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看《郁离子》如何勾连现实

看《郁离子》如何勾连现实

时间:2022-0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358年,大才子刘基明显感受到上级领导对他的不公正,一不高兴就不做那什么官了,回到青田老家,大约用三年的时间写了本《郁离子》。为什么叫郁离子?工之侨见到这样的场景,深刻领会到现实社会之良莠不分,这样的社会很危险,于是出世而遁。第一个专门收购上等药材,他根据收进的价格适当加价卖出。刘基把这个事情和做官联系起来了。对此,刘大才子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看《郁离子》如何勾连现实

1358年,大才子刘基明显感受到上级领导对他的不公正,一不高兴就不做那什么官了,回到青田老家,大约用三年的时间写了本《郁离子》。为什么叫郁离子?离是八卦中的火,郁是有火光的样子,火烧得很旺啊。用这个作虚拟的评论员名字,太痛快了,和司马迁的“太史公曰”一样,很有看头。我把它看成是很好的杂文,因为它处处都能和现实相勾连。188则短文,拣印象深刻的分说之。

《郁离子》以做生意为幌子的有两处特别有意思。

一则是我小时候就读过的《良桐》。工之侨得到了一块极好的制琴材料,很精心地做了把琴,这琴有多好?“金声而玉应”,什么意思?就是这琴能弹出金钟的宏亮声,它发出的回声简直如同玉磬之声,总之是美妙得不得了。他以为这是最好的产品了,可以让它发挥大作用的,于是就把它献给有关部门。有关部门也很重视,立即找教授级的专家鉴定,专家的结论是:好是好,可惜不是古代的,不值什么钱。琴还给了工之侨,工之侨却不甘心,好东西你们不识货!他马上找朋友商量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朋友出了个点子,我们做旧吧,把所有关于古代的标识印记都弄上去,还要做得像,并把它装入匣子埋入土中。一年后,工之侨将琴挖出,拿到市场上去交易,一个识货的有钱人见到,喜欢得不得了,花了百金买下,并把它献给了朝庭。有关部门让专家再出来查验,那些专家检查了再检查,一致认为:稀世珍宝啊!

工之侨见到这样的场景,深刻领会到现实社会之良莠不分,这样的社会很危险,于是出世而遁。刘基想讲什么?如果我们把它比作如何对待人才的话,这里至少透露出三层信息。第一,不识新人才,因为新人才再好,没有得过什么大奖,没有标记,他们不认。第二,文凭和资历极其重要,就如新琴,你凭什么说你这么值钱呢?不行的,我们是按组织程序来的。第三,身价是一定要用金钱来衡量的,百金,那说明很值钱,值钱的东西才是好东西。如果我们把它和社会现实联系起来,也有很多的话题可以展开,比如人们价值判断标准的偏离,古的一定比新的好,他们不知道古也是可以通过造假做出来的,中国人的做假水平向来世界一流,在做假者看来,它也是一种艺术性创造。

二则是讲三个药贩子做生意的《蜀贾》。这三个四川药贩子都在集市上卖药材。第一个专门收购上等药材,他根据收进的价格适当加价卖出。第二个不管药材质量好不好,全都收进,顾客想要什么样的药材就给他什么样的药材。第三个专门收购劣等药材,只想多卖,顾客完全可以讨价还价。这样的结果是什么呢?第三个店铺前门庭若市,他家的门槛一月都要一换,踩的人太多了,一年不到就大富;第二个药贩子生意也不错,两年后也富起来了;那个只做上等药材并不追求过多利润的第一个,他的店铺到中午时分还是像夜晚一样冷清,日子自然过得是有初一没有十五的样子。

刘基把这个事情和做官联系起来了。说是楚地有三个县官:第一个官很廉洁,但不被上官喜欢,他离开的时候,连租一条船的钱都没有,人们都笑他是个白痴;第二个官是有选择地收,有些人的东西是不要的,人们都不怨恨他,而称赞他有才能;第三个官什么东西都收,什么人送的都要,并且他还把东西送给上一级的领导,对下属也非常好,平时结交的都是老板,三年不到,就被组织部门重点培养,升到外面做更大的官去了。

这三种形式的官和三种类型的药贩子,是不是有相通点?那是一定的!畸形的社会,明白的买卖反而不被认同,难道只是产品思路有问题?难道是人们的生活条件不允许这样?有一些因素,但不仅仅是这样。第一个药贩子和第一个官都让人尊敬,是我们现实中学习的楷模,但为什么都会当作先进和榜样来对待而不去认真地学习?第三个药贩子和第三个官,我们都不屑或不耻,但现实中他们活得很滋润,他们轻松地游走在道德和法律的边缘,有时还被人们称道。值得深思的是第二个药贩子和第二个官,他们是人们生活中的真正楷模,这一类人左右逢源,很是吃香。对此,刘大才子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说的是卖琴,讲的是药生意,其实都在说做人和做事。这样的道理,600多年前合适,今天同样合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