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植物与人材

植物与人材

时间:2022-0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般认为孔子说的朽木是腐朽、不求上进的意思。南怀瑾《论语别裁》有不同说法,他认为孔子很同情爱护他的学生,不会随便骂人。可惜到如今,我们的人材选拔考核体制,特别是考试制度的设计理念,仍未达到唐代树精的认识水平。这些人材中就有一个教育学硕士老周,他看不惯也不能忍受现实的教育体制,让上初中的儿子回家,自己来栽培。老周失败的基本原因,我觉得可能是他想用栽培植物的办法来养动物。这样矛盾的心态不止老周一人。

回过头来说。就算人人有成栋梁的机会,还要看树种。庾子嵩评价和峤:“森森如千丈松,虽磊砢有节目,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世说新语赏誉第八》),差一点的也能凑合,“新蒲新柳三年大,便与儿孙做屋梁。”龚自珍《己亥杂诗》)速生的白杨树,七八年树龄就可以做檩条,但不结实。一般树木没有这幸运。古人就认为槐树和臭椿是所谓无大用的“不材之木”。生长缓慢的树种一百年未必成材,以最珍贵的海南黄花梨为例,百年大树,能取出直径五公分的有用材料就不错了。但树龄大未必有用,三亚南山一带海边山上遍布龙血树,树龄超过一千年不稀奇,别名不老松。这种树所以长寿,是因其材型太小,质地太差,无法当木材使用,不要说栋梁,当柴用估计燃烧值都不高。这就符合了老子“无用之用,是为大用”的道理。但站在孔子立场看,龙血树简直和不可雕的朽木没有多大差别。一般认为孔子说的朽木是腐朽、不求上进的意思。南怀瑾《论语别裁》有不同说法,他认为孔子很同情爱护他的学生,不会随便骂人。朽木、粪土之墙,都是说宰予身体不好,不能承担繁重学习劳作。这是南老先生对孔子的同情之理解,还是确该如此解释?请俟高明。《太平广记》卷415有个故事说:唐顺宗时,书生贾秘上京赶考,路遇松树精、柳树精、槐树精、桑树精、枣树精、栗树精、臭椿树精,它们向贾秘表白,各有所长与用途,不可仅凭是否栋梁之材来衡量其价值。可惜到如今,我们的人材选拔考核体制,特别是考试制度的设计理念,仍未达到唐代树精的认识水平。

人成了材还不行,材成为器才算数。如何成器?荀子说得清楚:“木直中绳,揉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揉使之然也。”《荀子劝学》)材被揉成器,这个揉字最妙,包含用工具捶打、用水浸泡、用火熏烤的种种手段。制木器如此,制皮革也如此,也叫揉。揉也者,将硬物弄软、直物弄弯、生瓜蛋子整熟之谓也。我小时候家长教训恫吓孩子的厉害话就是,看不熟你的皮!熟皮的真实含义就是捶打。总之,人像木材一样,弯木可以裁直,直木可以揉曲,圆木可以割方,方木可以削圆,几乎可以随心所欲,为我所用。由木而材,由材而器,就算完成了人的栽培揉制。我们说一个人不成器,就是说这块材料没有加工好。但谁来加工,如何加工,通常是语焉不详的。

成不了器的人材,有时就成了骂人的话。1988年十万人材下海南,海口满街都是人材,人材就成了大陆新移民的代称。人材们找不到工作,到处游荡,自然也有滋事的,本地人看不惯了就骂一句:看你那人材样!这些人材中就有一个教育学硕士老周,他看不惯也不能忍受现实的教育体制,让上初中的儿子回家,自己来栽培。他的栽培失败了。失败的老周还写了一本书,《我养你到十八岁》,讲他的教育理念和与儿子的冲突。老周失败的基本原因,我觉得可能是他想用栽培植物的办法来养动物。他既要儿子服服帖帖,有点水喝,给口饭吃,就应该老老实实接受老子的一切训示,包括暴力惩处;但又希望儿子充满野性的活力和创造力,成为鸡群中的鹤,羊群里的狼。这样矛盾的心态不止老周一人。我们无数做父母的,其实都希望在苏州园林式的苗圃里,栽培揉制出美洲草原上彪悍生猛的蛮牛。这可能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