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有心插柳柳成阴

有心插柳柳成阴

时间:2022-0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双柳树——多么好听的名字,也许老辈儿人曾经憧憬过白鹅戏水、绿柳成阴的安祥恬静的田园风光,才起了这个名。拿着这张报纸,连夜召开支委会,决定赶赴河北临漳考察。老邓身体很不好,1997年做过心脏搭桥手术,还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妻子成天要看护孙女还要照顾他。1999年5月,京郊第一家獭兔养殖协会在双柳树村正式挂牌,邓福来担任了协会会长。2001年3月,老邓又突然患病,要到北京住院手术。老邓到北京做了胆摘除手术。

有心插柳柳成阴

下了石楼大坡往东走是坨头村,过了坨头村再往东不远就是双柳树村。村不大,180多户,600多口人。整齐、洁净的街道两侧墙壁上,写满了规范的标语:“养獭兔,能致富”、“要致富养獭兔,双柳树村来帮助”、“落实党的富民政策,加快农村改革步伐”……雪白的墙、天蓝色的字挺好看的。谁看了都知道这个村与养獭兔有着密切的关系。双柳树——多么好听的名字,也许老辈儿人曾经憧憬过白鹅戏水、绿柳成阴的安祥恬静的田园风光,才起了这个名。而今,党支部书记邓福来带领大伙儿栽下了致富脱贫的梧桐树——养獭兔,使双柳树村在京郊名声远播,成为北京市专业养殖的示范村。去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6000多元。

1999年春节,党支部书记邓福来和支部班子成员按照惯例,到村民家去拜年。沉浸在欢乐气氛中的乡亲们有的串门儿,有的聊天,有的在电视上选看喜欢的节目。可是,有十几家乡亲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当老邓等人到来时,他们像见到了亲人一样,把自己的心事抖落出来:

1998年按照中央有关文件,开始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双柳树村积极落实了土地承包政策。由于村里土地少,人均只有1.4亩地,加上镇村企业不景气,这些农民想寻找致富路子,就与一个叫“三力”公司的企业签订了养獭兔的协议,以800元一组(三母一公)的价格买进了种兔,公司当时说负责回收。但是,由于技术无人指导、信息不灵,收购公司以质量不合格为由,只收走了十几只獭兔,就杳无音信了。用血汗钱买来的种兔只能宰肉,小兔子送给小孩儿当玩意儿。心灰意冷的乡亲们一提这事就心烦。

听着乡亲们的述说,看着一家家期待的目光,老邓的心被深深刺痛了。他想:作为共产党员,一个村的带头人,怎么能让乡亲们的血汗钱付诸东流呢?怎么能让乡亲们刚刚燃起的致富希望破灭呢?养獭兔,在双柳树到底能不能行,我一定要弄明白!他逐户安慰了乡亲们,答应一定想办法解决他们的困难。

回到家里,他忽然想起了不久前看过《农民日报》有一篇短讯:河北临漳县养殖獭兔成规模、见成效。他急忙翻出那张报纸又看了一遍。拿着这张报纸,连夜召开支委会,决定赶赴河北临漳考察。

第3天,老邓和几名村干部带上村民送来的几张兔皮出发了。河北临漳县养獭兔已有3年,形成了养殖户——养殖公司——养殖基地三位一体的模式。他们到养殖公司了解管理规章制度、收购质量标准、责任权益;到养殖基地看饲养场、饲料加工厂、化验室、配料站;到养殖专业村,向农户学习养兔经验,到技术学校听课。紧紧张张的3天,真是开了眼界,获益匪浅。归途中,又到了全国著名的皮毛集散地——蠡县,拿着带去的兔皮和商家侃价,和别人的兔皮对比,了解了市场行情,找到了差距,心里渐渐有了底。回村后,又前往北京农科院、北京农业大学和区畜牧局找专家咨询。北京农大的杜玉川教授是国内的养兔权威,老邓专程求教,搞清了国际市场的需求趋向和养獭兔的前景与风险。

经过紧锣密鼓的操作,1999年4月,在镇领导的支持下,村里建立了养殖基地,投资10余万元,购进5个品种200多只种兔,聘请杜教授等专家当技术顾问,制定了5项优惠政策,从土地使用、技术支持、饲料加工、成品收购等方面为养殖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综合服务。有四五十户农民开始营建兔舍,购买种兔,走上专业养殖之路。

农民是淳朴的,但有时也保守,“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他们固有的心态,轻易不敢把“一个汗珠掰八瓣儿”挣来的钱掏出来。不少人在怀疑、观望。一天,老邓在大街上见几个妇女聊天,他半开玩笑地说:“你们用侃山的工夫养几只兔子,也能给家里添个活钱,比坐在这儿神聊实惠多了。”没想到,妇女们反唇相讥:“你撺掇我们养,赔了钱怎么办?养兔能致富,你干吗不养?”还有一位更直接:“我们是不见兔子不撒鹰。”几句话,说的老邓不言语了。他想:乡亲们的顾虑是有道理的。“村看村户看户,百姓看干部”,要把养兔业发展起来,只有干部带头,群众才有劲头。当前下午,他就召开了党员干部会,要求大家带头养獭兔。

他家里投资6万元,建起了300平米的兔舍,引进种兔200只。其实,按老邓的家庭状况,并不适合养兔,他一天到晚忙村里的事,两个儿子在外面有自己的工作。老邓身体很不好,1997年做过心脏搭桥手术,还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妻子成天要看护孙女还要照顾他。但为了让乡亲们打消顾虑、尽快致富,他聘了个外地工,硬是搞起了家庭养殖。

在老邓的带动下,20多名党员干部家都建起兔舍,走上了家庭养殖之路。这一下,乡亲们养獭兔的积极性起来了:街头巷尾人们谈论的是兔子,串门子走亲戚人们最关心的是兔子,全村187户人家有171户成了养殖专业户。大街上的标语、板报都是一个主题:养獭兔,能致富。1999年5月,京郊第一家獭兔养殖协会在双柳树村正式挂牌,邓福来担任了协会会长。前来祝贺的区领导握着老邓的手说:“你走出了一条带领乡亲们致富的新路子,好路子。”

邓福来家的兔子养得确实不好,因为他根本没时间管。投了这么多钱,迟迟不见回本,妻子埋怨,孩子着急。2001年3月,老邓又突然患病,要到北京住院手术。临行时,他找到兔场场长李庆国:“你把这些兔子收了吧,你嫂子要伺候我,养不了这些兔子,实在是养不了了。”老邓到北京做了胆摘除手术。仔细算算账,老邓养兔不到两年,赔了两万多块。这事一传开,老乡亲们心里明镜儿似的:不是老邓不会养兔,是他顾不过来,他是为把我们带起来才赔的钱啊!

生活就像海洋,海洋总会有风浪。真正的舵手总在与风浪搏斗中前进,决不会躲避在窄湾狭港。老邓是个实干家,并不热衷于炒作新闻,搞花架子。他深知,养殖协会成立挂牌只是事业刚刚起步,要做的工作还很多。

秋雨绵绵的深夜,一个村民的叫门声把养殖场场长李庆国从酣睡中惊醒:庆国快去看看吧,我家的兔子好像得了什么病,一个个蔫头耷脑,不吃不喝,急死人了!

什么叫“吹毛求疵”,许多人只知道是“鸡蛋里挑骨头”的同义语。可当收购单位的技术人员来收兔子时你才会真正理解其含义:面对乡亲们送来的一只只獭兔,技术人员俯下身,对着细密的绒毛轻轻一吹,就能说出兔子的营养成分、饲料配比、品种优劣,甚至得过什么病、吃过什么药……合格的兔子皮毛白净,跟上好的毡子一样。有的户因质量等级不够,卖不上好价儿,还有的被拒收。

老邓深深意识到,养兔要发展,提高村民的科技素养已经刻不容缓了!

农科院的专家教授来了,在村委会的办公室、在小学校的课堂上、在农户的兔舍旁,带着眼镜的教授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求知若渴的乡亲们听着、记着、议论着……

畜牧局的大学生来了,逐家挨户到兔舍去巡回指导,从配种技术到饲料搭配,从球虫病的防治到仔兔的育养,细致入微,生动通俗,乡亲们的笑脸绽开了,愁云不见了。

在村委会的会议室里,人气旺盛、笑语喧哗,这是几十个养殖专业户在开研讨会。这个讲他家饲料搭配如何科学合理;那个说她怎样使獭兔腰圆腿粗、毛色光润;这家介绍兔舍通风洁净的秘诀;那家通报怎样使仔兔成活率达到100%。研讨会从午后直开到月上柳梢儿,人们还不忍离去。这样的研讨会每年要开五六次,已成为深受村民欢迎的不可缺少的节目。

在不断地学习、实践中,在科技人员和示范户的带领下,乡亲们旧有的意识和饲养习惯有了根本的转变。

先说这喂养方法,过去是背上筐头到地里打一筐野草、野菜,什么稗子草、拉巴秧的往兔窝一扔,齐了。这样喂养的兔子长得慢,品质根本不成。现在大伙儿懂了:兔子饲料里不仅要有粗纤维,还要有18%以上的蛋白含量。要用秸秆、粗粮添加氮氨酸、赖氨酸,制成颗粒饲料。

还有仔兔的繁殖,也要讲究优生优育,不能为了省钱、省事搞“就地取材”,要坚决禁止近亲交配。至于兔舍日常的消毒、兔病的防疫治疗更是乡亲们关注的、必须掌握的热点

村民的热情和勤奋,一经与先进的科技知识结合,就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现在,全村有种兔4000多只,村里大户年收入可达七八万元,一般养殖户也在20000元左右。60多岁的村民果士荣,在自家十几平米的小院里养了100多只兔子,年收入七八千元。今年,她患的风湿性关节炎严重了,儿女们劝她别养了,她怎么也舍不得,难过得流了泪。最后一家人商量给她留下10多只,她才高兴:“每天看兔子几眼,心里痛快。”

双柳树村发展獭兔养殖,不仅使农民找到了有效的致富之路,还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解决了农民卖粮难的问题,养兔要用大量玉米做饲料,本村玉米已供不应求,还需外购。中央电视台农村节目专门介绍双柳树村的养獭兔的经验,《京郊日报》、《北京经济报》等媒体也相继报道。乡亲们说:“养兔儿这营生本小利大,苦点累点咱心里踏实。加上有邓书记、有村干部服务、保驾,咱脚下有根,心气儿也顺。”

“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是小农经济孕育出的农民理想生活。作为新世纪的农村支部书记邓福来,想的是富而思进,持续稳定发展。2000年底,在全市开展的“致富明方向,十五再发展”的主题教育中,老邓在“农家话十五”论坛作了专题发言。2001年3月,在河南安阳举办的全国獭兔养殖信息研讨会上,他把各地的经验、市场变化的信息仔细思忖,谋划着双柳树的未来,如今獭兔养殖已从炒种期走入商品期,皮毛市场货源充足,价格回落,买方市场已见端倪,如何使村里的养殖工程良性循环,长盛不衰?这是双柳树人面临的新课题,老邓想得深远:

他请杜玉川教授,按照最先进的标准,到养殖场优中选优,培养种兔群,以确保双柳树村的獭兔品种一代更比一代强,在华北乃至全国占有优势。

要想取得市场的主动权,光靠纯养殖不成,必须要走养殖、加工一条龙的路子。他们已经开始獭兔深加工的探索运作了。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要跳出小打小闹的圈子,大手笔才能写出力作。光靠小小的双柳树村100多养殖户,一年10来万只兔子远远不行。要在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就必须大发展。他们大力宣传推广养兔经验,吸引众多农户加入养兔协会,使他们通过养兔得到了实惠,又壮大了队伍,形成了规模。目前,协会已拥有会员400多户,遍及全区及京郊大地,辐射到辽宁、山东、河北、内蒙等省区。房山区的史家营、浦洼、窑上、张坊、南窖等16个乡镇专门派人来双柳树接受培训。2001年3月在石楼科技大集上,双柳树村獭兔养殖协会又进行了产品展示和技术咨询,深受群众的欢迎。

农民们算过一笔账,1只兔1年可繁育六七胎,育成兔40只左右,1年养1组种兔纯收入1600元,养十组种兔是很轻松的事,男女老幼都可以干。当年投资,当年收益,是短平快的致富项目。账是这样算,但要真正达到效益必须科技作先导,质量作保证。这就需要经济合作组织当好桥梁和后盾。老邓就是要以双柳树村为中心,让这条致富路辐射到各村各户,让勤劳的农民兄弟们尽快富起来。

唐朝大诗人贺知章有《咏柳》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邓福来就是栽下新柳,又让绿柳成阴的描春人。迎着拂面的春风,他带领乡亲们不断进取、开拓着未来。那铿锵有力的步伐声,正和着新世纪、新房山、新发展的有力节拍……

(本文与顾梦红先生合写,2001年6月刊于报告文学集《龙乡党员风采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