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喜看农家“忙年”

喜看农家“忙年”

时间:2022-0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来到村子里瞧一瞧,更令人欣喜:一家一户门前多少不等地挂着“腊肠、咸肉、带鱼、红椒、薯干”;白花似雪的“米面粉”成大地晒太阳;蒸馒头、写对联、扫院子、做新衣、贴年画、宰猪羊、磨豆腐,好一派忙年景象。我们每到一家看到的都是乐哈哈的笑脸。“生活富了,不忘国家”。50岁的三组村民张正安,前两年还是个“光棍汉”,1988年村组拿出1000元帮他盖起了两间小瓦房,找了老伴。村干部还介绍说:“全村2416人,70%有了小存折。”

喜看农家“忙年”

春节前夕,我来到曾因穷而出名的阜宁县郭墅乡张庄村。想看看这里的生活安排情况。

踏进村头,满目春色。绿油油的庄稼地里,有不少人在铲墒沟、挖泡眼、点化肥;音乐声声的美发店里,不时走出烫起“浪花发型”的姑娘们;穿梭来往的人群里,车上装的、担子挑的、包里塞的都是称心如意的年货。我们在一家摊位前驻足:看到一位老太太拿钱给孙子买鞭炮,正欲问道,老太太乐开了口:“过去,一到年根底,女孩要花衣,小子要鞭炮,手里没有钞票,孩子盯住闹。现在日子过得舒坦,花几个钱给孩子买个乐……”一番话说得我们也捧了腹。

来到村子里瞧一瞧,更令人欣喜:一家一户门前多少不等地挂着“腊肠、咸肉、带鱼、红椒、薯干”;白花似雪的“米面粉”成大地晒太阳;蒸馒头、写对联、扫院子、做新衣、贴年画、宰猪羊、磨豆腐,好一派忙年景象。村支部书记张明筛高兴地说:“大包干前,村里穷得叮当响,一个劳日角把钱。这些年大伙忙田忙出甜头。就说去年吧,村里粮食产量超历史,13万公斤征购粮三天就完成了任务,人均收入580元,18个特困户也脱了贫,还冒出不少千元、万元户。”

村民们手头有了钱,眉头也舒展开了。我们每到一家看到的都是乐哈哈的笑脸。九组44岁的残疾人张正宽笑着拉开了话匣:“去年,村干部帮我学习杂优稻移栽、养鸡技术,一年收入近二千元,可把贫困帽子甩了……”。他说话间,我们看到他那屋子里摆放的确是满澄澄的东西。

“生活富了,不忘国家”。这是我们接触村民们的共同心声。50岁的三组村民张正安,前两年还是个“光棍汉”,1988年村组拿出1000元帮他盖起了两间小瓦房,找了老伴。他靠勤劳种好四亩生产地,养了五六头猪,年收入都在1000元以上,过年了,他除留些钱买种子、化肥和零用钱外,其余都存入了银行,说是支援国家。村干部还介绍说:“全村2416人,70%有了小存折。”

在张庄村的所见所闻,我们得到了这样一个启示:春风得意千家喜,政策对头农家欢。

载1991年2月6日《新华日报》二版,省、市电台录用,获月度好稿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