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淮剧“梅花”第一枝

淮剧“梅花”第一枝

时间:2022-0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3年,中国戏曲舞台上由上海淮剧团推出一部震撼人心的力作——淮剧《金龙与蜉蝣》。近日,梁伟平又喜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证书;中国唱片公司又专门总结性地为他出版了个人淮剧唱腔专辑。“本命年”,梁伟平六喜临门。但是,由于戏剧普遍不景气,梁伟平一度也动摇了对淮剧的信念。从此,梁伟平两次跨进“淮剧殿堂”,成为上海淮剧团的当家小生。

淮剧“梅花”第一枝——记著名淮剧演员梁伟平

1993年,中国戏曲舞台上由上海淮剧团推出一部震撼人心的力作——淮剧《金龙与蜉蝣》。此剧以雄浑的气势、精湛的文学内涵和极高的艺术水准,得到了中外戏剧专家的赞赏,贯穿全剧的重要人物蜉蝣的扮演者梁伟平,也以其出色的表演轰动剧坛。

他继当年获全国汇演一等奖之后,今年又一举喜摘了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政府最高奖“文华表演奖”、面向全国的大奖“上海白玉兰戏剧头奖”。近日,梁伟平又喜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证书;中国唱片公司又专门总结性地为他出版了个人淮剧唱腔专辑。“本命年”,梁伟平六喜临门。

“荣誉,属于淮剧,属于大家,属于盐阜人。”欣喜之中,梁伟平有说不完的感慨。

“不经数年严寒苦,哪有梅花扑鼻香。”

梁伟平,出生于书香门第,祖父早年在阜宁县城开办“新文化印刷社”。也许缘于文化的熏陶,他自幼酷爱戏曲,“文化大革命”期间,“样板戏”走红,由于他长得标致,嗓子又好,被选进县“小红花”艺术团,主演《红灯记》中的李玉和。1971年,他在阜宁中学读书,被选进县淮剧团学艺。为练“真功”,他饱尝了学戏的甘苦。无论严寒盛夏,每天清晨都要叉着腰,在河边吊嗓子,在台上跑圆场。数年后,梁伟平在“阜淮”挑起了大梁,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戏剧人物。但是,由于戏剧普遍不景气,梁伟平一度也动摇了对淮剧的信念。1984年,他改行来到扬州一家建筑公司工作。

生活本身就是一幕演不完的大戏。改行后的一天晚上,有人敲开他住所的门。他恍然一惊,仰慕已久的著名淮剧艺术家筱文艳出现在他的眼前,并亲切地说:“小梁,我终于找到你了……”从此,梁伟平两次跨进“淮剧殿堂”,成为上海淮剧团的当家小生。

特殊的环境,造就了特殊的人物。他来到“上淮”后,筱文艳教师给他安排了一系列规范化发声、形体的训练,请外剧种专家开小灶。他倍加刻苦、努力,进步很快,先后主演了杨乃武、杨八郎等十台大戏,被文化部评为“尖子演员”,也被人们称之为“淮剧状元”。

梁伟平在上海走红了,电影、电视剧导演纷纷登门相邀拍片,马兰每次来上海都请他同台演唱。当时,戏剧界、影视界的人下海经商已成为时尚,而梁伟平再也不为所动,依然坚守在淮剧这块“清贫”的舞台上。

淮剧作为盐阜地区文化的一部分,“移民”上海近百年,在戏曲不景气的今天,居然能在上海这块特殊的土壤上开花结果,扬眉吐气,这恰恰体现了一种人格力量和生存价值。今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戏剧如何争取更多的观众?淮剧如何振兴?梁伟平不倦地思索着,实践着。

他认为:“除对戏剧进行改革外,每位戏剧工作者,胸中都应具有与世界戏剧横向比较的参照系,适应新时代观众的审美要求,与他们产生精神共鸣,惟有这样,戏剧才能无限光明。”

载1994年5月24日《中国文化报》、《新华日报》三版、《盐阜大众报》一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