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金石可开山可颓

金石可开山可颓

时间:2022-0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修桥,这是符合人民意愿的大事,得到劳动人民的赞同与支持,成为人民的共同意志,更加坚定了何先德的决心。剧作者抛开了对自然斗争,集中地描写了何先德夫妇和他周围人民对官府、豪绅、流氓的不屈不挠的斗争。何娘子继承了丈夫的遗志,承担了更尖锐的斗争。

川剧团几次来上海演出,都有着一个鲜明的特点:推陈出新。每来一次,必带来若干经过认真整理的大型传统剧目。这是川剧界同志们在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下辛勤劳动的收获。十多年来,全国戏曲改革成就极大,川剧亦复如此。

这次,成都市川剧院来上海演出了《燕燕》、《秀才外传》等剧目,我们看见了整旧的成绩;更令人兴奋的是,他们以创新的新姿态演出了《红岩》第一本和《夫妻桥》两剧。大胆创造,成绩可观。

这里,只想谈谈《夫妻桥》的观后感。

二十多年前,我曾经在四川灌县住过一个短时期。伏龙渡口,岷江河上,一架长长而狭窄的竹索桥架于两岸。桥下,惊涛骇浪,水流湍急,初来的胆小的人不敢轻易上桥。夜晚,宿于离堆之上李冰父子庙宇所在的伏龙观,听波涛拍岸,浮想联翩:李冰父子诚然令人佩服,但总不如修架索桥的无数劳动人民令人觉得可敬可爱。为了架桥,他们经历了一场多么艰巨的斗争,那些无数的传说多么亲切而又具浪漫色彩,显示了后代人民对他们有多么深的怀念。那样的怀念,在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黑暗岁月里,也鼓励着人们的斗争意志。

感谢《夫妻桥》的剧本创作和演出人员,把这么一个表现人民意志的民间传说搬上了舞台,让我们看见了劳动人民的斗争意志和创造精神;让我们看见了一个知识分子只有符合了劳动人民的愿望,投身到劳动人民中间,才能为人民做出好事。

巍巍岷山,雪化冰消。

滚滚岷江,骇浪惊涛。

洪水涌,

河床高,

浪拍悬岩似海潮。

路绝江干,

千古艰难叹蜀道。

激流中,

葬送人多少!

这是开幕时乡民的合唱与何先德的独唱,接下来是船翻人死的描绘。单刀直入,立刻把河道艰难的景象带与观众。地痞流氓勾结豪绅,把持渡口,勒索巨资。人祸地险,劳动人民何以为生?以教学为生的秀才何先德,目睹此情此景,浩叹“灾患连年何时了”,盼望“安得鲁班架长桥”。修桥,这是符合人民意愿的大事,得到劳动人民的赞同与支持,成为人民的共同意志,更加坚定了何先德的决心。然而,修桥,谈何容易?这里有着两重斗争:对自然的斗争和对人的斗争。剧作者抛开了对自然斗争,集中地描写了何先德夫妇和他周围人民对官府、豪绅、流氓的不屈不挠的斗争。这场斗争是激烈的。何先德在斗争中成长壮大,他和劳动人民的团结更是日益紧密。虽然他在斗争中牺牲了生命,但这并不表示官府、豪绅和流氓地痞相勾结的恶势力的强大,相反,正显示了恶势力的色厉内荏,山雨欲来,逼得他们透不过气来,图穷匕见而已!何娘子继承了丈夫的遗志,承担了更尖锐的斗争。斗争在继续,在发展,人们的意志经受着日益深化的锻炼,人们更成长坚强了。桥,修成了。人民的意愿,变成了现实。

这个戏,从头到尾,紧紧环绕着正反面力量的斗争。生活中的斗争,反映为戏中的矛盾冲突,写得尖锐深刻,有层次,有节奏。何先德死了,贯穿的线索还是浑然衔接,始终一气呵成。人物在斗争中树立、发展,主题思想得以鲜明确立。

何先德,当时一个先进知识分子的形象,塑造得很好。他宁愿抛弃当时读书人求功名利禄之心,竟有“误我半生是儒冠”之叹,立志“安贫不想换青衫”,坚决为人民修筑索桥,百折不挠,斗志弥坚。人物性格的发展,也合乎情理。他毕竟比较单纯,与他直接交手的,还只是流氓地痞,他对官府豪绅存有幻想,以为周继常、冯沛卿之流是真心赞助修桥,虽经妻子提醒,还是不醒悟,直到桥断,依然不识奸计,自往县衙,要“凭官断是非”。直到“冤斩”一场,钢刀架颈,他才如梦初醒,一声呼号:“可叹这浊世昏昏廉吏鲜,枭獍横行,赤子含冤。”诉出了不平之气,才恨自己“空有一双眼,难辨善与恶”。然而,他的重修索桥的意志更坚,以“昔日禹王之父……”的残句,道出了希望妻子继承遗志之心。这个人物的精神是崇高的。此次演出的《秀才外传》,则刻画了另一个秀才,对统治阶级始终存着幻想,差一点人头落地,与何先德的投身劳动人民成一对照。

青年演员蓝光临饰演何先德,很成功,有创造。见江水弄险,则婉转愁眉;树修桥壮志,则雄心跃然;临流氓威胁,则大义可见;对乡民相助,则神情欢然。可以说表演得周到细致,体现了人物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精神面貌。演员功底不错,运用程式恰到好处,袖口、褶子功夫都很好。“桥断”一场的表演,到达了高峰,无论唱、做、舞,都与人物心境切合,紧紧抓人。投江前的几段身式,把人物悲愤欲绝的心情全盘托出,感人甚深。

何娘子这个人物,善良贤淑,尊敬和热爱丈夫。然而,对于丈夫修桥的举动,她是微露着不同意的。和封建社会的一般妇女一样,她希望丈夫求取功名,“只望夫今科中举将青衫换,鹏程万里薄云天”,“蟾宫丹桂待君攀”,这是她的宿愿。即使要修桥,也待中举之后,才有可能:“若得秋闱传捷报,又何难除尽宵小,铲尽蓬蒿。那时呵,邪魔远避再修桥。”邪魔远避,这自然是她的天真想法。可是,在知人论世上,她却具有女性细致的观察,比她丈夫看得深一些。她知道官府豪绅不会真的支持修桥,当何先德告诉她官衙已经批准修桥了,她讲了一段话:“先生,年年岷江死人无数,官府置若罔闻。而今骤然批准修桥,依妾看来,安知其中……”比书生之见的何先德高明多了。可正在兴头上的何先德,哪里听得进,竟然以“妇人之见”斥之,演员杨淑英这时的表演分寸恰好,细致而周到,先是“呵”的一声一怔,让人感到显然这种失体的话,平常何先德很少出口的,待丈夫道歉似地说了“卑人失言”之后,演员微微低头,把话引开:“该用膳了。”温柔贤淑的性格显示,夫妻间平常和好的关系也隐隐道出了。当流氓地痞声势逼人地威胁何先德,这时候的何娘子,与前面的温柔恰恰相反,断喝一声:“你们不要欺人太甚了!”这是她刚的一面,是剧本中有力的一笔,为以后继承夫志百折不挠的张本,应该声惊四座,令鬼魅为之变色的。可惜,演员这时身体的表演与口中道出的语言,都还不够有力。桥断夫死,一个弱女子的处境可想而知,她“噙血喷苍天”,高咒“天理成虚幻”。然而,想到丈夫半句遗言,这个弱女子变了,她一怒而起,把重担接了过来,“纵然修桥难似登天,妻也要使君瞑目九泉啊!”这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关键,从此以后的何娘子,充满了坚强的斗志与毅力,正如下一场戏中她所表白的:“为人只要精诚固,金石可开山可颓。乌头白只因燕丹怒,长城断原为孟姜哭。永绝行人枉死路,何惜粉身与碎骨。”大概作者把重笔放在“抗官”一场,写何娘子、吴泽江和周继常等的战斗。“桥断”之后接以“春祭”,时间已经相距两年,何娘子这两年中的斗争,只从戴婆婆口中唱出,缺少动作,成了过场戏(至少在群众写万民禀帖前是如此),因而戏在这里显得软弱。

“抗官”一场,是剧中精彩之作。何娘子的性格,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她的坚强、机智,表露无遗。以自己的人头作保,更有万钧之力。吴泽江在这一场,也有突出的描绘。知县周继常的阴险狡诈,被深一层揭露;而他的无可奈何、狼狈之相,也显示无遗。这一场戏,唱词少而对白多,言来语去,针锋相对,语言犀利,各如其分,叫人一字一句也不愿漏掉。若非周企何、杨淑英、司徒慧聪三位演员修养有素,不能臻此。

杨淑英是一位著名的演员,她的嗓子好,唱来好听,白口清楚脆利,如果在表演上再多注意,那就更好。特别是桥断之后,何娘子判若两人,这后半部的表演,的确比较困难些。要知道她所面临的斗争,要比何先德进行的斗争更尖锐,更复杂,更深化。何先德在表面上只同流氓地痞交手,在“桥断”以前,从形式上看,他还处于优势。何娘子的斗争则白热化了,官府豪绅直接出面了,针锋相对,面对着面,不只为了修桥,还有杀夫之仇。她是直接面对着封建统治阶级在作斗争,非有大智大刚大勇,非紧紧依靠劳动人民,不能得胜。剧本在这些方面,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但还有待于深化;演员则更要充分认识,在这个上面大加发挥。否则就显得轻而易举了,那是不符合真实的。在表现夫妻之间的关系上,现在看来敬过于爱,是否能够敬爱并重呢?

剧本成功地刻画了周继常、冯沛卿、曾阳武、范老么一群反面人物,名丑周企何、青年演员晓艇、唐云峰的表演是出色的。周企何出场,先唱三句:“百姓们声声把钱凑,凑与先德把桥修,修桥批示已到手。”接着,由场面帮腔唱“手捏中间卡两头”,演员这时转脸半对场面,说:“嗯,你怎么知道的呢?”这是川剧传统特有手法的绝妙运用,把一个做贼心虚的样儿都露出了。两个青年演员晓艇与唐云峰,虽未见过四川流氓的样儿,演来却活灵活现,一看就是四川流氓,亏他们的努力。

《夫妻桥》的语言,有着川剧固有的特点:民间语汇丰富,生动,纯朴,有助于表现人物。

《夫妻桥》是一个好剧本,好演出。把这样一个近代题材的戏能处理好,我们更相信:川剧一定能演出更好的现代戏。听说,这是该团在一九五八年创作的,几年来经过反复修改,较诸原作,面目全新了。于此,我想,在一九五八年那些日子里,全国各剧团都创作了不少剧本,希望千万不要就丢了,其中必然有很多可以加工提高的,从中必然会产生不少的好剧本,我们应当珍爱这一笔创造。

(原载《上海戏剧》一九六三年第五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