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骁勇骆尚志(骆千斤)

骁勇骆尚志(骆千斤)

时间:2022-01-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骆千斤勇猛过人,有万夫不当之勇……清光绪《余姚县志》载:“明骆尚志临阵能用大刀,号‘骆千斤’,正西寇东倭,屡立大功,累官至副总兵。万历三十年,邑修学校,尚志捐田四十亩。”这时,岸上聚了许多看热闹的人,惊呼“骆尚志的力气真大”。从此,“骆千斤”的名字就传开了。这时正好边关吃紧,西寇东倭犯境,奉圣旨征聘骆尚志为将军。

骁勇骆尚志(骆千斤)

我的老家在大洋山梅字地,村西有条河,由东向西,直到将盔山脚转了一个弯,这里有个村庄,称“骆家湾”,有二三十户人家,全部姓骆。村西北有座小祠堂,名叫“享堂”,只有五间平瓦屋,非常简朴,既无显赫的墙门,又无宽高的围墙。这里的一位先祖,名叫骆尚志,俗称“骆千斤”。骆千斤勇猛过人,有万夫不当之勇……

清光绪《余姚县志》载:“明骆尚志临阵能用大刀,号‘骆千斤’,正西寇东倭,屡立大功,累官至副总兵。万历三十年(1602),邑修学校,尚志捐田四十亩。”

《三祠传辑》载:“骆尚志,才艺绝人,善提兵,征西寇有功。东倭如掠,尚志议论五邑人持以无恐。他不由武科崛起,累官神枢营副将、左军督抚都督事。万历三十年有司经济学校,纳捐田四十亩。”

《余姚六仓志·半读书屋笔谈》载:“明嘉靖间,渔人见巨钟浮海面,重千钧,力士骆尚志挟之至,钟有大业(605—618)年号,士人遂为呵糜立庙在庙山炀帝殿。”

据传,乌山历来有“两人合千斤”之说。骆尚志出身贫苦,幼年父母双亡,由亲戚收养,十几岁就做苦力,吃苦颇深。他身材魁梧,从小练就一身武艺,浓眉、大眼、阔嘴,身长八尺有加,肌肉发达,皮肤紫里透红,聪明豁达。后跟人习武,会使枪棒刀棍,力气过人,渐渐远近有名。

一天,他去县城运物,两人摇一艘农木船,装两千多斤货物,要过横河堰,因过横河堰交过堰费发生争执。尚志气而将船撑到拔坝。两人欲将木船拔过坝去,省得受这份闲气。谁知船里有两千多斤货物,这可怎么办?他灵机一动,到街上借来一根木棍、两根麻绳,将两千多斤货物分两担给挑上了岸。这时,岸上聚了许多看热闹的人,惊呼“骆尚志的力气真大”。气得堰坝领班甩头便走,再也不敢欺负人了。岸上的人群继续看他们两人嗖嗖嗖地将船从下河拔到上河,不费气力似的轻轻一抓就过坝,围观的人,有的吹着口哨狂叫着,有的竖起大拇指称赞。从此,“骆千斤”的名字就传开了。

传到县衙,传到京城,连皇上也知道了。这时正好边关吃紧,西寇东倭犯境,奉圣旨征聘骆尚志为将军。由于他的体力过人,善使大刀,作战勇猛,杀敌甚众,使敌人闻风丧胆。因此,战斗节节胜利,他也节节提升官职,直到副总兵,又多次获得皇上的赏赐。既有官职,又有金银财宝,田、地、粮、房,什么都有。他贫苦出身,深知老百姓的疾苦,把皇上所赏赐的金银财宝和田、地、粮、房全数捐给了贫苦的老百姓,还出钱兴办学校,让贫苦人上学读书,办了许多好事,和现今的那些贪官,形成明显的对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