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婀娜多姿的柳树

婀娜多姿的柳树

时间:2022-0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柳树是最普通的树,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无论是高山还是平原,无论是田边还是院旁,都可以见到柳树婀娜多姿的倩影。柳树的嫩叶,始终是山里人最爱食用的山野菜之一。为了痛快地点火做饭,家家都要准备引火用的明子或麻秸杆。麻秸杆则是地里种的胡麻,结的籽可以榨油,很香,秸杆的皮用水泡后取下来,就是搓麻绳的麻。没有引火的明子或麻秸杆,用一盒火柴,也无法点燃一灶柴草。捋回的柳树芽,奶奶要认真地摘选。

婀娜多姿的柳树

柳树是最普通的树,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无论是高山还是平原,无论是田边还是院旁,都可以见到柳树婀娜多姿的倩影。山村中,有康柳、垂柳、馒头柳,水渠柳,性状不一,各有各的风采。山里人,从小伴着树木、花草、野菜长大,树木、花草、野菜就是山里人的生命和生活。柳树的嫩叶,始终是山里人最爱食用的山野菜之一。特别是,柳树独特的风格,总是招人喜欢,所以,从孩提时起,就对柳树有着特殊的印象,有着特殊的喜爱。

春天,是山里孩子企盼的季节。儿童时期,我们家小子多,野小子费衣服,布票不够用。穿的衣服太薄,常冻得手脚冰冷。三九天没到,就惦记着春天的到来。看了一冬天的荒山野岭,很是烦恼,只盼着一夜春风吹来,让枯燥了一个冬天的荒山野岭一夜之间变绿。春天的脚步是挡不住的。

还在我不明白二十四节气时,奶奶就对我讲:“五九、六九,河边看柳。”

小时候,不知这话的意思,大一点才知道,最早带来春天希望的,是河边、田边的柳树枝头。刚进五九,天气还很冷。高山上地面上,残雪还没有融化,河沟边,厚厚的冰层也没有融化,但山村的柳枝,却已泛出嫩嫩的绿意。整个柳树林已经溢出淡淡的春晕。柳树告诉我们,春天的脚步已经走近了,寒冷就要过去了。终于,柳枝吐出了鹅黄色的新芽,羞怯怯,娇滴滴。不知不觉,新芽长成了新叶。嫩嫩的青枝绿叶,在料峭的春风中摇弋,为流淌的小溪轻快伴舞,为孩子编织山村的童话故事。

山里的孩子,从小吃树上长的,用树上长的,玩儿树上长的,人人与树有着不解之缘。小时侯,我特别喜欢植树,参加学校植树,参加生产队植树,也在自家房前屋后植树。村里的树,柳树长得最快,柳树也最好栽,插个木桩就长成树。所以,文人、哲人说:“有心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父亲说:“柳树三年不算死,枣树三年不算活。”柳树也就成了年年必植的树木。春天,村里、学校里组织植树,我们最喜欢栽植柳树。挖好树坑,把一段柳枝埋进坑,浇上水,就栽植成了。不像其他树那么娇气,难伺候。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前,石油化工很不发达,社会的物质生产与现在相比,种类很少,数量不足,许多基本生活用品,都要靠自然条件获得。那时,没有这么多箱包,没有这么多奢华的包装,长在树上的柳树枝条,就成为村民生活器皿的重要原料。春天,把较嫩的柳条割下,用两只竹板或其他硬木板,把柳条夹住,用力一捋,柳枝的皮就被捋光,变成一枝白色的柳条。从树上采下的柳树条,在村里人灵巧的手里,不但可以编织出各式各样供人使用的柳条器皿,还可以编出供人赏玩的一种又一种手工艺品。

小时候,父亲用柳条编成篮子,编成柳条筐等各种劳动生活工具。最喜欢的,是小时候父亲用白色的柳条编成的柳条蒲筐,摆放在炕头,盛放家里的针头线脑。父亲也用白色的柳条编成柳条篮子,盛放家里过年的食品。那光洁的柳条,更有诱人的魅力。

许多文人墨客,常或文或诗赞叹乡村袅袅的炊烟,我也时常陶醉于村中朝或夕袅袅的炊烟中。但文人墨客很难知道,那飘逸了千百年的缕缕炊烟,是山村女人千百年的辛劳和寄托。

在1958年以前,十渡沟没有公路,交通极为不便,崎岖的山路都是人和牲口走出的小路。大多数农家,是烧不起煤的。即使修上了公路,交通工具也很差,家家只是冬天拉一马车煤取暖。不少家庭,冬天也不烧煤,一年四季,一日三餐,都是烧柴做饭取暖。冬春两季,雨水少,柴草干,点火就着。夏秋两季,天气雨水多,柴草潮湿,点火做饭,柴活不着,急死做饭的。一天三顿饭,女人被烟薰火烤三次。为了痛快地点火做饭,家家都要准备引火用的明子或麻秸杆。

明子是山上的一种灌木,一般的长到大拇指粗,春天开黄花,在灌木丛中很美丽。把明子割下来,用斧头的一头把明子砸松软,取下外面的皮,晒干。麻秸杆则是地里种的胡麻,结的籽可以榨油,很香,秸杆的皮用水泡后取下来,就是搓麻绳的麻。点火做饭前,先用火柴把明子或麻秸杆点燃,再用明子或麻秸杆点灶膛里的柴草。没有引火的明子或麻秸杆,用一盒火柴,也无法点燃一灶柴草。那时,家家都要割明子,坡上的明子特别少。母亲和奶奶有时就用晒干的柳树枝代替。把柳树枝撅成一段一段的晒干,放在雨水淋不到的地方。夏天连雨天时,用斧头把干燥的柳树枝砸一砸,引火的效果也很好。

小时候,家中粮食不够吃,填饱肚子是一家人的大问题。嫩嫩的柳树芽,成了农家百姓的保命菜,常常被端上家中的餐桌。但那时,保护树木是村里的大事,村中的柳树芽,个人是不能随便捋的,我们便到山上,去捋水渠柳芽,水渠柳芽肥嫩,比村中的柳芽更好吃。那时侯,山里的孩子,大多数娇不起,惯不起,从十一二岁开始,就经常上山割柴,拔山菜,芟榆叶,打木榄芽。每到春天,星期日不上学,都要约上几个小伙伴儿,背上小背篓,带上水,到山上去捋水渠柳芽。

小时候,村中的小河,一刻不停地从村北流向村南。小河的水,清澈、甘甜、透亮,干净。捋回的柳树芽,奶奶要认真地摘选。用开水焯熟,捞到荆条篮子里,放到村中的小河里,用流动的河水,泡上几天,柳芽就没有了苦味。泡甜的柳芽,可以凉拌,也可以炒熟食用。奶奶还经常用米汤,糟成山柳树芽酸菜,很是好吃。中医说,垂柳枝叶还是一味预防和治疗肝炎的药材呢。那时,山里人得病少,与常吃山上没有污染的山野菜应是很有关系的。

柳树的叶子,不但嫩时人可以食用,就是秋天,也是羊和兔子的美食。小时候,很喜欢养兔子。春夏秋天可以到地里给兔子打草,冬天就没有地方给兔子打草了,就要给兔子准备冬天吃的草。那时,真要想方设法地给兔子准备冬天的食物。柳树叶就是兔子最爱吃的树叶之一。到了深秋,绝大部分的树叶都落了,只有柳树叶,最有活力。春天,柳树第一个长出绿叶,最早把春天的快乐传递给憋屈了一冬天的人们。秋天,几场秋霜,大多数树木的叶子黄了,一些树木的叶子红了,绝大部分树叶被秋风吹落了。只有柳树,几场秋霜,柳叶的绿色愈加深重,在秋日的阳光下,更彰显着活力。把秋霜打过的柳树叶连枝条砍下来,戳放在一起阴干,柳树叶仍然是绿的。一场冬雪,天变得贼冷,没有地方给兔子打草了,就可以把阴干的柳树叶给兔子吃。

柳树叶虽然是苦的,不但兔子爱吃,羊更爱吃。父亲由于当八路军时受过伤,生产队时摔伤过腰,身体很不好。1974年,公社书记硬盯着村里,不让父亲再当生产队长,社员这才选别人当生产队长。父亲便给生产队放羊,感觉轻松多了。现在农民养羊都要喂粮食,生产队时是根本没有粮食喂羊的。一到正二月,有的羊就体弱生病,无法赶到山上去放。父亲对生产队的羊特别心疼,为了让羊有的吃,就要在秋天,撑着病腰病腿,爬上柳树,砍一些柳树枝,保存在羊棚的附近,等到正二月时,用来喂那些体弱生病的羊。柳树叶子解毒败火,羊在冬天特别喜欢吃柳树叶子。我们都劝父亲,不要再爬树了,太危险了,但父亲根本不听我们的劝阻,依然在一棵又一棵柳树上爬上爬下,砍下一捆又一捆柳树枝,从河边扛到山上的羊圈里。

小时侯,没有玩具,都是就地取材,自制玩具,自找情趣。柳树曾给我们这一代人的童年,带来很多的欢乐。柳树枝的皮比较厚,也好剥,柳树枝的木性比较软,容易用镰刀削断,所以,小时候就很喜欢摆弄柳树枝。春天,砍一截粗一点的柳枝,将柳树皮整着取下,作出一个柳树皮筒,再将柳木芯截开一小段,将柳木芯中钻一个小孔,绑在柳树皮筒中,用麻绳捆绑好,就做成了一个像注射器一样的水枪。有了水枪,又扯些柳条荆条做成帽子,小伙伴们便在一起打起水仗。追呀,击呀,身上的衣服击湿了,头发击湿了,还不肯罢手,玩得好开心。现在有工具,做个水枪很容易。那时候,没有工具,只有一把廉刀,做个水枪很不容易。一开始做不好,特别羡慕其他伙伴做的水枪,慢慢地自己也做得很熟了。

村里人把柳木叫软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村里人盖房,很少有人做玻璃窗子,都是做窗棂的木窗子。做窗棂必须用软木。山里的软木就是扬木、椴木和柳木。那时,国家基本不供给山区木材。即使给一点指标,还要到房山的阎村木材厂去买。那时,村民没有地方找运输工具。想去买木材,很难。马安村是革命老区,八年抗战,日本人把马安村的房子烧了三次,十来年的时间,家家盖了三次房。经常有老百姓的军队和地方武装在马安驻防,一日三餐都要烧柴。哪里去找柴草,没办法,村里的干部就得砍树。果木树不能砍,只能砍非果木树。所以,那时候,村里能做材的树木很少。一米长的木头,都要留起来,盖房做家具用。

父亲给生产队放羊时,有一根搭羊棚的柳木桩子,八尺多长,能做一根边檩。那时,村里人盖房,都是五梁四柱的结构,一般是八尺拿重的檩条。据唐山大地震后科学家推测,这是北方抗震结构最好的房屋结构。房子摇动,石头墙向外倒,砸不到屋里的人。

一位当家叔想把这根柳木扛到他们家里,自己留着盖房用。父亲没有同意,让他去找队长,给作好价再扛走。那时,一根柳木,也就是四五元钱。那位当家叔很不高兴,也没有要这根柳木。没有多长时间,我家棚子的一根木头由于不结实,要断。父亲找到生产队长,让生产队长给作个价,把这根柳木盖棚子用。父亲几十年为大伙办事勤勤恳恳,生产队长就对父亲说,别作价了,你就扛回去用吧。父亲很是死心眼,硬是先到生产队会计那里,记上五元的帐,才把这根柳木扛回家。五元钱在今天不算什么,买猪肉只能买三两猪肉,但在那时,买猪肉能买九斤猪肉。

五月,是柳树开花的日子。清风拂动柳枝,漫天的柳絮,沸沸扬扬,飘飘洒洒,好像冬天的雪花。小伙伴们乐了,撒欢儿了。在操场上,在河边,在柳树林子里,追着柳絮,跑呀跳呀,吵闹着,呐喊着,好不快活。

柳絮,也是激发孩子们创作灵感的好东西。在中学时,没少看学生的作文,都没有印象了。只有张金龙老师上师范的妹妹,在学校写的一篇《柳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文把女孩子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女孩子细腻心理的表达,女孩子赋予大自然纯真的情感和想象,表现得非常充分。我非常感叹,我们山里的孩子,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心世界。

从小到大,我始终喜欢深秋的柳树。

秋风吹来,满山满村满坡的树,都在迅速发生变化。那些曾争春斗艳的繁花枝叶,有的变黄,有的变红,都禁不住阵阵寒意,只要几阵秋风,就纷纷败落下来。几度秋寒,只有柳树更加精神,满树枝叶更加鲜活,直到严寒霜冻袭来,柳叶柳枝被冻得发脆,才肯脱下绿装,告别山村,告别依恋……

春天,没有醉人的花香,却最早报春;秋天,没有诱人的娇艳,却把绿色保持得最长。这就是平常的柳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