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参观冉庄地道战遗址

参观冉庄地道战遗址

时间:2022-0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7年5月27日,随国际经贸学院教师到保定清苑县冉庄,进行学院党总支组织的党日活动,参观地道战遗址,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冉庄地道战遗址现在仍然保留着抗日战争时期村落风貌。1961年3月4日,冉庄地道战遗址被国家定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聂荣臻元帅题写馆名,杨成武将军为展厅题写牌匾。1994年8月,冉庄地道战遗址被列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参观冉庄地道战遗址

2007年5月27日,随国际经贸学院教师保定清苑县冉庄,进行学院党总支组织的党日活动,参观地道战遗址,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史载,冉庄始建于隋唐。到宋代,传说杨业之子杨延昭在村北河畔荒原筑寨守护,冉庄开始繁荣,形成小镇。故冉庄素有唐村宋镇之说。这个古镇在抗日战争中,以地道战抗击日军侵略而闻名国内外。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大举侵华,冉庄人民为保存自己,抗御外敌,于1937年开始挖地洞,并由单口洞逐步发展成为双口洞、多口洞。1942年,日寇采用“铁壁合围”、“纵横梳篦”的“清剿”战术,对无险可守的冀中平原进行惨绝人寰的“五一”大扫荡,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并有计划地建立据点、修公路、挖封锁沟,进行细碎分割,妄图扑灭抗日烽火。仅冉庄周围9公里内,日军就建有炮楼、据点15座,公路四条,形成“抬头见岗楼,迈步登公路,无村不戴孝,处处起狼烟”的悲惨景象。

为了保存有生力量,有效地打击敌人,冉庄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了地道战。地道战根据战争需要逐步延伸,最后挖成户户相连、村村相通、四通八达、上下呼应、长达16公里的地道网。整个村落设有墙壁、地面、牲口槽、炕面、锅台、面柜等各种巧妙的地道口,并筑有碾盘、柜台、烧饼炉、石头堡、高房、庙宇等战斗工事多处及暗室、隐蔽枪眼、水井等,与地面相通,构成一个立体火力交叉网。地道内有指挥部、休息室、地下兵工厂、储粮室、指路牌、陷阱、厨房等,形成了能打能藏、可攻可守、进退自如的地下长城。

冉庄民兵利用地道优势,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配合武工队、野战军对敌作战157次,歼敌2 100余名,曾荣获“地道战模范村”称号,有力地推动了冀中的对敌斗争,为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为祖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永不磨灭的、辉煌壮丽的历史篇章。

冉庄地道战遗址现在仍然保留着抗日战争时期村落风貌。旧址保护区面积为30万平方米,重点保护区为2万平方米,里面有当年构筑的地道和各种作战工事。1959年8月,冉庄修建冉庄地道战纪念馆。1961年3月4日,冉庄地道战遗址被国家定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聂荣臻元帅题写馆名,杨成武将军为展厅题写牌匾。1994年8月,冉庄地道战遗址被列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5年1月26日,被共青团中央确定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江泽民为基地写了牌匾。1997年被中宣部列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从1950年至今,冉庄每年都要接待数十万国内外参观者。许多影片如《地道战》、《烈火金刚》、《敌后武工队》、《平原游击队》等都曾在此拍摄。

上午10时多,我们一行42人乘旅游大巴从白洋淀来到冉庄。街道上的景象与我们路过的村庄有很大的差异。街道两边是低矮的商铺与村民住房,它们都是灰色砖瓦建筑,不宽的街道上摆着各种小摊位,街上村民与参观者交织在一起,熙熙攘攘。

我们首先来到地道战纪念馆,这是个四合院式的平房建筑,迎门是一组地道战人物的黑色大理石浮雕,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立在院子中央。东南方向有一块大理石的黑色碑石,上面是聂荣臻元帅题写的“冉庄地道战纪念馆”。后面展览厅的入门横匾是杨成武将军题写的“冀中冉庄地道战展厅”。院内参观人很多,还有不少军人。

展厅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日寇侵华全民抗战”,由许多珍贵的图片构成。第二部分是“人民的创造冀中地道战”,第三部分是“冉庄地道战痛歼日寇敌丧胆”。导游充满激情地介绍抗日英雄张森林、李连瑞等烈士的动人事迹。展馆利用声光电等现代化手段展现当年地道战情景。复制的模型有地下兵工厂、保定城市工作委员会、冉庄抗日村公所、抗日武装委员会等处。

在展厅内,我们看到大批宝贵的地道战文物。它们有挖地道使用过的镐、铁锨、辘轳和照明灯等用具;民兵集合、作战使用过的铜锣、军号、牛角号;土兵工厂制作的土枪、土炮、地雷、手榴弹、子弹;烈士遗物、遗诗、资料、奖旗;支前使用过的纺车、织布机、抗日支前的运输工具;救护伤员的担架等。

展厅最后部分陈列着当时几位领导冀中抗日的八路军领导人的题词。其中有:时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兼政治委员的聂荣臻元帅1987年题词:冀中平原地道斗争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时任冀中军区第一任司令员吕正操将军1987年题词:克敌制胜的创举,人民智慧的结晶;1991年题词:用地道战的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任冀中军区第二任司令员的杨成武将军1986年题词:人民战争的伟力,战争史上的奇观。时任冀中军区第三任司令员的孙毅将军1995年题词:发扬冉庄人民抗日斗争精神。

我们从纪念馆的西北角的房子里进入地道。它位于地下两米,高约1-1.5米,宽约0.5-0.7米,有电灯照明。我们只能猫着腰跟着导游前进。地道两边中间电灯线处的水泥印处为地道的原来高度。在1 200米长的地道内,我们走过双向地道,跨过陷阱、翻眼、卡口来到地下兵工厂,观看简陋的兵工厂的各种车间和制造武器的工具。别看兵工厂简陋,这里曾生产出翻火子弹5 000余发,地雷1 200多个,其中有硫酸雷、老鼠夹子雷、连环雷、跳雷和石雷;手榴弹2 500多个;土炮两门;土炮弹200余发;榆木炮1门;土枪百支;掷弹筒和土坦克。

尽管改造后的地道有通风设备,但还是感到气闷。从地道出来,我们都出了汗,可知当年在地道里作战活动的艰辛!离开地道,来到地面的房子内。从房外墙壁上的介绍,得知这是五道庙工事,上面有几处枪眼。

我们来到纪念馆前的十字街口。路北两棵巨大的褐色枯树挺立,这是已有1 000多年树龄的槐树,一棵树上高高挂着抗日战争时期用来报警的大铁钟。古槐北侧是地道战地面指挥中心。街道南面的墙上摆挂着抗日战争时八路军穿的灰色土布军衣、军帽;日本特务穿的白色和黑色的中式上衣。供参观者租用照相。街道中心有一匹红色的高头大马,参观者付费后,可骑马以古槐为背景留影。我们一位年轻教授穿上灰色军衣,戴上军帽,跨上马,摘下眼镜,高举驳壳枪,颇有当年八路军领导人的风度。

我们离开古槐,来到十字街西南角的院子里。院内迎面是一个马圈,内有一匹骡子。见我们走近,冲着我们呲牙,它的草料槽就是一个地道口。地道口的档板拉出槽外,档板下面是黑洞洞的地道。马槽北边的住房里,有通向地道的烧饭灶口,睡炕地道口。房顶上是指挥中心,建有高房作战工事,可以通过夹壁墙进入地道。

为了加深记忆和感受,弥补遗漏的遗址,我想买一本全面介绍冉庄地道战遗址的书籍,我到街上几个摊位上寻找。只见摊位上摆着黄色的用子弹壳作成的枪炮模型、各种游览饰品、地道战影片的光盘,还有书皮发黄的《毛泽东选集》等,就是找不到我想要的书。我问摊主有无这种书籍,他们给我的回答是摇头。我还是不死心,最后找到导游杨小姐,她带我到纪念馆的入门处,问收票人员,也说没有。他们提议到冉庄地道站遗址管理处问问。

我们来到管理处,向一位女工作人员提出此事,她说有,打捆放在仓库里。我说想要一本,她说要问主任,她作不了主。恰好,一位干部模样的女士进来,听说此事,她说,你等着,不久她拿来一本小书。书名是:《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丛书地下烽烟冉庄地道站遗址》。1998年出版。我喜出望外,我的愿望终于实现。我问她,这本书为何不摆在纪念馆入口处卖。她说,正在编写新的。我拿到书后,提出付费,她说,你这样认真参观,就送给你吧!

(2007年5月30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