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英国收藏的西夏文献资料“回归故里”

英国收藏的西夏文献资料“回归故里”

时间:2022-01-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埋藏地下近千年、流失英国90年的一批珍贵文献,终于“认祖归宗”、“回归故里”。这批珍贵文献,出土于我国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的西夏黑水城遗址。他发掘出大量文献资料并将这些文物打成数十箱运回俄国。宁夏社会科学院学者胡若飞转赴英国,寻访这些散失的西夏文献。胡若飞在英国收藏单位和科研人员的密切配合下,完整地收集了这批资料,用8个月时间拍摄了20盒缩微胶卷。

英国收藏的西夏文献资料“回归故里”

埋藏地下近千年、流失英国90年的一批珍贵文献,终于“认祖归宗”、“回归故里”。西北第二民族学院今天在银川为流失海外英藏西夏文献的整理成果举行发布会。我国几代西夏学学者的梦想初步实现了。

这批珍贵文献,出土于我国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的西夏黑水城遗址。是学术界公认的继殷墟甲骨文和敦煌遗书之后,我国在近百年来的第三大文献考古新发现。

西夏王国历史上是我国西北地区一大强国。它先后与宋、辽、金长期并存。从夏州政权的建立到西夏王国的灭亡,历史长达364年。但由于文物和史料缺乏,有关西夏的许多问题都成为历史之谜。

1907年至1909年,俄国探险家科兹洛夫两次来到西夏黑水城遗址。他发掘出大量文献资料并将这些文物打成数十箱运回俄国。1914年,英国探险家斯坦因率领“第三次中亚探险队”也来到黑水城遗址“探宝”,他们在城内、城外进行了为期8天的详尽调查、发掘,获取了大量西夏文手稿、印本、塑像及雕刻品、绘画资料、丝织品。然后,他将其中的文书部分运到大英博物馆收藏,将图画部分送到印度德里中亚古物馆存放。我国学者一直关注着这批流失海外的珍贵文物,并为这些文献资料牵肠挂肚。1993年以后,我国学者两次到俄罗斯收集、整理俄藏黑水城文献。几年后,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俄藏黑水城文献》,令人欢欣鼓舞。与此同时,英藏黑水城文献也引起我国学者的强烈关注。宁夏社会科学院学者胡若飞转赴英国,寻访这些散失的西夏文献。在此之前,我国学者尚没有人见过其全貌。由于英国缺少西夏学方面的专家,这批文献至今仍然保持入藏时的原始状态。胡若飞在英国收藏单位和科研人员的密切配合下,完整地收集了这批资料,用8个月时间拍摄了20盒缩微胶卷。

从2002年3月开始,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者和宁夏社会科学院学者密切合作,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对这批来之不易的资料进行了全面整理。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在人员、设备、资金等方面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经过一年的艰苦劳动,终于完成了整理工作。不仅翻印成册,而且制成了光盘。

英藏黑水城文献内容十分丰富。残页编成7000多号,除西夏文外,还有数量可观的波斯文、藏文、回鹘体蒙文、巴利文、梵文、汉文。既有行书、草书,也有楷书、篆书。文献内容十分广泛:有官府文书、军法兵书、典当契约、韵类辞书、诗歌艺文、医学药方、星历占卜、佛经等。所有这些,都为研究西夏的政治、军事、经济、民族、语言、文学、科技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同时,这批文献也弥补了俄藏黑水城文献的不足,是全面研究黑水城出土文物不可缺少的资料。

与会专家学者对这项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将有助于西夏学研究的深入。

(原载2003年6月14日《光明日报》)

当年被炸成废墟 如今秘密被揭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