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部大地的深情歌吟

西部大地的深情歌吟

时间:2022-01-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拿起单永珍的《词语奔跑》 ,我发现这是一本耐读的诗集。《词语奔跑》是诗人与时代共振、与传统相连的诗歌集,它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读单永珍的《词语奔跑》你会发现他是一位有良知的诗人,诗人不局限于个人的得失,他能将目光放远,用悲悯的情怀来关照周围众生。单永珍的《词语奔跑》是一位黄土地之子对“母亲”的赞歌。《词语奔跑》中的诗歌回到了大地,不能否认,贴近大地之后诗歌的声音更加响亮。

西部大地的深情歌吟——评单永珍的《词语奔跑》

孙丽娜

拿起单永珍的《词语奔跑》 ,我发现这是一本耐读的诗集。 “耐读”对于诗歌来说并非是低层次的评价。早在公元前1世纪,罗马帝国初期三大诗人之一的贺拉修斯就曾指出:“诗歌就像图画……有的只能看一遍,有的百看不厌。” 《词语奔跑》是诗人与时代共振、与传统相连的诗歌集,它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单永珍生活在西北,他对西北农民有着发自内心的热爱。在《大地的献诗》中诗人这样写道:“今夜我在城市的角落,想念乡下的母亲/母亲种植土豆,收获麦子,喂养我的灵魂/而我躲在钢筋混凝土的夹缝中、写着瘦小苍白的诗歌/”这里的“母亲”已经不是个体意义的母亲,而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母亲,她抑或是西北劳作的农人,抑或是西北干旱的土地。诗人最后还说:“我热爱祖国的每一方土地,它温暖浩大/我关心着大地上每一块生生不息的大野,它给予母亲的是怎样的守望,而此刻/在大西北的一隅,我所能关怀的只有广袤的大地/”这是一位热爱大地而又找不到合适的方式去报答大地母亲的诗人。他所能做的就是用良知、智慧审视这个世界,并静静地守望他挚爱的故土。优秀的诗人本来就不仅仅是应用语言的高手,更应该是时代的良知。缺乏良知的、无病呻吟的诗歌经不起时间的考验。读单永珍的《词语奔跑》你会发现他是一位有良知的诗人,诗人不局限于个人的得失,他能将目光放远,用悲悯的情怀来关照周围众生。

单永珍是西北大地上忠诚的守望者。在《词语奔跑》中他端详着芸芸众生那平凡的生命,一种前所未有的同情盈满诗人的胸间。诗歌《今年旱了》 :“今年旱了,主啊/请你把南方的雨水赐予我北方的心上/”对待西海固的旱情,诗人是怎样的一种痛心疾首。他不是一位吟风弄月的诗人而是立足于大地的歌者。他的诗歌地图中不仅有大漠飞雪更有苦难中的劳作。诗人让我们看见了由于少雨而嗓子沙哑了的西海固,在那里有太多的苦涩,有饥饿着的骨头,有抚摸着麦子的尸体痛苦的父亲,然而那里更有着为了乡下贫穷的母亲而奋力播种的年轻人。

诗集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当然这与诗人的本土情结有关,同时我们还不能忽视一点,那就是诗人对中国传统诗学审美理想的不懈追求。他是立足于本土的诗人,诗人从生他养他的黄土地上汲取了创作上不竭的养分,在他的很多诗歌中都可以读出诗人对土地朝圣般的热爱。在《大地歌谣》 《古堡》 《黄土高原》《粮食》等诗中,诗人无论怀古还是观今都对大地充满热爱,对喂养人类灵魂的土地母亲给予热情的讴歌。诗人在诗中表现了对皇天后土的热爱,也表达了对那里的人们生活苦难的同情,他旨在追求一种雄放的、明朗的、激越的风骨。《唐朝》这首诗就有着冷峻而又清丽的风骨,遒劲而不失灵秀; 《花语》则更体现了诗人渴望飞翔、渴望自由而又追求风骨的努力,他在呼唤有剑气、血性的雄性。当然,诗人一边塑造着生猛有力的语境,另一边他并未忽视对意境的营造,他的诗同样也有着古典的诗意。如《月亮》 :“我把你的名字叫月亮/那一镰清辉里储满我的忧伤/月光洒在大地上的是孤独,秋风吹过,威猛的猎豹在啃着自己的骨头”是昔日威猛的猎豹抑或是今日的英雄,我们不得而知,然而孤雁已经死去,这又是怎样的月下伤景!

现在的一些评论者大都看到了诗人狂野、感性的一面,认为他呈奔跑的状态,有猎豹之风。通过对《词语奔跑》的整体性阅读,我发现他的诗歌不仅是热烈的、喷发的、狂野的、奔跑的。实际上他的很多诗都有着明显的哲理性和思辨色彩。诗人在创作时激越的情感又是有所收敛的,他的诗句中时常闪现着宁静过后智慧的灵光。如《一口老井》 :“结冰了/我掰开一块井口的冰偷看太阳/结冰了/村头的美寡妇在水中沉沉地睡了/那年春天/那口老井变成了一座坟/挡住了我回家的路/”在这里,诗人没有金刚怒目式的诅咒,也没有奔流激越式的躁动不安。他的痛惜之情是有所节制的,他只是宁静的叙述,美丽的寡妇缘何而亡?诗人给予读者一个想象的空间。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读到诗人灵魂深处最柔软的地方,那就是对美好事物的怜惜之情,他不仅是一位倾吐热情的诗人,也是一位善于思考懂得节制情感的诗人。

诗歌是一门优美的艺术,给人智慧给人启迪。单永珍的《词语奔跑》是一位黄土地之子对“母亲”的赞歌。他的诗情在黄土地的上空自由翱翔。这本诗集包含着诗人对大地的感恩,也有诗人对世界、对人生的独特思考。在诗歌日益“边缘化”的今天,有的诗歌创作者试图通过诗歌的“通俗化”“世俗化”来争取大众。我认为无论当前诗歌所处位置如何,追求诗歌的力量是诗人努力的方向之一。 《词语奔跑》中的诗歌回到了大地,不能否认,贴近大地之后诗歌的声音更加响亮。

(作者为宁夏大学2007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