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渔阳码头晚霞美

渔阳码头晚霞美

时间:2022-0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渔洋村位于安阳县安丰乡西部漳河南岸,东南距安阳市约22公里。渔洋地处南北交通要道之上,自古为华北重镇,人们往来南北,必须从此经过。渔洋也是漳河上、下游船运,沟通漳河、卫河的重要航线。渔洋“漳河晚渡”成为当时安阳八大胜景之一。这就是渔洋美景之一“漫水长虹”。历史上,渔洋码头曾经发生过许多重要事件。随后九战九捷,歼灭了赵地的秦军主力,成功救赵,为彻底推翻秦朝统治奠定了基础。

二、 渔阳码头晚霞美

近年来,中央电视台和省市报纸多次报道了千年古镇渔洋,人们不禁要问:这样一个豫北小村庄为什么会吸引那么多媒体的关注呢?是它有丰富的物产,还是繁茂的商业经济?读过报道的人们会惊喜地发现,这些原因都不是,吸引人们眼球的是它的悠久历史和千年历史给它沉淀的深厚文化底蕴。

渔洋村位于安阳县安丰乡西部漳河南岸,东南距安阳市约22公里。渔洋地处南北交通要道之上,自古为华北重镇,人们往来南北,必须从此经过。也因此,渔洋渡口成为了漳河上著名的古渡口之一。直到1982年,107国道漳河大桥建成前,安阳到河北邯郸、峰峰、磁县一带,都要从渔洋一带经过。而1958年京广铁路改道前,铁路也是从渔洋村古渡口穿过。历史上,这里曾经是商船桅杆林立,商贾云集,铺面成排,十分繁盛。如今,107国道和京广铁路东移到七八公里外的丰乐镇,这里才变得略为安静。

“渔洋村”古名“鱼羊村”,由于漳河水经常泛滥,涨水时水注洼地,洪水退后,在洼地内滞留有大量鱼虾,而河滩内土质松软,草木繁茂,特别适宜人们放牧牛羊,于是得名“鱼羊”。明朝时期,由于村里的读书人嫌“鱼羊”两个字不雅,遂改名为“渔洋”。

从渔洋村北行数百米,就是著名的漳河。渔洋以上即为《水经注》中所提到的“三户峡”,是清漳河与浊漳河汇合后夹山而下的河段。这里河道狭窄,弯弯曲曲,水流湍急。渔洋以下,河水急流而下,河道游走不定。这一带的漳河河岸,陡峭壁立,高出水面10多米。厚厚的黄土下有一层坚硬的礓石,抗击着河水的冲刷,因此,漳河只能沿着地势的走向向前流淌。而在渔阳附近,漳河却转了个弯儿,形成一个河曲。这里河水较深,水流平稳,非常适合船队停泊和靠岸。因此,这里自古以来就是漳河上最重要的渡口。

渔洋渡口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两千年前的秦汉时期,当时叫做“三户津”。三户地名早在甲骨卜辞中就已出现,《史记·项羽本纪》中,更提到了“三户津”这个名字。

旧时彰德府一府辖七县,有“金彭城、银水冶、不如楚旺一斜街”之说。彭城即今天河北省的峰峰煤矿,这里不仅产煤,还出产锌、铅等金属,其蕴藏的瓷土更是远近闻名。隋朝时,安阳有著名的相州窑,窑址在今天安阳市北部的洹水岸边。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瓷土供给严重不足,于是逐渐向北发展,到宋、金时期,在彭城发扬光大为磁州窑。明、清时期,磁州窑仅瓷碗一项年产就多达500万籀,那时彭城被称为“日进斗金之地”。当时,这些丰富的物产都要经过渔洋渡口运到安阳或楚旺进行集散或销售。由于渔洋地处交通要道,当时经济十分繁荣,成为华北地区一个重镇和重要商品集散地。当年河面上往来的渡船就达30余条,渔洋由此也富甲一方。清末民初,渔洋镇规模很大,镇内旅店客栈林立,各种商号、运输行遍布,当时有“顺天堂”、“保善堂”、“利丰厚”等重要商铺,生意十分红火。明清时候这里又称“渔洋河口”,主要因为在汛期时靠船来摆渡,冬季水缓时则在河上打桩铺草桥,来年汛期前拆除草桥,来往渡河仍靠摆渡。如今的渔洋还保留有大量明清时期的建筑。

渔洋也是漳河上、下游船运,沟通漳河、卫河的重要航线。当时的渡口十分繁忙,除了南北摆渡的往来小船外,在漳河里往往行驶着来自远方的一艘艘满载商品的大船。每到晚上,集镇上华灯初上之时,这里仍然是帆船云集,灯光点点,艄公歌声绵延不断。渔洋“漳河晚渡”成为当时安阳八大胜景之一。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60年代。如今的漳河岸边,存在着一块块巨大的方形条石,条石上凿出拳头粗的孔中,绳子磨出的道道痕迹还历历在目,据说是过去商船缆索留下的痕迹。矗立在漳河内的那一排远逝的高大桥墩,据说是京汉铁路留下的遗物。它们记录了渔洋当年的繁华。

如今踱步来到古渡口,你会看到残留的码头平台和眼前清澈的漳河水面,遥想起往日渡船如梭,晚霞映照在水面上,泛起粼粼波光,波光中一只只轻舟在墨绿色的水中飘荡,或夕阳渐渐隐入远处苍茫的太行群山,晚霞映红一河碧水的壮丽画面。黑夜里,静寂中,偶尔听到河中心隐隐传来船桨击水,船头轻轻划过水面的哗哗声。夜深了,白日的喧哗码头终于陷入了一片沉静,仿佛忙碌了一天的人们沉入了梦乡。突然来自黑暗中的一声轻咳,打破了深夜的寂静,紧接着一阵阵穿衣的瑟瑟声,这又是哪条将要远行的船儿准备启航,趁着夜色,载着天空中点点的星光,开始了自己新的一天的航程?清晨雄鸡报晓,艄公号声粗犷,码头阵阵骚动,古街上穿梭着起早人忙碌的身影。一条船,一个家;一船货,一个梦。此情此景,每天上演在古老的渡口,不知成就了多少人的商贾巨子梦!

从渡口西行数十步,你可以听到隆隆水声。汹涌的河水漫过横拦漳河的大坝,在这里形成数百米的巨大瀑布。浪花飞溅,在阳光照射下,宛若一道美丽的彩虹。这就是渔洋美景之一“漫水长虹”。河水分流到漳河南岸的幸福渠内,西面高大的闸门犹如苍龙昂首,西头的拦河大坝恰似怪蟒摆尾。这就是漳河古渡的又一奇景——“青龙卧波”。

历史上,渔洋码头曾经发生过许多重要事件。如《史记·项羽本纪》记载:秦朝末年,西楚霸王项羽起兵反秦,率兵北上救赵,行进至“三户津”渡口,面对对岸不远处章邯所率领的秦朝劲旅,主帅宗义迟滞不前。于是项羽怒杀了宗义,用“破釜沉舟”之计大败章邯军。随后九战九捷,歼灭了赵地的秦军主力,成功救赵,为彻底推翻秦朝统治奠定了基础。

在这里,还广泛流传着泥马救康王的故事。据传靖康元年(1126),金兵大举南进,康王赵构奉命北上与金人谈判。当他到达相州(今安阳)后,得知金兵已经渡过黄河进逼开封。为了不辱使命,他继续冒死北上,寻找金人谈判。可是,当他来到磁州(今河北磁县)时,金兵已经攻破都城汴京,掳走徽钦二帝北上,他无法再去寻找金兵主帅进行和谈。这时金兵也听说了赵构北上的事情,派兵想将他擒获,一并掳往北方。于是赵构仓皇南逃,想回到相州。适遇漳河水大涨,马儿不敢过。此时,前有大河挡道,后有追兵相逼,赵构身处绝境。这时走过来一个白胡子老头,对康王说:你那匹马不行,还是骑上我这匹马吧。赵构嫌马瘦,不愿换乘。老头赶忙说:你别瞧它瘦,骑上它你就可以过去了。赵构知道没有别的办法,情急之中只好跃身上马,回头再看那位白胡子老头时,早已经没有了踪影,于是他策马渡过漳河。当他来到对岸的渔洋村时,那匹马儿突然卧在了地上,变成一堆稀泥。康王很是疑惑,再看时,只见马儿瘫倒的地方还流淌着一摊水湿的痕迹。于是,赵构认为这是神仙前来救他,从而坚定了南归召集旧部抗击金兵的决心,遂于靖康二年五月,在南京应天府(今商丘)即位,成为南宋的第一个皇帝。

当然,这只是赵构用君权神授迷信思想来收拢人心的一个伎俩罢了。关于这件事情,《说岳全传》中把他说成是发生在长江一带,但是,渔洋村的老百姓坚信故事是发生在自己村的。他们在西寨门上建起了“泥马渡江康王庙”。

渔阳的晚霞,如此令人陶醉,美得让人感觉不到一个身穿战国服装的人正缓缓走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