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全城游”想到了投醪河

从“全城游”想到了投醪河

时间:2022-01-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期多次见到报上有关于“全城游”的报道。据说这是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千年古城绍兴游谋求华美转型的战略要求。这就使我联想到“绍兴是没有围墙的博物馆”一说,看来,要让“全城游”名副其实就必须达此目的。关键是要有足够的“珍珠”。笔者认为这是最能体现人文精神和绍兴特色的古迹。如投醪河这样的遗珠,在绍兴实在是太多了。

从“全城游”想到了投醪河

近期多次见到报上有关于“全城游”的报道。据说这是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千年古城绍兴游谋求华美转型的战略要求。确实,“城是一个景,景是一座城”,能把绍兴城里散落的粒粒珍珠串成一条令人目眩的项链,不能不说是打造古城旅游品牌的脱胎换骨。这就使我联想到“绍兴是没有围墙的博物馆”一说,看来,要让“全城游”名副其实就必须达此目的。

然而,要串成项链,让八方来客不虚此游并不容易。关键是要有足够的“珍珠”。绍兴自勾践建都2500余年来,海岳精英、人文荟萃,确实不乏“珍珠”,只是这些珍珠有些散失,有些遗落在大街小巷而隐居深闺,有些湮没于引车卖浆的喧嚣声中。就如这离居所不远的投醪河吧,又名“劳师泽”,其得名就与勾践悲壮出师、复国雪耻有关。笔者认为这是最能体现人文精神和绍兴特色的古迹。宋嘉泰《会稽志》云:“勾践谋霸,拊存国人,与共甘苦。师行之日,有献壶浆,跪受之,覆流水上,士卒承流而饮之,人百其勇,一战而有吴国也。”你看出征之日,军民共励,领导、百姓、军队众志成城,同仇敌忾,是多么动人的一派和谐协力、悲壮激烈的场面。另一方面,百姓献酒给大王,大王却投酒于河,三军共饮,又是何等壮烈,这从另一个侧面渲染出绍兴乃水乡、酒乡的地域文化风貌之特色。现在这很不起眼、几近湮没的小河,其人文内蕴、胆剑情怀竟是如此丰富。然而,今日除了能看到一块路牌和附近有一幅灰头土脸的马赛克贴画之外,竟没有任何标识。要是沿河有一组越军出征、民献壶浆而投醪于河,官兵掬水饮之的圆雕,那就会令人浮想联翩,车辚辚、马萧萧如闻于耳矣!

如投醪河这样的遗珠,在绍兴实在是太多了。范伯群先生为杜文和《醉乡绍兴》一书所作的“序”中有这样一段话:“杜文和先生不是绍兴人,但他在绍兴的‘居龄’已有十几年了,家就安在城西的‘古越藏书楼’,他如数家珍地告诉我:左邻是明末刘宗周故居;右傍秋瑾举事失败的大通学堂;门前一路之隔是范文澜先生家的老宅;背后则是明代嘉靖年间九礼部尚书吕本的‘吕府十三厅’;左前则黄花弄旁边就是历史上很有名的快园,明代著名散文家张岱在快园长住了二十四年。这许多古迹遗址就在藏书楼四周一二百步之内。而他的家——古越藏书楼也素负盛名,其旧主为晚清兵部郎中徐树兰。蔡元培曾在楼上苦读过四年。”所以范伯群先生也深有感触,绍兴的历史文化积淀之深厚,几乎每一步下去都会踩中一处古迹名胜。去年塔山中心小学校园里要树八块文化石,需题词立名,王慧琴校长要我出主意。即兴之际,想到了学校附近的一些古迹胜址,便信手草拟,除一块写校训外,其余几块分别作“禹迹励志”(学校西北方旧有禹迹寺,陆游诗中即有“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题记。新中国成立初尚存,现还留下一口古井)、“春波怡情”(学校紧靠春波弄,有春波桥,陆游诗中即有“伤心桥下春波绿”名句)、“学品三味”(学校右旁中兴路对面即为“三味书屋”)、“不畏浮云”(学校近处飞来山,有王安石写飞来峰名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和畅尚德”(近处有秋瑾故居和畅堂)和“应天”(塔山上有应天塔,始建于晋末,愿莘莘学子从小脚踏实地,志可应天)。当然,这仅仅是即兴想到而又只选与教育密切相关,可以物为我用的,至于其他如隔墙的“沈园”,不远处的“舍子桥”、章学诚故居等等,自然,数不胜数。如果说能给每粒“珍珠”,立一块形制有同、设计各异、统一编写的碑记,或介绍出处、讲述典故、缅怀古人,或简叙史迹,便可以这样说:在绍兴不出百米,就会有这样一处胜址。游人来绍,但见满目琳琅,遍地有史迹鸿影,岂不真成了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吗?

笔者人微言轻,明白在这里只是白说。但白说无妨,说以自娱又有何不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