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旧貌换新颜

旧貌换新颜

时间:2022-0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应全国著名企业家、豪门集团公司总经理、《经济论坛》编委会副主任陈世增邀请,《经济论坛》编委会委员于元月10日、11日在豪门集团公司举行座谈会。严兰绅院长和《经济论坛》编委会委员、杂志社社长、编审刘鹏主持了会议。第二个议题是围绕《经济论坛》的工作进行讨论。《经济论坛》在这方面作出了努力,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1994年1月28日)

应全国著名企业家、豪门集团公司总经理、《经济论坛》编委会副主任陈世增邀请,《经济论坛》编委会委员于元月10日、11日在豪门集团公司举行座谈会。应邀出席座谈会的有《经济论坛》编委会副主任2名,他们是河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严兰绅,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孙宝存,各市、地政府办公室、研究室负责人兼《经济论坛》编委会委员29名。严兰绅院长和《经济论坛》编委会委员、杂志社社长、编审刘鹏主持了会议。会议座谈的第一个议题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陈世增作了重点发言。与会同志对豪门经验予以高度评价,同时也谈了自己地、市的经验。第二个议题是围绕《经济论坛》的工作进行讨论。《经济论坛》副总编阎守寅就1993年办刊情况作了汇报发言。接着与会同志对刊物所取得的成绩、存在差距和进一步提高刊物质量以及如何做好编委会工作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和研究。与会者发言热诚、实在,富有创见性。一致认为这次座谈会开得生动活泼,收获丰硕,对全省开展学豪门、争一流活动有很重要的意义,对进一步办好《经济论坛》和切实开展记者站工作是一个强有力的推动。会后,与会同志参观了豪门集团公司所属啤酒厂、饮料厂。

与会同志高兴地谈到,《经济论坛》由河北省人民政府主办并由月刊改为半月刊,一年来,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在上级党委、政府和编委会的领导和支持下,经过杂志社全体同志的努力,到1993年底,刊物已编辑出版了24期,不仅从数量上完成了任务,而且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刊物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作为省政府在理论上指导经济工作阵地的作用较好地得到了体现。真所谓“改为半月刊,旧貌换新颜”。刊物的主要变化是:

一、扩大了影响,提高了知名度

座谈会认为,《经济论坛》改为半月刊后,在坚持理论性的同时,增强了实用性、指导性和时效性,贴近了时代脉搏,贴近了改革开放热点,贴近了广大读者的阅读心理,突出了新、实、博、活、快的特色和短小精粹、生动活泼的文风。这样,赢得了广大读者,得到了各级政府、各类企业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与此同时,刊物的决策机关和理论界受到广泛重视。刊物1993年共刊发497篇稿件,其中在《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报刊转载、摘编的有210篇,占42%;被各级政府采用和选为优秀论文的有170篇,占34%。刊物以质量取胜,已牢固地占据了广大读者群,在1994年全国报刊征订大滑坡的形势下,《经济论坛》邮局征订量仍稳定上升,经住了读者的选择和市场的检验。

二、突出了指导性和实用性

许多同志说,《经济论坛》半月刊能较为及时地反映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并且紧紧围绕着每个时期的中心工作,组织、编发稿件。例如,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1993年一开始就突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宣传,在第1期刊发了郭洪岐副省长的《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几个问题》一文;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1993年为河北省科技进步年活动的要求,在第4期刊发了顾二熊副省长的《坚定不移地大力推进科技进步》的文章;为迎接7月份在香港举办的“’93河北省香港投资贸易洽谈会”,在第11期发表了常务副省长陈立友的《大胆引进和利用外资,加快建设经济强省步伐》一文;《邓小平文选》第3卷出版不久,即在第21期上刊发了叶连松省长学习体会的重要文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根本的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些文章阐述详尽,内容丰富,占了较多篇幅,充分地传达了省委、省政府指导河北经济工作的精神,有助于把省领导的意图变成全省人民建设经济强省的行动,因而受到基层同志和广大读者的欢迎。

刊物围绕河北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难点、热点以及全省上下最关心的经济问题,组织研究,撰写文章,突出了实用性。刊物设立的“省情研究”、“地县经济”等栏目,专门研究探讨了河北的经济问题。1993年在“省情研究”栏中发表的21篇文章,广泛涉及了河北的产品质量、工业固定资产利用效果、种植业面临的问题与出路、农民收入问题、发展旅游业的战略方针、证券市场发展构想、非国有经济的发展、1993年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态势、私营经济发展现状与建议、城镇居民收入偏低的原因与对策、利用外资中的问题、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等。这些文章贴近实际,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许多实际工作者充分肯定了编辑部在这方面所作的努力。例如保定纸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张文国说:“1993年初,一个偶然的机会结识了《经济论坛》,发现我琢磨的许多问题贵刊几乎都有答案。”又说,贵刊“所载文章文笔流畅,理论和实际结合……我将这些文章介绍的经验和方法,结合公司实际,灵活应用,取得了明显效果。”

三、有了较强的可读性

大家认为,增强经济理论刊物的可读性,是扩大读者面的关键。《经济论坛》在这方面作出了努力,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一是优先选用了短小精粹,生动活泼,深入浅出,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的,文风好的文章。二是增设了新颖活泼的栏目。1993年除沿用原来一些固定栏目外,又增设了“机遇与发展”、“市场经济”、“股份经济”、“房地产经济”、“热点透视”、“管理方略”、“营销策略”、“企业家风采”、“经济大观”、“经济纪实”、“经济趣谈”、“经济史话”、“经济百科”等,共计44个栏目,深受读者欢迎。特别是在“学习园地”中系统连载的《市场经济与国标惯例》、《知识产权漫谈》等文章,对于提高企业管理素质,为企业“复关”前所必须作的精神、知识准备起了良好作用。三是改进了封面和内文的设计,已基本摆脱了理论期刊的呆板面孔,更醒目、更活泼、更生动了。本刊物可读性方面所做的努力,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不仅有一定理论水平的同志喜欢阅读《经济论坛》,而且理论水平较低的广大青年读者更把它视为良师益友。有些青年自从订阅了《经济论坛》后,他们边阅读,边在《经济论坛》上练兵,发表文章,颇有长进,并因此成长为本单位的骨干,或晋升了专业技术职务,或提升了行政职务。他们以感激的心情说《经济论坛》是“吾之良师”,“我的进步包含了贵刊编辑老师的多少心血”,“我虽然工作紧张,但我坚持抽时间阅读《经济论坛》,因为是她伴我走过了一段难忘的成长岁月”。

四、成了市、县和企业界宣传自己的重要窗口

与会同志认为,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和各级领导干部文化、理论素质的提高,市、县和各类企业的领导干部都增强了宣传自己的意识,采取了宣传自己的措施。他们在重视电视、广播和报纸这些快速、形象的宣传手段的同时,也发现了理论宣传的优势。他们认识到,理论宣传,不仅给读者以直观的放果,更重要的是能充分表达作者的新观点、新见解,全面展示作者的才华,对读者产生巨大吸引力,取得最佳的宣传效果。可喜的是,杂志社适应了这个新形势、新需求,充分发挥了自己刊物文字容量大、发行面宽和刊期短、时效性强的优势,加强了同他们的联系,不断深入市、县和企业,进行调查采访,自觉地把《经济论坛》作为他们宣传自己的窗口。一是开设“市县长论苑”、“专访”和“企业家风采”等栏目,提供足够版面,刊发各级领导和企业厂长、经理撰写的文章。这些文章发表后,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他们所领导的地区和单位的知名度。二是开辟“地县经济”专栏,对一个市、县的重要经验从不同角度写成若干篇文章,集中在一期刊物上发表。如第1期发表的黄骅市四位领导围绕“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这个主题,从不同角度撰写的4篇文章;第6期发表的原张家口地区行署几位领导同志以“重辟张库大道,加快开放步伐”为重点,撰写的3篇文章;第23期发表的三河市领导和其他几位同志撰写的5篇文章,从不同侧面阐发了该市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加快经济发展的经验,等等。这些文章,主题鲜明,内容集中,发表后在社会上造成一种声势,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轰动效应,收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三是对像豪门、邯钢那些成绩突出,经验丰富,不断创新的单位,连续组织文章加以报道,例如对唐山豪门集团公司,从1992年开始,先后发表了《眼睛盯着市场,心里想着市长》、《论有效生产》和《豪门老板——陈世增》等文章,不断加深了读者对豪门经验的印象。四是内文宣传和彩色四封宣传在刊物上同时出现,二者交相辉映,文图并茂,效果十分显著。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经常从《经济论坛》上了解各市、县和一些企业的情况和经验。省外的同志了解河北也少不了求助于《经济论坛》。河南省有些经济管理部门的同志说:“读了《经济论坛》就能了解河北,不仅了解了河北经济建设的经验,而且知道了河北干部的素质,增强了同他们打交道的愿望。”

五、逐步逼近全国经济强刊之林

座谈会还谈到,目前我国经济理论期刊如林,其中办得好、影响大和在全国享有盛名的有十几家。这些期刊均为双月刊或月刊,而半月刊只有《经济论坛》一家。《经济论坛》改为半月刊后,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优势。首先从订户上看,《经济论坛》除在国外有一定数量的订户外,在国内覆盖30个省、市、自治区,甚至西藏、海南、内蒙新疆的一些边陲小镇,也有这个刊物的订户,发行量在全国经济理论期刊中是较多的一家。其次,作为刊物重要标志的来稿量也多于其他经济期刊,据不完全统计,编辑部日均收到稿件20篇,去年共收到7500篇稿件,其中有60%以上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有不少稿件质量较高,是针对全国热点问题进行剖析的佳作。例如,在第6期刊发的新华社记者王正忠、吴晓波通过对百家国有企业落实自主权情况的调查而撰写的《放权,放权,放权……厂长你拿到了多少?》一文和他们通过对合资企业调查撰写的《沉重的“洋衣”——当前“合资热”中的可忧现象》(第24期)的文章,颇有见解;著名经济学家、中央党校教授王珏《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总经理郑万河《谈大型零售商业发展的四大趋势》等,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不仅对我省,而且对全国经济发展有重要启迪和指导作用。即使是省内作者发表的文章,也有相当数量虽然总结的是本省的经验,但由于这些经验本身具有较高的价值,或由于作者开掘较深,见地较高,对全国经济发展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例如徐增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观念更新》,严寒、洪仁的《重要的是全员进入市场》,薛维君的《谈我国现阶段的“市场幼稚病”》,王新民的《农业市场化要处理好几个关系》,等等。总之,在省级经济期刊中,《经济论坛》正在成为全国瞩目的刊物。与会同志满怀信心地认为,随着刊物质量的日益提高,《经济论坛》跻身于我国强刊之林是大有希望的。

座谈会指出,省委、省政府最近号召全省工业战线开展“学豪门、抓强项、创拳头、争一流”活动,这个精神,也完全适合我们杂志社。《经济论坛》今后追求的目标应该是:在全省十佳期刊的基础上,再上一个台阶,争全国期刊之一流,跻身于全国强刊之林,跨进全国优秀期刊行列。按照这个要求来衡量刊物还存在不少差距,主要是:①信息不够灵通。主要是对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一些重大方针政策、战略决策有的反映还不很敏锐。②深入调研不够。对省内外各行业和企业界涌现出的先进经验、先进典型了解不够,帮助总结和反映不及时。③宣传自己不够,知名度有待进一步提高。④由于人力有限,应由杂志社出面组织的社会活动还较少。基于上述情况,座谈会要求杂志社全体同志要学习和发扬豪门“人讲称职,事争一流”、“艰苦创业,不息追求”的精神,加强杂志社的建设,提高编辑的素质,进一步提高刊物质量;要突出重点,狠抓热点,办出特色,办出水平;要认真负责地处理每一件来稿,增加信息量,巩固和发展省内外广大读者群和作者队伍;要积极宣传自己,让社会各界进一步了解《经济论坛》,支持《经济论坛》;要依靠编委的指导和支持,更好地宣传刊物、组织稿件,推动刊物的建设;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为进一步办好《经济论坛》创造更好的社会条件。

[又添一乐] 此篇是我代《经济论坛》杂志社撰写的《经济论坛》编委座谈会的综述。刊登在该杂志1994年第1期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