对于中药麻醉也有一定的造诣。1975年3月,甘溪公社有位七十二岁的侗族老太太,患有巨大的卵巢囊肿,由于体弱,并伴有高血压、心律不齐等其它疾病,不能实施乙醚和连续硬膜外麻等麻醉方法。林硕民大胆地采用了中药麻醉,与妇产科医师何秋芳一道顺利地切下了四十七斤重的卵巢囊肿,使这位侗族老太太七天就痊愈出院了。

还有一次,他在离县城五十六公里的独坡公社进行巡回医疗时,突然碰到一个产妇子宫破裂,造成失血性休克,生命岌岌可危,病人急需输血,可当时的医疗队员中没有化验员,也没有化验设备。他当机立断,用小竹筒帮上绳子代替离心器,从自己身上抽出“B”型血,从另一名医生身上抽出“A”型血,进行测定,很快便取得了标准血型,及时给病人输了血。同时,为产妇剖腹取胎,修补子宫,终于使其转危为安。

“他心上只有病人”

二十年来,林硕民为民族兄弟防治疾病,不辞辛劳,无论是天寒地冻的严冬,还是烈日炎炎的酷暑,也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哪里有危急病人,他就出现在哪里。据不完全统计,在医务人员的配合下,经他主治抢救,安全脱险的危重病人就达九百余人。1980年10月,临口公社发生一起重大房屋倒塌事故,六十余人受重伤。他闻讯后,立即和其他医务人员一道飞车前往,迅速把伤员转入医院治疗,使伤员全部转危 为安。

二十年来,他很少休息过节假日,也很少看过戏和电影,全部时间和精力都倾注在学习和病人身上。1976年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时,他顾不得照顾爱人,到衡阳学习去了,爱人坐月子全靠七十多岁的老岳母和医院的同事护理。第二个孩子出生时,他爱人只要他买过两次肉,结果他还都是请别人代买的,他却上班去了。

林医生身体不好,在读大学时患过肺结核和肝炎,参加工作又患有胆囊畸形病,但他只顾废寝忘食地给别人治病,却把自己置之度外。一九七五年,他肝腔肿大,剑突下能摸到鸡蛋大的肿块,身体日益消瘦,组织上几次动员他去地区医院好好治疗,他为了工作没有去,直到1977年,病情加重了,饭也吃得很少,他爱人焦虑而又关心地说:“老林,有病还得治呀,医生没有好的身体怎能更好地替病人治病呢?!”“没关系,我能顶得住。”说完,他又微笑着上班去了。爱人见多次劝不住他,只好写信向他在安徽工作的哥哥“告状”。林医生收到哥哥的信后,风趣地对爱人说:“你蛮‘厉害’呀,还告我的‘状’哩!”直到这年底,他实在支持不住了,才去洪江医院检查,但仅住了八天院,病尚未愈就要求出院了。医院给他开的一个多月的休假证明,也被他关了“禁闭”。

1977年夏天,有个病人需要做手术,这时,林医生高烧达三十九度五,滴水未进,他爱人想去打电话告诉医院,换一个医师去做,他坚决不同意,硬是咬紧牙关赶到医院,瞒着医护人员,坚持把手术做完了才回家休息。

1978年,侨居美国的哥哥、嫂嫂、姐姐回国探亲前,曾来信问他需要捎带什么,并且许诺:只要他要的,一定兑现。而他只提出要一付好的听诊器。事后,有人问他:“林医生,你为什么不要彩色电视机、收录机?”他笑笑说:“我认为听诊器并不比电视机、收录机的‘价值’低!”林医生答得对!电视机、收录机诚然能给一个小家庭增添精神生活的色彩,带来新的欢乐,但一付好的听诊器,却能为千万个患者诊断病情,在这个意义上说,它的价值是无法估计的啊!

林医师为病人治病很注重医德修养,不论是穿“皮鞋”的,还是穿“草鞋”的,不论是坐小车来的,还是用竹杠抬来的,他都一视同仁,热情接待。有时病人多,护士忙不多来,他还主动为卧床患者倒屎倒尿,对经济上困难的病人,他经常解囊相助。由于他做了好事从来不愿让人知道,所以,难于一一枚举。1970年,一个孕妇因肺结核咳血住院,在住院期间分娩了。这个妇女家庭经济困难,住院时间长,无钱买营养品滋补身体,他便悄悄买了奶粉和白糖送给了妇女。1971年,马龙公社里问大队社员吴炳贵七岁的女儿因心衰几次住院,钱粮困难,想中断治疗,听天由命。他得知这一情况后,又马上给吴炳贵送去三十元钱和一些粮票。老吴接到钱粮时,这个不轻易掉泪的壮汉,竟感动得泣不成声,说不出一句话来。

林硕民在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上,为边远山区做出了许多的贡献,从而赢得了组织的信任,受到了侗乡苗寨同胞的尊敬和爱戴。后来,他被选为县人大常委副主任,被任命为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内科主任,晋升为主治医师。1982年,荣获怀化地区劳动模范光荣称号。最近,在通道县七届四次代表大会上,他又以满票当选为湖南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原载《光明日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