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孕育绿色的希望

孕育绿色的希望

时间:2022-0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家实施“东桑西移”政策以来,该县果断调整产业发展顺序,将蚕桑产业列为农村“桑、畜、烟、林、姜”五大产业之首,作为农业率先突破发展的重点。如今,蚕桑产业已成为白河农村的头号产业。曾经的黄姜产业给白河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深刻影响,但由于市场的变化,产业一度处于下滑状态,群众意见较大。

孕育绿色的希望——白河县发展五大绿色产业纪实

走进白河农村,到处是忙着养蚕养畜、种烟兴果的热闹景象。

农业要发展,产业是关键。“深入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努力提升农业产业经济效益,大力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已成为全县上下的共识。该县围绕“桑、畜、烟、林、姜”五大绿色产业,突破农村经济,2007年全县农业增加值实现3.55亿元,较2006年增长12.6%。今年一季度,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亿元,同比增长5.7%。

银茧织锦绣

蚕桑是白河农村的传统当家产业。国家实施“东桑西移”政策以来,该县果断调整产业发展顺序,将蚕桑产业列为农村“桑、畜、烟、林、姜”五大产业之首,作为农业率先突破发展的重点。去年,县委、县政府提出在桑园建设上,要按照两个70%标准发展,即从事生产的农户要占本村总户数的70%,本村农民70%以上收入来源于该项产业。决策作出后,县委、县政府领导带头落实,每人负责抓好1个100亩以上的示范点,抓点示范促进工作任务落实。县上决定,凡是拿出好田好地建园的,除“东桑西移”项目资金补助外,县财政再拿出200多万元进行贴息扶持,凡是新建标准化密植桑园2亩以上的,每亩再补贴苗木款100元,同时,还将扶贫重点村产业建园、残疾人扶贫解困、“一村一品”示范村等资金集中投向桑园建设。在各项政策措施的推动下,去年以来,全县建设标准化桑园建设2.3万亩,改造老劣桑园1.3万亩,目前,全县标准化桑园累计10万多亩。全县培育出年发种千张村20多个,5—10张大户2000多户,10张以上大户200多户,全县实现户均1张蚕,去年全县发放蚕种5.2万张,收购鲜茧55万公斤,人均增收300多元。今年,预计发放蚕种6.2万张,春季已完成发种3万张。如何实现产业效益最大化,是县委、县政府一直思索的问题,去年县委、县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汉中城固个体老板在白河建成恒泰缫丝厂,丝厂自2006年12月试产后,月消化干茧20多吨,成为做强产业的龙头。今年该厂又投入资金200万元,新安装两组自动缫生产线,扩大生产规模。如今,蚕桑产业已成为白河农村的头号产业。

畜牧产业正崛起

方明凡是宋家镇有着10余年历史的贩羊大户,长期与福建等地加工企业合作。去年,他建议成立了宋家镇白山羊养殖协会,吸纳会员54户,协会每月从湖北十堰、陕西镇安等周边县市收购白山羊运送至福建等地,收购过程中,他们将仔羊、优良母羊留下,低价卖给协会会员户,或者直接发给会员户,或者直接计数发给会员户,年底再以市场价回收,有效解决了部分养殖户发展产业无资金问题。为有力地促进全县畜牧产业突破发展,今年县上坚持以畜牧示范村为抓手,突破正大原理圈舍建设,推进饲草饲料生产,扎实做好疫病防治工作,引导群众积极搞好家庭规模适度养殖。为实现产业与基地和市场的连接,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农村专业合作社组织建设方案》,组织各乡镇按照“支部+协会”,“支部+协会+龙头企业”的形式建设专业合作组织,同时按照股份制形式,组织粮食局下属企业投资1000多万元,在中厂镇建设了白河县万头良种繁育厂,年产优良仔猪1万头以上,成为全市境内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种猪生产基地。去年,县上还组织经贸部门在城区建设集养殖、繁育、屠宰为一体的城区定点屠宰场,解决产后问题。截至目前,全县培育养殖大户2000户,生猪饲养量达25万头,山羊饲养量18万只,禽存栏45万只,人均实现1头猪,全县畜牧业产值达1.8亿元。

增收看好“黄金叶”

烤烟产业在白河经历了十余年历程。今年,白河又制订出台新的政策,烟叶税收按入库税金的100%返还给乡镇,不列入县对乡转移支付基数;县烟草部门每亩补贴240元支持群众种烟,较去年每亩增加90元;种烟各乡镇也根据各乡镇的实际情况,制订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保障烟农种烟热情;县烟草部门还常年聘请50多名技术人员到各个烟区,指导烟农生产。同时,大力实施烟叶生产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三年来,全县累计新修烟田水窖1000多口,改造烤房200多座,极大地提高了产业综合生产能力。“十五”以来,白河通过宣传引导、政策激励、技术承包、大户带动、租赁种植等各项措施,全县稳定种植面积1.7万亩以上,实现产值1200万元以上,人均增加收入200多元。今年,全县8个乡镇落实种植面积1.8万亩,当前,全县100多名干部正帮助群众进行大田移栽,年底有望实现收购烟叶4万担以上。

木瓜黄姜孕育希望

白河县已建成10.7万亩木瓜,为了抓产业开发工作,县上除搞好标准化管理,依托西北农大研制木瓜保健果醋、幼芽保健茶和木瓜白酒系列新产品,同时,还申报了木瓜酒、木瓜活性超微粉、木瓜香精提取新专利。2007年,县委、县政府又与杨凌天裕农业高新公司签订了深加工开发协议,引资7900万元建厂发展产业,重点开发木瓜白酒、木瓜香精等系列产品,可望年度建成投产。县木瓜酒厂今年还投入1100万元对逸牌系列产品进行技术改造,县政府还指定为公务接待专用酒。曾经的黄姜产业给白河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深刻影响,但由于市场的变化,产业一度处于下滑状态,群众意见较大。今年,县上组织各乡镇按照保留种源,适时扩种的要求稳定产业,全县留存面积达6万亩,县政府还招商引资2600万元在中厂镇建设沃氏深加工企业,延长了产业链条,解决了卖难问题。

(原载2008年8月18日《安康日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