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长长的倭瓜藤

长长的倭瓜藤

时间:2022-0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长长的倭瓜藤上,竖起一个个长长的倭瓜叶柄,拇指般粗,一尺多长,从瓜秧根部排起长队,一直到瓜秧的嫩尖尖。随着倭瓜叶柄长短粗细的变化,倭瓜叶柄上的倭瓜叶也在依次排列。倭瓜藤的生长,是生命力的张扬。若是一根倭瓜藤,它会不屈不挠径直向前爬去,若是一大拨倭瓜藤,主人要么让它像扇面一样,呈放射状蔓延开去,要么让它像圆月一样,向四面呈放射状蔓延开去。

长长的倭瓜藤

山坡的玉米地、谷子地,秋天来得要早一些。玉米的叶子黄了,秸杆也黄了;谷子的叶子黄了,秸杆也黄了。地里的倭瓜藤还绿着;长长地爬在一块块玉米地中,还挂在玉米秸杆上;长长地爬在一块块谷子地中,爬在谷子秸杆上;长长地爬在一道道地埝上,爬在埝墙上。长长的瓜秧藤上,长着一个个大小不同、皮色不同的倭瓜,瓜秧的尖部,还长着一个个绿色的嫩瓜蛋子。收获的喜悦,时常挂在男女老少的脸上。

长长的倭瓜藤上,倭瓜叶、倭瓜叶柄、倭瓜花、倭瓜蛋、倭瓜秧尖……带给了山里孩子一个又一个童趣。

嫩绿的倭瓜秧叶,总散发出淡淡的清香。长长的倭瓜藤上,竖起一个个长长的倭瓜叶柄,拇指般粗,一尺多长,从瓜秧根部排起长队,一直到瓜秧的嫩尖尖。根部的几根叶柄短一些,依次竖起的叶柄,很快变得长了起来,又依次变短,直到嫩尖尖上的嫩芽。随着倭瓜叶柄长短粗细的变化,倭瓜叶柄上的倭瓜叶也在依次排列。从硕大的倭瓜叶,到嫩尖尖上的小倭瓜叶,直径从一尺多,依次减小到小指甲盖大小。

倭瓜藤的生长,是生命力的张扬。若是一根倭瓜藤,它会不屈不挠径直向前爬去,若是一大拨倭瓜藤,主人要么让它像扇面一样,呈放射状蔓延开去,要么让它像圆月一样,向四面呈放射状蔓延开去。

除了蓖麻叶,倭瓜叶算是山村里最大的植物叶子。倭瓜叶也就成了山里人接短儿的生活用品

下雨天,噼噼啪啪的雨点打下来,那些来不及躲雨的人,特别是女孩和妇女,便把倭瓜叶顶在头上,遮挡住雨点,不让雨点把头发淋湿。摘花椒时,篮子底不是很严实,漏花椒粒,便顺手掐几片倭瓜叶,垫在篮子底,花椒粒就不会漏下去了。

倭瓜叶的更多用途,还是和吃有关。倭瓜叶是加工多种食品的包装品。

村里的小河里,不但有鱼有虾,还有许多的田鸡。那时,村里没有公路。现在的公路占的地方,都是社员的菜园子。东台街边上,有一棵大槐树,老人说,有四百多年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大槐树下的水渠边上,有两个大水坑,坑里有很多青蛙。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村里闸沟垫地,从村南的西戍片到西台五队北头,都种起了水稻。水稻田里,也有很多田鸡。村里的小河,河边有很多水草,河水只要遇到山崖或大块石头,夏天就会冲出一个大水湾,水湾边也会有很多水草,河边的水草里,总有很多田鸡。每到夏天,村里都是蛙声一片。我们经常到河边抓田鸡。

那时,家里油少,不可能吃油炸田鸡。有时是奶奶,有时是母亲,便会揪来一些瓜秧叶,把田鸡包起来,埋进灶膛的火炭里,用火炭把田鸡烧熟。有时,让我们蘸着盐吃,有时给我们砸一点蒜泥蘸着吃。那时,能吃上一点肉,是很高兴的事。看我们吃得津津有味,奶奶、母亲总是那样欣慰。

生产队时期,我们许多的野外就餐,也是要用瓜秧叶的。那时,村里人油水少,肚皮薄,吃一点凉的粘食品或油大的凉食品就会闹肚子。带干粮上山,只要有时间,就要生火把干粮烤热。那时,没有什么饭盒,都是把干粮装在干粮袋里。所谓的干粮袋,就是用半尺布缝个布口袋,布袋口处缝上两根麻绳,把干粮装进布口袋里,把口捆好,一根绳拴住一个口袋角,背在身上。上个世纪末时兴了一段马桶背包,其实,就是照着山村的干粮袋做成的。山里人只要带干粮,大都是这种布口袋。用布口袋,无法烤干粮,怎么办?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用瓜秧叶把干粮包好,放到火堆里烤,烤出来的干粮,既干净,还浸透着倭瓜叶鲜美的味道。

满地的倭瓜秧,必然有满地的倭瓜花。现在,人们的口味是以品尝为主,倭瓜花的营养价值和口感,使许多人都非常珍惜倭瓜花的食用价值,不少厨师则把倭瓜花制作成多种可口的珍肴。我们小的时侯,则把倭瓜花当作普通的菜蔬,有时是和其他菜一起熬着吃,有时是熬菜粥吃。母亲在房后的地里种上几拨倭瓜。早上,母亲做饭前,到房后的地里,麻麻利利摘一些倭瓜花,回屋擗掉倭瓜花柄上的外皮,把倭瓜花擗开洗干净,就和其他菜一起熬着吃。有时做疙瘩汤也放上一些倭瓜花。如果生产队早上不上工,我或大哥就背上背筐,到自留地里打倭瓜花,留着中午或晚上做菜吃。

生产队时期,常讲一句话“瓜菜半年粮”,这瓜菜主要是指倭瓜。从平原到山区,越往山里走,种倭瓜越多,收获的倭瓜就越多。河沟边,坡地边,种其他庄稼不爱长,挖瓜秧沟种倭瓜很合适,甚至荒地边、山崖根都可以种。有的瓜秧沟挖得非常讲究。头年秋天或开春,就挖开两尺宽、两尺深左右的沟槽,下面压上一层棒子秸,再压上土和粪,最好是鸡粪,浇足底水,谷雨前后种上瓜籽,墒好肥足,一般的春旱都无所谓。瓜秧根扎得深,肥水足,瓜秧保准长得好。好秧结的瓜就多而且大。

村里人从夏末到第二年春天,都要吃瓜。夏秋主要是吃嫩瓜。上眼一看,伧皮了,用指甲一掐,还掐得动,就是嫩瓜。村里人吃嫩瓜主要是熬或炒倭瓜条和倭瓜片、做倭瓜条汤、做倭瓜馅。

山里没有卖菜的,也没有人到山里卖菜。村里人吃菜,都是在自家的园子里种一点,品种很有限。头伏萝卜二伏菜。立秋前后,园子里要种白菜,地里的豆角还结得少,各家各户,主要的蔬菜就是倭瓜。熬倭瓜条,就成了家家户户的家常菜。

那时,国家是不供给农民食油的,农民就用花椒籽熬油。

熬花椒籽油是技术,捂发了的花椒籽是熬不出油的。有时连续阴雨天,花椒籽晒不干,极容易捂发了,熬不出花椒油,出一点油也存放不住。所以,立秋前后,不少家庭就没有油吃了。只能是白水熬瓜条,白水瓜条汤。母亲为了让我们爱吃,吃饱,到地里干活时,总是想办法揪一些羊胡子草的花来,像韭菜花,但花柄非常细。用羊胡子花焌锅,无论是炒瓜条、做瓜条汤,都有一股非常的香味,我们总能把肚子吃得饱饱的。

我们家几个大小伙子都上学读书,挣工分少,分的粮食少。每顿饭都要算计着吃。尽管这样,奶奶总是想方设法改变家里的伙食式样。

蒸瓜馅团子,是奶奶常给我们做的饭。把嫩瓜用擦床儿擦成丝,剁成馅,把倭瓜馅里的水挤干净,或用羊胡子花焌油、或用花椒焌油、或用大葱焌油,炸一些黄酱拌馅。用一层薄薄的棒子面,包住倭瓜馅,包成薄皮大馅的倭瓜馅菜团子,一家人,特别是我们哥几个吃起来,别提多香了。

秋天,房前屋后和地里的倭瓜陆续长老了,随着秋天匆匆的脚步,山村人家的土炕上、窗台上的倭瓜垛会越垒越高。到深山人家,会在屋里的大柁上架上木头,铺上荆条排子,把一个一个老透的倭瓜,码放起来。从秋天到第二年春天,倭瓜就成了饭桌上常见的食品。经常吃的方法不外乎煮倭瓜、蒸倭瓜、熬倭瓜粥、焖倭瓜饭几种。

煮倭瓜是两种:有时是单独煮倭瓜,在清水中放入切成块的倭瓜,烧锅煮,连瓜带汤一起吃。有时是上面蒸饽饽,锅底煮倭瓜,一锅下来。蒸倭瓜也是两种:锅里放上水,放上锅篦子,把倭瓜切成角,放到锅篦子上,单独蒸倭瓜,有时是和饽饽一起蒸。熬倭瓜粥还是两种:有时是白倭瓜粥。把锅里放入水,烧开,往锅里调糁子。那时,我们家劳动力少,有时连生产队社员口粮的平均数都吃不上。一家七口人一天合五斤六七两粮食。一顿不能超过二斤粮食。奶奶都是用升量着每顿的口粮数,每顿熬粥是不能超过一斤半糁子的。为了吃饱,就必须加入瓜或菜。熬白瓜粥,要等糁子软后,放入切好的倭瓜。熬瓜菜粥,就是等糁子软后,放入切好的瓜和菜,熬熟后吃。只要是有菜,奶奶、母亲总忘不了焌锅。焖倭瓜饭还是两种:有时是用小米和倭瓜一起焖饭,有时是用小米、倭瓜和豆角等一起焖饭。

为了防止倭瓜坏掉,也为了第二年春天青黄不接时有菜吃,每年秋天,奶奶总是要晒一些倭瓜干。生倭瓜无法拉成瓜条。先把倭瓜的硬皮去掉,一切两瓣,挖去瓜瓤,整着放在阳光下晾晒。把脆生生的倭瓜晒蔫,再用刀子拉成长长的倭瓜条,放在院子里继续晾晒,等晒得很筋道了,再把倭瓜条挽成卷,接着晾晒,直到晒干。晒好的倭瓜干,可以一直放到第二年春末夏初。陈菜吃光了,新菜没有长出来,倭瓜干就成了好食品,有时,一天吃三顿瓜干粥。熬倭瓜干粥时,要先用温水把倭瓜干泡软,然后再放到锅里和糁子一起熬煮,直到熬熟熬软。

熟好的倭瓜都有瓜籽。奶奶每到吃倭瓜时,都要把倭瓜拦腰切开,切成瓜把和瓜蒂两瓣,然后用勺子把瓜瓤挖出。挖出的瓜瓤里,长着瓜籽。不同的倭瓜,瓜籽的数量差别很大,有的可以长出五百多个瓜籽,有的很少。奶奶总是把瓜瓤里的瓜籽一个一个捏挤出来,摆在锅排儿上,放到太阳底下晒干,收起来。

那时,山里人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待客,炒倭瓜籽,是山里人款待高级客人的重要食品。一般是用大锅,炒一升两升的倭瓜籽,请客人喝茶磕瓜籽。奶奶则经常给我们做瓜籽酱。把倭瓜籽炒熟炒干,用擀杖擀,再用菜刀剁烂,放上盐,加水调匀,就做成了香喷喷的瓜籽酱。喝粥、吃饭当小菜,很有营养价值。

村里人用倭瓜做出的最好食品是豆儿糊瓜。在瓜把处用刀子把瓜皮剜下一块,再把倭瓜里的瓜瓤挖出,在瓜中放入豆子和一些水,有的还要加入一点糖,再将瓜把扣好,可以放在锅里蒸,蒸熟了,瓜和豆子一起吃,很好吃。在野外,则可以把瓜放在石板上,在石板下架火烧烤,主要是吃瓜里的豆子,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山村孩子可以玩的玩具很少,山村孩子可以去玩的地方很少,孩子们几乎都是自己做玩具,自己找地方玩。满村、满地的瓜秧叶柄就成了我们不可少的玩具。

夏天的山村,是萤火虫的世界。夜色降临,漫山遍野都是流动的萤火虫,漫山遍野都是萤火虫闪动的荧光。村里没有电,家里也没有多少煤油。学校老师也不留作业,留作业也没有办法做。我们每天晚上就是在街里玩。有了萤火虫,决不放弃这大好时机,肯定要跑到地里,揪来最粗的倭瓜叶柄,做自己的萤火虫玩具。瓜秧叶柄的中央是空的。先把瓜秧叶掐掉,把瓜秧叶柄四外擗开,揪住一瓣向外折,不要完全折断,剩下瓜秧叶柄的皮,顺势向下轻轻地拽,瓜秧叶柄上的皮就被剥去,倭瓜叶柄就变得透明一些。再到院子里、街上抓一些萤火虫,一个一个放进瓜秧叶柄中,一个荧火棒就制成了。孩子们拿着荧火棒,在街上跑,捉迷藏。有时,还要把萤火虫的荧光涂在自己的脸上,手上,再举着荧火棒,到街上玩耍。回家以后,就把荧火棒栓上一根线,挂在窗户钩子上,屋里整夜都闪着荧光。

那时雨水比现在勤多了。立秋前后,大雨时兴。一场大雨过后,山上到处往外流山水,形成好看的瀑布。城里人看见人工的瀑布都大惊小怪,山里人则是见怪不怪。在闷热的庄稼地里干活累了,就会溜到山坡脚下或大埝根下流山水的地方,做一会儿水车玩。小伙伴总要比谁的水车转得快。

做水车的主要原料就是瓜秧叶柄。瓜秧叶柄的中间是空的,把瓜秧叶柄的两头一掐,就是水管,就成了我们建筑水车的材料。撅两根带有枝杈的荆条,做成两个支杈,一边一根插好,算是做好了水车的支架。再找一根直的荆条子,做水车的轴,撅四根嫩的枝条,要一样长,中间穿开,用做轴的荆条子串好,算是水车的飞轮。把飞轮担在两个支架上,水车的主体就做成了。水车支架后面放一块石头,揪几根瓜秧叶柄,掐去两头,把粗的一头接到山坡的山水里,担在石头上,让几根倭瓜叶柄的小头都对准用嫩荆条做成的飞轮,飞轮在水流的作用下,会立刻快速旋转起来。

我们总是非常兴奋地欣赏着自己的作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