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台湾旅游攻略之马公市

台湾旅游攻略之马公市

时间:2022-02-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公是台湾最早的汉人聚居地,在清朝时称为“妈宫城”,地名来自当地的妈祖庙,这名字后来演变成“马公城”。1921年,日军进驻这里,改名为“马公”。1981年12月25日,马公成为澎湖县的县辖市,是澎湖县和澎湖群岛的中心。确实,马公是凭一双脚就能走遍的小城。我和妻几乎走遍了马公的每一个角落。后来,随着马公的扩大,商业中心北移,中央街不再是马公的“中央”,日渐衰落。
走遍马公_大陆脚游台湾·宝岛各地

我从一个拥有近2000万人口的超级大城市上海,来到只有5万多人口的马公市,有一种强烈的反差感。

马公没有大城市的喧嚣,除了机车(摩托车)的蓬蓬声之外,这是一个安谧温馨的小城,仿佛走进作家茅盾笔下“林家铺子”所在的那样的小城。这里的居民纯朴,对于外来的游客非常热情。

马公是台湾最早的汉人聚居地,在清朝时称为“妈宫城”,地名来自当地的妈祖庙,这名字后来演变成“马公城”。1921年,日军进驻这里,改名为“马公”。1981年12月25日,马公成为澎湖县的县辖市,是澎湖县和澎湖群岛的中心。

确实,马公是凭一双脚就能走遍的小城。我和妻几乎走遍了马公的每一个角落。

马公的马路路名富有“国民党特色”,诸如中正路、忠孝路、信义路、三民路、民生路、民权路、民族路、复兴路、中兴路等等,其中最热闹的商业街是中正路和文康路以及这两条平行路之间的文康商圈。马公每一个路口,都有路标,不光是指明面前的是什么路,而且还指明前面是什么马路,有什么景点。这给我这样的“背包客”带来很大的方便,不用看地图就能走遍马公城。从我所住的宾馆,往西走200米便是中正路,往东走200米便是海滨的渔人码头——这名字显然是从美国旧金山借用过来的。

在马公闹市区路口,我常常看见这样的交通标志:“禁止四轮以上车辆进入”。我想,这“四轮以上车辆”大约是指大卡车。这样的交通标志,我还是头一回看到。

马公最重要的古迹就是在市区西南角的天后宫。这座闽南建筑风格的天后宫,是一座妈祖宫,又名娘妈宫、妈娘宫、天妃宫、娘娘宫,创建于明朝万历二十年(1592年),是台湾历史最悠久的妈祖庙,也是台湾历史最悠久的古迹。天后宫前,有一棵亭亭如盖的大榕树,那粗大的树干表明这棵巨树久经沧桑。

我来到天后宫的时候,正值元宵节前夕,天后宫前大门口搭起了一座平安桥,每一个进庙的人都从平安桥上进去,据说妈祖会保佑平安。庙里香火鼎盛。另外,还为虎年临时安放了三尊虎神,祝贺虎年大吉。

紧挨天后宫是一条古色古香的中央街,那是一条窄窄的步行街。中央街是澎湖最早的商业街,曾经辉煌一时,人流如潮,成为澎湖的购物中心。后来,随着马公的扩大,商业中心北移,中央街不再是马公的“中央”,日渐衰落。1984年,中央街被澎湖县政府列为“古迹保存特定区”,重整中央街。如今,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条充满闽南风情的老街。这里出售各种各样的工艺品、旅游纪念品,成为一条旅游特色街。中央街之侧,有一条窄窄的、只能供两人侧身而过的小巷,巷口写着巷名“摸乳巷”,足见小巷之狭仄。

我来到中央街中央旅馆,所有的门窗都漆成红色,看上去有点像消防队,门口的木牌上写着:“澎湖第一家,创于一九二三。”这家旅社的前身是日本占领澎湖时期开设的“松屋旅馆”,当时以前来休假的日本海军士兵为主要服务对象。后来经过改造,更名中央旅社,成为澎湖第一家安装抽水马桶的宾馆。迄今,这家具有80多年历史的旅馆,仍然在营业,接待观光客,以体验澎湖的历史风情。

中央旅馆之侧,是四口呈“器”字形排列的井,叫做“四眼井”。关于四眼井,有着神奇的传说:

相传四眼井是郑成功从大陆率领舰队要前往台南鹿耳门时,在澎湖登岸寻找补给,当时官兵饥渴难耐,澎湖岛上又无干净饮水,郑成功苦恼之余拔出明朝皇帝赐予的宝剑向天祷告后以剑戮地,没想到甘泉竟然涌出,郑成功为了避免官兵抢水,于是又连续以宝剑插地三次,就形成四眼井。

依据这一传说,四眼井有300多年的历史。当然,这只是传说而已。我细看了四眼井前澎湖县政府立的石碑,上面记载四眼井是明朝中叶开凿的,距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

又有传说四眼井其实只是一个井,并非四个井,只是在上面的水泥盖上凿开四个孔。据我实地观察,四眼井每个井都有圆形的井壁,并非一个井。澎湖县政府立的石碑也说是四个井。由此可见许多传说并不可靠,需要实地考察以及查对准确的史料。

从天后宫向西南行走,我看见了马公的古城门,名曰顺承门。古城门两侧,还有相当完整的城墙。马公是在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时修建了城墙和城门。如今尚存顺承门和大西门这两座城门。

在马公市北市区,那里是政府机关云集之处。我来到澎湖县政府大楼,那里原本是日本占领澎湖时在1935年所建的“澎湖厅舍”(相当于县政府)。我在澎湖县政府大楼前东南角、治平路与忠孝路交叉口,看见一座大半截埋在地下的圆形碉堡。这座碉堡有一个出入口,三个观测、射击口。这座碉堡建于1951年,是由澎湖防卫司令部下令建造的。澎湖地处台湾海峡要冲,当时不光是第一线的金门气氛紧张,碉堡林立,就连处于第二线的澎湖也一片战备气氛。建造这座碉堡,为的是保卫澎湖县政府的安全。时光流逝,如今海峡两岸一片祥和,澎湖县政府并不拆除这座碉堡,而是在碉堡上涂了油彩,画上花朵,挂上“澎湖县历史建筑”的牌子,加以保护,让人们不忘历史,倍加珍惜今日海峡两岸来之不易的和平。

在马公,按照司机黄先生的提示,我和妻在三民路的海鲜店点了“一鱼三吃”,果真鲜美无比。尤其是面线,是手工拉制而成,又细又韧,格外可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