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美斯顿”的传说

“美斯顿”的传说

时间:2022-0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首民谣又把“美斯顿”叫响。一次,上海华光啤酒厂一位工程师来到阜宁啤酒厂,陈学俊请他品尝“美斯顿”。“美斯顿”香飘海内外,本地市场供不应求,最近日本客商又致电我国轻工部,向阜宁啤酒厂订购“美斯顿”啤酒1000吨。两年弹指一挥间,“美斯顿”初步成功了。

“美斯顿”的传说

据一位翻译家说:“美斯顿”一词源于英文,大意为优美、甜美。

“聪明”莫过于阜宁人。

1988年,有人原想取个“吉祥”、“得意”的酒名,即能占个好市场,赚个好价钱的,结果,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好酒怕了巷子深。从此,“美斯顿”败落黄海边。

不久,一批精兵强将大刀阔斧从头越,终使“美斯顿”重振市场雄风。

“啤酒‘美斯顿’,晃晃就发浑。一瓶吃三顿,喝了就打盹。”阜宁啤酒厂刚挂出来的牌子就“砸”了。从1988年7月投产到1990年底,两年多时间,这个厂累计亏损850万元,负债220万元。

“啤酒‘美斯顿’,产在阜宁城。一顿几大碗,清凉又提神……”一首民谣又把“美斯顿”叫响。1991年,该厂顺利完成市、县政府下达的免税止亏指标,今年已走上正常发展轨道。

一死一生,起死回生,阜宁啤酒厂的变化给人们以振奋,也给人们以有益的启示。

1990年10月22日,省劳动模范、原县化肥厂党委副书记、副厂长陈学俊就任阜宁啤酒厂第三任厂长。当天,他就在全厂职工大会上宣布:“以我为首的厂级干部,今后干一件营私舞弊的事,允许大家干十件;我们伸手捞一分钱,允许你们捞十元;我们不遵守厂纪厂规,允许你们拖拖拉拉。如果我们身正步直,那大家必须接受厂里的严格管理。”

扭亏,必先抓管理。可规章制度过去厂里订了千百条,为何不见效呢?

某中层干部一张白纸条就从仓库里提出“品尝酒”一千多瓶;某厂级干部接受在厂施工建筑工人贿赂300元,结算工资时,多付给对方15000元;某车间主任为其亲戚介绍销售劣质啤酒瓶17.8万只,造成经济损失五万多元……

“蛀虫”虽然最终被挖出来了,并被绳之以法,绳之以纪,然而,职工中间却弥漫着一种不信任情绪。新的领导班子要抓管理,首先要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来重新赢得工人们的心,赢得管理工厂的权力。为此,他们建立了严格的跟班制度,困难时冲在最前面。一次灌装车间杀菌机链条发生故障,副厂长邵根祥置65℃以上高温于不顾,钻进机肚里维修,结果被爆裂的酒瓶碎片划伤眼睑,缝了15针。

最难的是生产管理。厂里成立了全面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厂部设立了QC办公室,从投料到成品出厂设立十个质量控制点,专人把关,做到不合格的原料不用,不合格的产品不进入下道工序,不合格的成品不出厂。

去年5月,检验员查出有两千多瓶啤酒因瓶盖不洁,酒中有微小悬浮物。检验员经不住车间同志的软磨硬泡,悄悄“高抬贵手”,陈学俊知道这件事后,组织职工逐瓶重新检验,硬是在三万多瓶的酒堆中把2300瓶有问题的啤酒捡出来,并倒入射阳河。事后,厂里的职工们每人写了一篇命题作文——《当我倒酒的时候》。

23项共782条规章制度修订出台,不管哪个岗位都有章可循,每个职工既受激励,又受约束。销售上落实了“四包一挂”责任制,包任务、包费用、包地点、包资金回笼,和个人工资挂钩。驻射阳的两个销售员,原住宾馆,实行“四包一挂”后,改租一间民房,买了一张三人沙发,白天接待客户,晚上当床休息。

经过一年多的整顿,到去年底,阜宁县啤酒厂初步走出了困境。全年生产啤酒4537吨,较上年增长47%,资金回笼率93.4%,居全省同行前茅,免税后实现赢利52万元,实现了市、县政府下达的指标。

要想赢得市场得靠技术。这个厂三上青岛求“真经”的故事颇令人寻味。

第一次是1990年3月。经阜宁籍的轻工部原副部长王文哲介绍,原厂负责人和县有关领导来到青岛啤酒厂,双方达成技术横联协议。青岛啤酒厂派出三名技术人员到厂现场指导。可人家看了厂里情况,只呆了三天就打道回府,临走丢下话:“在这个烂摊子上,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先进技术也是白搭。”

时隔9个月,整顿后的阜宁啤酒厂派出副厂长邵根祥、总工程师陆必阳二上青岛求技。人家经不住软磨硬缠,答应再派人,不过提出一个条件:一名工程师、两名技工,每人每天技术咨询费85元,食宿也由阜宁啤酒厂全包。邵根祥咬咬牙点头了。这时,厂里每花一分钱都要银行批准。怕委屈三位“财神”,几位厂长只好轮流做东,请客人到自己家里吃饭。三位客人看到厂里这么困难,又这么热情,也使出自己的浑身解数,悉心传技。临走时,他们向厂里详详细细列出了47条技术改造和生产管理意见。这些意见采纳后,条条见效。

第三次是去年10月。厂里选派了四十多名工人和技术人员到青岛啤酒厂学习,跟班操作。青岛风光宜人,他们中大多数人又都没来过,但一个月学习期间,大家只是在停电半天时才到街上转了转。“厂里没有钱,却每人一天45元送我们来培训,我们浪费不起。”一名青工在后来的年终总结中这样写道。临走时,青岛啤酒厂的技术处长感动地说:“我们一年接待三十多批来学习的人,你们是最守纪律、要求最严、学习最认真的。”四十多人回厂后,全都成了技术骨干。

在随后的几个月里,阜宁啤酒厂开始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煮沸锅、糖化锅加热装置、沉淀槽、前酵池等关键设备“脱胎换骨”,棉饼过滤机改造成了硅藻土过滤机。酒的清亮度提高了,色度降低了,酒损减少了,口感更好了……

一次,上海华光啤酒厂一位工程师来到阜宁啤酒厂,陈学俊请他品尝“美斯顿”。这位工程师皱皱眉头说:“这酒肯定是青岛啤酒厂生产的。”

1992年5月27日,日本东京太阳城。三年一度的国际白酒、啤酒、葡萄酒博览会在这里举行。

仪器理化指标测试、专家品尝、现场观众品尝,一个接一个的程序,一道又一道的关卡,酒质评比结果:“美斯顿”啤酒得分比金奖最低标准高出2.6分。最后因包装不理想,扣去4分,屈领银奖。

在此之前的1991年5月,“美斯顿”已获盐城市首届食品风味奖;1991年8月,又获中国首届名酒书画博览会金奖;1992年初,被指定为92’中国友好观光年华东地区的惟一饮品。

“美斯顿”香飘海内外,本地市场供不应求,最近日本客商又致电我国轻工部,向阜宁啤酒厂订购“美斯顿”啤酒1000吨。

两年弹指一挥间,“美斯顿”初步成功了。但全厂干部职工没有满足,市委书记徐国健在“美斯顿”荣获国际银奖祝捷大会上的讲话仍然回荡在全厂干部、职工的耳旁:“在商品经济社会里你追我赶、互相竞争是客观现实。前有金牌、后有铜牌、左右有银牌,阜宁啤酒厂的同志们仍须再接再厉。而这种自强不息、争创一流的精神,更应成为我市所有企业的企业之魂。”

载1992年9月3日《盐阜大众报》一版、《中国轻工报》二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