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金门炮战的起因

金门炮战的起因

时间:2022-02-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金门除了发生1949年10月下旬的古宁头战役之外,另一场大战是从1958年8月23日开始的炮轰金门,史称“8·23炮战”。蒋介石还这样形容金门的战略地位:“金门是反攻大陆的桥头堡。如果金门失守,马祖亦势必难保,直接影响台湾的安全。”于是,金门炮战,便成了海峡两岸关系的晴雨表。也曾一度表示和平的姿势,金门的大炮一度沉默。毛泽东的这句话,引起各方注意。只有选择金门马祖地区,主要是打蒋介石。
金门炮战的起因_大陆脚游台湾·宝岛各地

金门除了发生1949年10月下旬的古宁头战役之外,另一场大战是从1958年8月23日开始的炮轰金门,史称“8·23炮战”。

1949年10月的古宁头战役也被称为“第一次台海危机”,而1958年的“8·23炮战”则被称为“第二次台海危机”。

我在金门本岛西北端细细参观了金宁乡古宁头战史馆之后,乘计程车前往金门本岛中部金湖镇,参观那里的“八二三战史馆”。

关于“8·23炮战”,我在《毛泽东与蒋介石》一书中曾详细写及。我先是写了在古宁头战役之后,毛泽东改变战略,放弃了攻取金门的计划:

朝鲜战争结束之后,在1955年1月打下一江山岛、大陈岛之后,金门成了中国大陆沿海唯一被蒋介石部队占领的岛屿。金门这横卧在厦门跟前的小小的岛屿变得十分显眼。

蒋介石和毛泽东都十分看重金门。

蒋介石看重金门,是不言而喻的。蒋介石说:

“今日东南亚的金门,可比今日欧洲的西柏林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马尔达岛,这是一座反共堡垒。”

蒋介石还这样形容金门的战略地位:

“金门是反攻大陆的桥头堡。如果金门失守,马祖亦势必难保,直接影响台湾的安全。”

毛泽东呢?他最初是要攻取金门的。当年惨烈的金门之战,便是明证。

可是,后来,当中共的海军、空军变得颇为强大,完全可以攻克那近在眼前的金门时,毛泽东却不去部署攻取金门。

这是为什么呢?毛泽东以战略的眼光,看待这一步棋。毛泽东曾作过这样的分析,认为还是把金门留给蒋介石为好:

第一,蒋介石要把金门作为反攻大陆的桥头堡,势必要在金门驻扎大批的部队,一年到头,要从台湾运送大批的物资,这等于给蒋介石背上一个沉重的包袱;

第二,更为重要的是,一旦占领了金门,也就使大陆跟台湾“一刀两断”。隔着海峡,变得鞭长莫及。留个金门在跟前,蒋介石表现不好时,用大炮轰一阵,惩罚他一下。

于是,金门炮战,便成了海峡两岸关系的晴雨表。

1954年9月3日,叶飞曾奉毛泽东之令对金门猛烈炮击。那是因为蒋介石准备与美国签订《共同防御条约》,毛泽东要给蒋介石一点颜色看,那炮弹成了献给《共同防御条约》的“礼物”。

1954年9月9日,叶飞又奉毛泽东之命,猛轰金门。那是因为在这一天,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抵达台北,作为时五小时的访问。毛泽东这一回,要给蒋介石和他的美国客人一点颜色看。

此后,凡是海峡两岸关系一紧张,金门一带就响起了炮声:要么是蒋介石打过来;要么是毛泽东打过去。

自从1956年4月,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首次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大陆的大炮就不大“开口”了,以表示一种和平的姿态。

蒋介石呢?也曾一度表示和平的姿势,金门的大炮一度沉默。

1957年4月1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访问北京,毛泽东发出了关于台湾问题的重要信号。

那时,曾任国民党行政院长的翁文灏已于1951年1月回到大陆,曾任东北剿匪总司令的卫立煌则于1955年3月15日回到大陆。伏罗希洛夫来到北京,周恩来举行盛大国宴欢迎,卫立煌也在座。周恩来在向伏罗希洛夫介绍卫立煌时,说及“国共两党过去已经合作过两次”,毛泽东当即接着说了一句:“我们还准备进行第三次合作。”

毛泽东的这句话,引起各方注意。翌日,《人民日报》不寻常地立即在头版报道毛泽东这句话,而且加上了醒目标题:“毛主席说:我们还准备进行第三次国共合作。”

在这种气氛之下,毛泽东许久不曾下令炮击金门。

1957年10月,在台北召开的国民党“八全”大会,提高了反共的调门。那是因为1956年秋在东欧发生了匈牙利事件、波兰事件,赫鲁晓夫又在苏共“二十大”激烈抨击斯大林,世界红色阵营产生动荡。毛泽东和赫鲁晓夫之间产生公开分歧。蒋介石以为,已是“反攻复国之最有利的形势”。这样,他在“八全”大会上,提出了“反攻复国”的政治纲领。

蒋介石连任国民党总裁。他提出“本党设副总裁案”,陈诚当选为副总裁。

针对新的形势,毛泽东写出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蒋介石则写出二十多万字的《苏俄在中国》。

蒋介石在毛泽东发出“我们还准备第三次国共合作”的信号之后,依然故我,依然在那里鼓吹反攻大陆,依然把“反攻复国”定为政治纲领,这使毛泽东颇为恼火。毛泽东决计要揍蒋介石一顿——这成了导致“8·23”炮轰金门的潜因。

接着,我写了“8·23”炮轰金门的起因:

1958年8月20日,叶飞忽接北京电话,要他即飞北戴河。那时,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正在北戴河举行。叶飞知道,要他急飞北戴河,事关重大。

据叶飞回忆,由于半途遇雷雨,他不得不在开封降落,过夜,于21日中午飞抵北戴河。下午三时,毛泽东便在住处接见了叶飞,彭德怀、林彪也在那里。毛泽东紧急召见叶飞,便是为了炮击金门。

叶飞后来在回忆录《征战纪事》(叶飞:《征战纪事》,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中,这么写及毛泽东决定炮轰金门的原因:

毛主席选择这个时机大规模炮击金门,摆出我军要解放金门以至台湾的姿态,一是警告蒋介石,二是同美帝国主义进行较量,把美国的注意力吸引到远东来,以调动当时正在侵略中东的美国第六舰队,支援中东人民的斗争。

内中关于“支援中东人民的斗争”,毛泽东一个月前——7月18日,在中央军委会议上,曾这样谈及:

美军在黎巴嫩、英军在约旦登陆,企图镇压黎、约两国人民及中东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和民族解放运动,为了支持阿拉伯人民的反侵略斗争,游行示威是一个方面,是道义的支援,还要有实际行动的支援。选择哪个方向进行实际行动的支援呢?只有选择金门马祖地区,主要是打蒋介石。金门、马祖是我国领土,打金门、马祖是我国内政,敌人找不到借口,而对美帝国主义有牵制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