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云儿飘在蓝天

云儿飘在蓝天

时间:2022-0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解放战争时,胡宗南大举进攻延安,毛泽东审时度势,主动放弃延安这个党中央的所在地。当时很多人想不通,认为丢了延安就是丢了革命。可见在这两者之间的取舍,的确不是件易事。在费米的推荐下,杨振宁成为艾里逊的6名研究生之一。他十分感谢泰勒的关怀,但要他下决心打消自己的念头实实在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杨振宁认真思考了两天。最终,杨振宁接受了泰勒的建议,放弃写实验论文。

云儿飘在蓝天

常在下班后散步,也常在散步时看天上的云儿。

云的形状千奇百怪、各种各样,颜色也有很多,最常见的有白的、灰的和黑的。我偏爱白云。似乎大多数人也是喜欢白云的,你看,歌儿里不是这样唱的:“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诗里是这样吟的:“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文里是这样写的:“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不只喜欢白云的洁白,更喜欢白云的通明透亮,喜欢它的轻盈、无拘和飘逸。

这些云啊,怎么会有不同的颜色?为什么有些白,有些灰,有些乌黑?

哦,白云之所以白,是因为云层薄,阳光能够很好地穿过。云儿慢慢聚集,越积越多、越积越厚,阳光穿透它越来越难,它就逐渐变灰变暗,直至变得乌黑。云层越积越厚,也越积越重,所以也就越压越低。它承载的太重,直到最后承受不了身上的负重,就会变成倾盆大雨,降落下来。

曾静静地看过屋檐和水龙头的滴水。水滴以极细的水流在积聚、增大。起初,由于水的张力,水滴还能悬挂在那里。可是当它继续增大,越来越重,张力终于无法承受住它的重量时,于是“啪嗒”滴落到地上。

曾种过多年的菜。种冬瓜需要搭架子,瓜儿越长越大,它的藤蔓会渐渐难以承受瓜的重量,越垂越低,这时候,你需要及时用绳子兜住冬瓜的底部,把它拴吊在架子上,否则,冬瓜藤将会被越长越大、越长越重的冬瓜坠断。

云会变黑,水滴会落,冬瓜藤会坠断,皆因积聚太多,负重太过。世上许多事情,表面现象看似不同,其实其中的道理往往是相同、相通的。

隐约觉得人的心有些像云。心里装的东西少,它就清明、亮堂,轻松、飘逸;心里积的东西太多,它就昏暗、憋闷,沉重、凝滞。

人们在世上很容易背负过重。职位、名声、名誉、金钱、利益、美妻、骄子、别墅、轿车,等等,这些容易成为人们的负担;自卑、自傲、羡慕、嫉妒、猜疑、埋怨、仇恨,等等,这些也很容易成为人们的负担。于是,不知不觉,这些负担就可能像云越积越厚,积压在人们心上。积的多了重了,一颗心就难免被压得阴郁、沉重,透不进阳光,缺少洒脱。

背负得太多太重,最终难免被压变形、压垮。

很欣赏伟人毛泽东的一句话:丢掉包袱,轻装前进。解放战争时,胡宗南大举进攻延安,毛泽东审时度势,主动放弃延安这个党中央的所在地。当时很多人想不通,认为丢了延安就是丢了革命。毛泽东对此打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比方:有一个人,武艺特别高,背着一个装满金银的沉沉的大包袱,碰见了强盗。如果他舍不得丢掉他的大包袱,他的手脚就不会灵便,武艺再高也打不赢,没准还会送了性命,如果他扔掉包袱,轻装上阵,那他既可以打败强盗,也可以保住他的金银财宝。

多次在影视中看过,部队为了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赶到战场,必须作彻底的轻装,除了作战必需的枪支弹药之外,必须丢掉随身携带所有物品。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战斗的胜利。

看来,学会舍弃,是人生的一大智慧。

曾在电视中看过一个节目,深受启发。坦克问世一个世纪来,设计、研究人员始终力求很好地解决一个问题,即如何在坦克优越的防护性能和良好的机动性能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结合点。因为在一定的动力条件下,坦克的防护性能和机动性能始终是一对矛盾。要追求优越的防护性能,就要增加钢板的厚度,但这样坦克的重量就会增加,速度就上不去,机动性能就会受到影响;反之,要追求良好的机动性能,又会致使防护性能大大降低。可见在这两者之间的取舍,的确不是件易事。

这有点像人生。我们在人生的许多问题上,也是同样难以取舍。

记得杨振宁也经历过一次重要的取舍。

杨振宁青年时期喜爱物理,想成为一个实验物理学家。1943年杨振宁赴美国留学时,就立志要写一篇实验物理论文。1946年,杨振宁进入芝加哥大学费米主持的研究生班,希望能在费米的指导下写篇实验论文。当时,费米正忙于在阿贡国家实验室从事军事技术研究。像杨振宁这样初到美国的中国人是不能随便进入阿贡实验室的,于是费米建议杨振宁先跟泰勒做些理论研究,实验则可以到艾里逊的实验室去做。

艾里逊是芝加哥大学物理系的一名教授,当时正准备建造一台40万电子伏特的加速器,这在当时是最先进的。在费米的推荐下,杨振宁成为艾里逊的6名研究生之一。然而,在实验室工作的近20个月中,杨振宁的物理实验进行得非常不顺利,做实验时常常发生爆炸,以至于当时实验室里流传着这样一句笑话:哪里有爆炸,哪里就有杨振宁。此时,杨振宁不得不痛苦地承认,自己的动手能力比别人差!

一天,一直在关注着杨振宁、被誉为美国氢弹之父的泰勒博士关切地问杨振宁:“你做的实验是不是不大成功?”

“是的。”面对令人尊敬的前辈,杨振宁诚恳地说。

“我认为你不必坚持一定要写一篇实验论文,你已经写了一篇理论论文,我建议你把它充实一下作为博士论文,我可以做你的导师。”泰勒直率地对杨振宁说。

杨振宁听了泰勒的话,心情十分复杂。一方面,他从心底深处感到自己做实验确实力不从心;另一方面,他又不甘服输,非常希望通过写一篇实验论文来弥补自己实验能力的不足。他十分感谢泰勒的关怀,但要他下决心打消自己的念头实实在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想考虑一下,两天后再告诉您。”杨振宁恳切地说。

杨振宁认真思考了两天。他想起在厦门上小学时的一件事:有一次上手工课,杨振宁兴致勃勃地捏制了一只鸡,拿回家给爸爸妈妈看,爸妈看了笑着说:“很好,很好。是一段藕吧?”往事一件接一件地在他的脑海浮现,他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动手能力实在不强。

最终,杨振宁接受了泰勒的建议,放弃写实验论文。从此,他毅然把主攻方向转至理论物理研究,最终于1957年10月与李政道联手摘取了该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迄今唯一持中国护照问鼎诺贝尔奖的炎黄子孙。

舍弃有时候是不容易的。正确的舍弃,不仅需要勇气和胆识,更需要远见和智慧。

事物之间往往是密切联系、此消彼长的,有得就有失,有舍必有得,关键在于你如何取舍。我们是普通人,虽不需要去做像杨振宁那样重大的取舍,但依然会面对许许多多的取舍。如:

是舍弃都市的拥挤繁华,换取山野的旷达宁静;

是舍弃酒店丰盛的宴席,换取家中清淡的饭菜;

是舍弃节假日紧张的加班,换取与家人共同休闲的时光;

是舍弃在空调房里的蜗居,换取到大自然的徜徉;

是舍弃满怀心事的困扰,换取静观潮起潮落、云卷云舒的适意;

是舍弃麻将桌上的嘈杂,换取细细品茗读书的安详;

是舍弃一次外面的应酬,换取片刻独处的悠闲;

还是舍弃一次不必要的消费,换取山村孩子的几支铅笔?

……

总之,有很多很多、各种各样的取舍,我们应该怎样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