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可用物件总宜珍

可用物件总宜珍

时间:2022-0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只有这样,才能节约开支,增加积累,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否则,桌子旧了就买新的,房子旧了就拆了再盖,对可用之物不加爱惜,甚至挥霍浪费,这不仅有辜前辈的心血和期望,而且社会主义的幸福大厦又怎能建成?“可用物件总宜珍”,的确是每个建设者应有的品德。

(1963年3月13日)

一次我借用老马的钢笔,临时写点什么。老马是文艺工作者,他的笔该是很好的了。不想拿到手一看,笔杆的一端已裂缝,用细线捆着,写起字来,笔尖有些秃……总之,这是一支相当破旧的笔了。我不禁惊讶地问:“你是作家,怎不换一支好笔!?”他谦和地一笑:“还可用,看用它写的字不是很清楚的么。”接着就诙谐地随口背诵了徐特立老人在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任教时写的一首诗:

半截粉笔犹爱惜,

公家物件总宜珍,

诸生不解余衷曲,

反谓余为算细人。

“这笔虽说不是公家物件,也是可用物件呀!”

这件事很使我感动,久久不能忘怀。按说,一位勤勤恳恳的作家,凭他对党和人民的贡献,凭党和人民对他辛勤劳动付予的报酬,使一支好钢笔,甚至是贵重、精制的笔,也算不上浪费、奢侈。但他丝毫不这样想。他认为:可用物件,就应使用下去,不应抛弃,旧的能用,决不买新的。这对他不是负担,而是乐事,不是不体面,而是光荣,在艰苦的环境中是这样,在生活充裕的今天也是这样。这种对一点一滴的可用之物,极为珍惜的精神,多么的可贵!

有人可能说:钢笔不是珍奇之物。是的,我们的每一个百货商店的货架上都摆着各式各样的新牌金笔,物美价廉,琳琅满目,可随意选购。但在艰苦的革命战争时期却完全不是如此。据说在1941年前后,被日寇残酷扫荡而缺衣少食的解放区,做文字工作的就是没有钢笔用。为了解决笔的问题,革命战士们用废子弹壳磨制笔杆笔帽,用子弹板的铜排条打成笔尖,用木头刻成笔舌,这种自制的钢笔虽比高粱秆制成的蘸水笔强些,但可以想见,它也远不及今天的旧笔好用吧。可见,对可用的旧笔仍珍惜备至,不是很当然的事么?

其实,何止一支钢笔,我们今天使用的看来很平常的物品,有许多不仅是根据地奇缺的,曾为革命战士渴望的,用烈士的鲜血换来的,而且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所必需的。因此,对它们“必须十分爱惜”,“决不可只顾一时,滥用浪费”(毛主席语),充分发挥它们的效能。只有这样,才能节约开支,增加积累,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否则,桌子旧了就买新的,房子旧了就拆了再盖,对可用之物不加爱惜,甚至挥霍浪费,这不仅有辜前辈的心血和期望,而且社会主义的幸福大厦又怎能建成?“可用物件总宜珍”,的确是每个建设者应有的品德。

[又添一乐] 此文是在国家经济十分困难、人民生活水平异常低下的情况下写的,发表在《河北日报》上。现在,物质财富比那时丰富多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是否还需要珍惜“可用物件“呢?回答是肯定的。勤俭、节省、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和我们党的传统美德,中央电视台2001年9月份的一个“对话“节目中,场内观众为节目嘉宾袁老师仍穿着15年前买的一双旧式皮凉鞋而长时间地热烈鼓掌,太原钢铁厂老工人、全国劳动模范李双良退休后的十几年从废钢渣中拣回几亿元财富的动人事迹至今仍广为传颂。这就充分说明了这个传统美德在今天仍受到人们的崇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