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主义道路曲折性的哲学思考

社会主义道路曲折性的哲学思考

时间:2022-01-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内在哲学根据是否定之否定这一哲学的基本规律。从原始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就是一部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人类社会发展史。这是世界范围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的最早的曲折。当时被称为社会主义的“孤岛”。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随着苏联红军的胜利进军,东欧大片地区被解放,南斯拉夫等八国相继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道路曲折性的哲学思考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由于事物的内部矛盾运动和各种条件的复杂性,事物的发展总是沿着曲折的道路前进的,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内在哲学根据是否定之否定这一哲学的基本规律。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由肯定阶段走向否定阶段。自然界是这样,人类社会也是这样。马克思主义在对社会生产方式的矛盾分析当中,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大趋势。从原始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就是一部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人类社会发展史。私有制社会形态的出现就是对原始公有制社会形态的否定。同样是私有制社会,封建社会是在对奴隶社会的否定当中,资本主义是在对封建主义的否定当中产生、巩固和发展起来的。到了共产主义社会,就实现了否定之否定的全过程。同属公有制,但共产主义社会比原始社会从各个方面都更高级、更完善、更进步。公有制由第一次被私有制所否定到最终取代私有制,就是走过了一次螺旋式上升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是相当漫长而曲折的。如果没有曲折,很难想象人类社会会从原始社会直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所以我们说人类社会这种曲折发展的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是必然要经历的历史过程。

以上是我们把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放在了一个大范围内考察的。其实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不仅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落后的社会制度要走过艰难曲折的道路,每一种社会制度的产生、巩固、发展和走向灭亡,都要走过相当艰难曲折的道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交织着大大小小曲折的历史。

既然每一次社会制度的变革,无不经过曲折反复的斗争而最后取得胜利,每一个新生的社会制度,无不有一个从不成熟到逐步成熟的曲折发展过程,社会主义制度也不例外。从历史上看,封建制度代替奴隶制度是这样,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主义制度也是这样。以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为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从1640年起,经过两次内战,一次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1688年政变,才确立起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盟的君主立宪制度。法国则更长,从1789年法国大革命起,先后经过四次资产阶级革命,中间出现过两次波旁王朝的复辟,直到19世纪70年代第三帝国的确立,先后经历了80多年的斗争,资产阶级才得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就整个资本主义制度来讲,从建立到成熟大体上经历了二三百年时间,如果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萌芽到在世界上占统治地位,则经历了五六百年。其间还不断地发生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从萌芽到确立到成熟只不过是用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尚且要经过如此漫长曲折的斗争,何况无产阶级革命是要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并且只能在夺取政权以后才能建立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成熟就更不可能一帆风顺、一蹴而就了,出现曲折反复,更是在所难免。

事实也正是这样,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其间经历了无数困难和曲折,从革命开始的那一天,就一直走着曲折前进的道路。早在19世纪50年代末,《共产党宣言》刚发表不久,革命风暴就席卷欧洲大地。在这场革命风暴中,新兴的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著名的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和“六月起义”,就是无产阶级组织领导的。马克思对此作了高度评价:“这是现代社会中两大对立阶级间的第一次伟大战争”。在起义中工人阶级提出了明确的战斗口号“推翻资产阶级!工人阶级专政”[1]。但由于无产阶级的不成熟和资产阶级的血腥镇压,二月革命和六月起义失败了,法国无产阶级被挤出政治舞台。在法国二月革命的鼓舞下,德国爆发了三月革命。与此同时,意大利、匈牙利、捷克等国也先后掀起了民族独立的解放战争,但这些革命或在本国反动派或在国外反动派的联合镇压下都失败了。这是世界范围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的最早的曲折。

随着工人运动的高涨,1871年3月18日,巴黎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举行了英勇的武装起义,并创立了无产阶级新型的政权——巴黎公社。马克思曾指出:“公社的真正秘密就在于,它实质上是工人阶级的政府。”[2]但革命政府仅存了72天,就在反动派的镇压下失败了。对此马克思深刻指出:“即使公社被搞垮了,斗争也只是延期而已。”[3]“无论公社在巴黎的命运如何,它必然将遍立于全世界。”[4]四十多年以后,当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第二国际的大多数党公开站到本国帝国政府一边,出现了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空前大分裂的痛心局面。然而就在一些人看来共产主义运动似乎已经没有什么指望的情况下,列宁率领布尔什维克党,团结各国左派,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机会主义思潮,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并于1917年领导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缔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当时被称为社会主义的“孤岛”。但帝国主义对这一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怕得要死,欲置其于死地而后快,14个帝国主义国家对其发动了凶狠的武装干涉。在十分危险的情况下,列宁坚定地指出:“不论革命如何困难和可能遭到暂时失利,不论反革命的浪潮如何高涨,无产阶级的最后胜利是不可避免的。”[5]后来苏联历史的发展,充分证明了列宁论断的正确,苏联社会主义战胜了敌人的进攻,保卫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独立和生存。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所走过的异常艰难曲折的道路,则是众所周知,无需赘述。如果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虽然都曾面临危险和坎坷,但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毕竟是曲折向前发展的。那么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欧洲其他国家爆发的革命,则是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又一种情形的曲折。如1918年的芬兰、1918年的德国、1919年的匈牙利、1921年的波兰,都曾发生过革命,建立了短暂的革命政权,但由于革命与反革命的力量对比悬殊,最后都失败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随着苏联红军的胜利进军,东欧大片地区被解放,南斯拉夫等八国相继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到了20世纪50年代,社会主义从少到多,从弱到强,波浪式地向前发展,欧亚拉美三大洲先后有15个国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形成了一个强大的阵营,社会主义由一国的实践发展为多国的实践。“一球两制”打破了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这个时期可以说是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黄金时期。但是进入20世纪60年代,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共产主义运动又转入低潮。这个时期,就世界范围来说,社会主义出现了两次较大曲折,一次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方面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普遍陷入困难而纷纷开始改革,改革又遇到了多种困难,社会矛盾增多。另一方面由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导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大争论和大分裂,在各个方面都给社会主义带来了巨大损失。另一次是1989年下半年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在西方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和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影响下,发生剧变,随后苏联解体,偏离社会主义方向,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出现了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大的一次历史性曲折,教训极为惨痛深刻。

造成社会主义道路曲折性的因素十分复杂。

1.由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决定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用公有制代替人类社会最后一种私有制社会形态,最终消灭一切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而一切剥削阶级和反动派则决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他们视社会主义为洪水猛兽,总是要千方百计地阻挠、扼杀一切社会主义运动,残酷镇压无产阶级革命。所以在革命萌芽和革命之初,革命与反革命的较量是异常尖锐而激烈的。而在这个时候,反革命的力量往往大于革命的力量,革命的曲折和反复是经常会发生的。

2.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落后地区突破,客观上造成了曲折。恩格斯曾指出:“共产主义革命将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革命,而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即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6]后来历史并未按这条道路发展。社会主义革命大多数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首先取得胜利。对此列宁指出:“既然建设社会主义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手段取得达到这个一定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追上别国人民呢?”[7]而通常这些国家由于起点低,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比发达国家繁重和艰难得多。它们既要完成资产阶级革命遗留的任务,又要找到和采取适合现实生产力水平的各种过渡形式,大力发展生产力,这就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作艰苦的努力,走更多曲折的路。

3.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历史上崭新的社会制度,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没有现成的方案、经验可资借鉴,它的建设和发展需要经历一个从没有经验到取得经验,从不太完善到比较完善,从不太成熟到比较成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缺乏经验或经验不足而犯一些错误,走一些弯路,遭受一些挫折,是难以完全避免的。正如列宁所指出的:“在这样崭新伟大和艰难的事业中,缺点、错误和决策是不可避免的。”[8]我们只能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道路,不断总结经验,逐步从必然走向自由,减少或避免曲折。

4.两种制度并存、竞争和发展的局面,也决定了曲折难以完全避免。事实上,从社会主义制度存在那一天起,资本主义国家对它的颠覆活动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从丘吉尔的扼杀战略——凯南的遏制战略——杜勒斯的和平演变战略——布什的超越遏制战略,资本主义国家在武装干涉,军事侵略社会主义国家失败后,就利用它在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方面的优势,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渗透、颠覆和演变。这样社会主义国家既要同资本主义各国打交道,吸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有益的文化,发展本国的两个文明,又要警惕和反对资本主义的干涉、渗透、演变和颠覆。如果这对矛盾处理不好,都将对社会主义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甚至出现倒退。又由于外有帝国主义的压力,内有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在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内就有产生各种机会主义的土壤和条件。因此在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上,必然充满着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使社会主义的发展带有曲折性。

5.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性决定了必须进行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探索,而这种探索本身就带有曲折性。马克思列宁主义只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原则和方向,至于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并无现成的答案,各国人民必须根据不同的国情和发展阶段走自己的道路。这是一种伟大的探索活动。既然是探索,就会有成功,也会有失误,既能取得伟大的成绩,又要付出必要的代价,而且这些往往是相互伴随,相互交织,特别是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由于体制等方面的缺陷和弊端较多,挫折和失误更不可避免,曲折也就不可避免。

6.社会主义国家和政府的领导发生严重失误和腐败,就会出现较大曲折,甚至出现历史的大倒退。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事物的变化说到底外因只是条件,内因才是根据。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之所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剧变,除国际因素外,归根到底,是这些国家党的领导在理论和实践上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党和国家政权中心不纯,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的结果。

列宁曾对社会主义的曲折有过一个精辟的论述,他说社会主义革命和发展,在发达资本主义是“开头困难,继续容易”,而在落后国家则相反,是“开头容易,继续困难”,实践已经证明这一点。总之在对待社会主义的认识上,我们一定要坚持两点论,既要充分认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又要充分认识这个替代的过程是长期而曲折的。只有这样,才是全面认识的态度,任何偏向一方的观点都是片面的、形而上学的,就会陷入“循环论”和“直线论”的泥坑。

在对造成社会主义道路曲折性种种因素的分析之后,不难看出,社会主义曲折有着种种不同的情形。从总体上看,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是前进中的曲折,是上升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它与资本主义走向灭亡的曲折有着质的区别。毛泽东同志曾经讲过革命人民和反动派的“两种逻辑”,就揭示了这两种不同性质曲折的本质,他说,“帝国主义者的逻辑和人民的逻辑是这样的不同,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直至灭亡,这就是帝国主义和世界上一切反动派对付人民事业的逻辑,他们绝不会违背这个逻辑。”“斗争、胜利、再斗争、再胜利,这就是人民的逻辑。”[9]即使是前进中的曲折,也有不同的表现,一是为了前进而后退,为了走直路而走弯路,这是主动的曲折;二是由于客观诸因素交互作用导致曲折;三是由于主客观原因而被迫走曲折的路。即使是主观所致的曲折,有的是可以避免的,有的则不可避免。以上这些情形在社会主义曲折的历史中,在不同时期表现有所不同,但通常情况下,各种情形的曲折是交织在一起的,从而构成了曲折的复杂性。

因此,对待曲折我们的态度应该是,一要正确认识它,对待它,要善于在曲折中把握历史的总趋势。对于任何曲折,我们都要把它看成是构成历史发展总趋势中的环节,没有也不可能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更重要的是,不要把暂时的曲折看成是历史发展的结局,而应当站在历史发展的宏观高度上,如实地把曲折看成是一种暂时的现象,在任何曲折和困难面前,不丧失信心,不悲观失望。二要承认曲折,但不能被动地适应曲折,听任曲折发展。对社会主义的曲折,不管是因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都要以积极的态度,依靠革命的力量和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去加以克服或避免。对已经出现的曲折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尽量把曲折造成的损失减少和降低到最低限度。对将有可能发生的曲折,要经常加以预测,制定出相应措施,防患于未然,不断把革命和建设事业推向胜利。三要树立曲折是合乎规律的观点。要善于从哲学的高度充分认识曲折不是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因此用不着惊慌失措,悲观失望。列宁说,谁在曲折面前惊慌失措,谁就不是社会主义者。江泽民同志在国庆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会有迂回和曲折,但是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历史活力和蓬勃生机。仅仅看见某些漩涡和逆流,而看不到历史长河的奔腾,只能说明观察者的政治短视。”社会主义曲折的原因不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身造成的,不能说明社会主义的终结,更改变不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只要我们认真总结当前社会主义发展中出现曲折的经验和教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高度警惕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坚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我们就一定能克服任何艰难险阻,使社会主义的旗帜在中国大地上高高飘扬。

(1989年6月 刊载于《宁夏学刊》)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415页、417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378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七卷,第677页。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第412页。

[5]《列宁选集》第二卷,第756页。

[6]《马克思选集》第一卷,第221页。

[7]《列宁选集》第四卷,第691页。

[8]《列宁选集》第四卷,第176页。

[9]《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423页、1424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