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可忘“本”

不可忘“本”

时间:2022-01-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说到“本”,先得清楚“本”是什么?于此足见“本”的重要,所以我们也就不可忘本。所谓不失本我,斯为完人。这就从另一侧面说明了不仅做人要务“本”,做事也要务“本”。此可谓务“本”的做事原则,成“王”之道。自然界的普遍法则告诉我们:为人处世,不可忘本。固“本”可使枝繁叶茂,忘“本”必然萎顿衰败。

不可忘“本”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有一个千古之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大千世界、万化人生,重要的问题多如牛毛,为什么就这么一个熟悉不过的问题可以称为千古之问?我想,因为这是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当然会有许多其他问题,但是最重要的问题必定是最根本的问题。

说到“本”,先得清楚“本”是什么?“本”的原意是指草木的茎干或根,所以,在字形上从“木”,而加一小横,这一小横在“木”的下部,即指“本”在“木”中的位置。《国语·晋语一》中的“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说明了只要“本”在,木还会长出来,由此引申为本乃事物的根源或根基,如“溯本穷源”。在《论语·学而》篇中有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意思是君子全力培植做人的根本,根本立牢了,做人的其他道理就随之而产生。于此足见“本”的重要,所以我们也就不可忘本。所谓不失本我,斯为完人。如此看来,我们确实不该忘了常常拷问自己“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我自1950年3月从军,在部队任文化教员始,以后转业地方便一直在农村从事语文教育的实践研究,是一个一生平庸的农村小学教师。但从另一方面看,我并没有虚度岁月,于“舌耕”(讲课)、“目耕”(读书)的同时勤于“笔耕”(写作),在省级以上教育报刊发表教育研究文章1400余篇,正式出版的教育著述165本,被业界誉为“著作等身”的“不老的老师”。虽然这只是勉励我的溢美之词,但也确实验证了我一心务“本”的正确选择。“我是谁?”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教师。“我从哪里来?”我从农村来,绍兴农村的山山水水养育了我。“我要到哪里去?”我要到农村去,一辈子(包括退休以后的岁月)为农村教育服务。这期间我不是没有机会去城市,上世纪80年代,浙江的教学月刊社(杭州)曾要求我去任编辑,因为我一直在这家刊物当兼职编辑,一当就是7年,但我没有去;90年代省里又要我去编小学语文教材,因为我是编委会的副主任,但我也没有去。这一方面当然是农村教育工作需要,但另一方面,我也确实不想去。你想大城市的车水马龙,接交应酬,我还能静下心来做我喜欢的事吗?

前些日子去绍兴塔山下的章学诚故居瞻仰,看到他撰作的《清漳书院留别条训》,其中就有这样一条:“凡下事,俱当求其根本,得其本则功省而效多,失其本则功勤而效寡。”这就从另一侧面说明了不仅做人要务“本”,做事也要务“本”。

听说非洲草原上有一种奇特的草,它旱季只有一寸高,是最矮的,在大草原上,人们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然而在雨季到来之际,它能以每天长一尺半的速度疯长,三五天就高达1.6到2米,成为“草地之王”。原来它起先的不长茎叶,只是集中一切力量在长根,这可是“狠抓根本”呵,默默地把根长到28米,无声地为日后的发力而积蓄力量。此可谓务“本”的做事原则,成“王”之道。

根深方能叶茂,本固才有枝荣。自然界的普遍法则告诉我们:为人处世,不可忘本。固“本”可使枝繁叶茂,忘“本”必然萎顿衰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