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佳节前夕访笑星(二)

佳节前夕访笑星(二)

时间:2023-01-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说起笑林,可算是登台年龄最小的曲艺演员了。其实,笑林的成功绝不是机遇加偶然的产物。笑林绝不否认,他的以歌颂见长的相声形式是一条取得成功的捷径。笑林他们就是这样,在生活中发掘素材,用自己的身心直面人生,以手中的相声干预生活。笑林充满深情地告诉我,几年来他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与他这个温馨的家有很大关系。

佳节前夕访笑星(二)

说起笑林,可算是登台年龄最小的曲艺演员了。不过他原来倒并不是说相声的。从笑林四岁就随父亲的好友刘司昌学习,并登台献艺轰动北京城算起,他说了近二十年的山东快书。就连读书和插队时也从没有间断过。这要感谢他的父母给予他的天赋。由于嗓子条件好,笑林从小学一年级起,便成了中央少年广播合唱团的一员,中学毕业后,他到京郊插队四年。值得庆幸的是,和他一同到密云县插队的同学中,连他一起竟有四名曾是广播合唱团的成员。因此,没过多久,他们便一起被调到了县里的宣传队、文化馆。

“这么说你对山东快书还是挺喜欢的,那么为什么又改行说了相声?”

“坦率地说,就是为了回北京。”具有现代青年特点和思维方式的笑林,从不掩饰自己,说起话来直率得令人钦佩。他说自己原来并没有过高的奢望,最现实的理想就是当个技术工人。然而1980年北京曲艺团招相声演员,已离家数年之久的笑林冒险去试了一下,居然就让他试上了。八年来,笑林以自己对相声艺术的执著追求和出色表演,凭着“干上了就一定要干好它”的信念,赢得了广大观众的认可和同行、专家的赞叹。他没有辜负人民赋予他的笑星称号,他确如一颗光辉闪烁的新星,出现在相声艺术的深邃长空。

有人说笑林真走运,别人奋斗几十年都没有得到的,他在几年中就得到了。其实,笑林的成功绝不是机遇加偶然的产物。用他自己的话说:“我觉得总理说的‘长期积累,偶然得之’这句话说得十分有道理。机遇当然很重要,但如果没有长期的积累,就是偶然有了机遇,也不可能获得成功。要说走运,我是走了三中全会的运,是三中全会使青年演员得以脱颖而出。”

笑林还告诉记者,自1980年他与李国盛老师合作以来,他这个闯进相声领域的门外汉,从有着丰富经验的李老师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八年的演出和创作实践告诉他们,单纯地延续传统相声程式是行不通的。作为文艺形式的轻武器,相声应敢于干预生活,表现生活。从打笑林成了一名正式的相声演员那天起,他便立下了这样一个铿锵有力的誓言:观众喜欢什么,我们就演什么。他信奉这点:观众是一个演员最好的评判家,只有观众的评判,才是最符合实际的。如果观众不承认的东西,专家、领导也不会承认。

正因为是观众喜欢的,笑林他们便敢于尝试,创新,所以在他进入相声界不久,便感到,自从侯宝林将戏曲带进相声之后,相声中的戏曲是不少了,但学唱歌还几乎是个空白。而观众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经不满足于慢慢腾腾的戏曲,而更喜欢与时代步伐合拍的快节奏。笑林根据观众的这种心理,较早地在相声中仿唱通俗轻松的时代歌曲,而且学的时候,他本着这样一个原则:要学就要抓住歌唱演员的特点,让观众一听:还有那么点意思。在说唱的同时,他还着意将东北二人转的转手绢绝活和舞蹈中的一些长处也吸收进来。相声演员讲究一专多能,笑林正是巧妙地利用了这个特点,用姐妹艺术来充实相声的表演形式的。

“那么,说心里话,你是喜欢唱歌,还是更偏爱相声?”在同龄人的交谈中,我不假思索地问。

“相声。”笑林也不假思索地回答:“声乐界像我这样的嗓子多了,我还有点自知之明,我竞争不过他们。可在相声界里我这样的嗓子就不多了,这是我的优势。再说我喜欢相声,它能针砭时弊、讽刺时事,这就更能发挥我的特长。因此我觉得搞相声发展前途更大。当然,要把相声说好,并要唱什么像什么,还得下一番功夫才行。”

笑林绝不否认,他的以歌颂见长的相声形式是一条取得成功的捷径。他认为,这主要是因为把相声搞成歌颂形式很难。第一,喜剧性效果不容易搞。第二,与相声的讽刺特点背道而驰。但是,尽管另辟蹊径困难重重,然而他们终于还是走出来了,用他们的心血,溶化了所有的障碍,以他们一往无前的精神,走出了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通向成功之路。

“我们也不完全搞歌颂的。”笑林说:“必要时,我们也搞讽刺相声,比如去年春节我们搞了个《怪声独唱》,是讽刺一个北方人硬要学南方普通话,装个华侨的样子,真可气。这相声一播出,还真受欢迎。”

笑林他们就是这样,在生活中发掘素材,用自己的身心直面人生,以手中的相声干预生活。八年来他们仅大段的相声,就演出了近四十段,而其中百分之八十是他们自己创作的。面对这样的成绩,谁能不惊叹?!

“您的夫人对您的事业持什么态度?”笑林幸福地笑了:“我的家庭很温暖,爱人是舞蹈演员,很支持我的工作。我还有一个四岁的儿子。”交谈中记者还刺探到他们婚姻的“罗曼史”,原来他和夫人几乎没有谈过恋爱。他们是同事,一起工作了四年,据说因为她在同事中是最漂亮的,所以笑林第一次与她见面,便一眼相中了。笑林充满深情地告诉我,几年来他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与他这个温馨的家有很大关系。虽然有时她也抱怨丈夫长期不在家,但她是个很有心的人,1985年她计算了一下,这一年笑林只在家呆了二十三天。说实要的,一个人领着孩子不容易,更何况是个需要在宽厚的胸膛前寻求依托的女子呢?

“那您对妻子的负债可是够沉重的。”采访快结束时,记者笑着开了个玩笑。

“是的。”笑林会心地一笑。显然他对记者能如此理解一个知名演员在家庭生活中的苦衷而高兴。

告别了笑林,我陷入深思:这就是我们的知名演员,这就是我们知名演员的不知名的妻子,正是这知名与不知名的结合,给人民的生活奉献了笑声。我想,当大家陶醉在笑声中时,不会忘记那些站在知名演员背后,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不知名的另一半吧。

《广西广播电视报》1988年2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