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族团结之花在大庄开放

民族团结之花在大庄开放

时间:2022-0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庄公社共1500多户,回族占80%,还有彝族、苗族、壮族。从而,增进了民族团结,密切了军民关系,谱写了一曲动人的爱民之歌。注意依靠回族群众和当地党政组织,注意尊重和团结宗教上层人士。近几年来,大庄的回族男女青年有75人与其他民族通了婚。为此,仓库的同志们和大庄回族乡紧密配合,办起了文化室、图书室、娱乐室,组织团员、青年成立了文艺宣传队、篮球队等群众性文化体育组织。

昆明军区开远综合库,组建于1967年,驻在开远市大庄公社。大庄公社共1500多户,回族占80%,还有彝族、苗族、壮族。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这里的回族群众同彝族、苗族、壮族群众之间,多年以来,一直存在着较多的民族纠纷,加上“文化大革命”中“沙甸事件”的影响,回族群众对部队也怀有戒心。因此,从一开始建库,库党委就把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当作大事来抓,他们从加强民族团结入手,大力宣传和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从库领导干部到每一个战士,都能时刻牢记我军宗旨,把各族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自觉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努力维护各族群众的利益。十多年来,他们为当地各族群众做好事31428件(次),支援劳动日13077个,资助新建小、中学校各一所,架设高压线3895米,修筑公路15公里,修便道3公里,修筑水泥路面510平方米,铺设水管4520米,抢险救灾出动汽车552台次,行驶41305公里,救助受灾群众粮食21000多斤,为群众治病7651人(次),抢救危重病患者4人。他们用全心全意为各族人民谋利益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当地回族及其他民族群众的信赖。从而,增进了民族团结,密切了军民关系,谱写了一曲动人的爱民之歌。为了表彰他们的模范事迹,1984年云南省授予他们“民族工作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同年10月,总政治部、民政部授予他们“精神文明标兵”的锦旗一面。

一、自觉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做民族团结的模范

仓库驻地的七个民族,在历史上是“多事区”。十年浩劫,党的民族政策和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又受到了严重的破坏。面对这种情况,库党委认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军的唯一宗旨,在兄弟民族杂居地区,不做好民族团结工作,边疆就不能巩固,仓库就无法建设。因此,他们把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积极做好民族团结工作,作为拥政爱民的中心内容来抓。

库领导带新战士来到仓库的第一天起,就给他们上了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这一课,组织他们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关于国家、民族、宗教等问题的论述,学习党中央的民族政策,请地方干部介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性格和宗教信仰,并组织参加兄弟民族有意义的活动。从而,使干部战士认识到: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是利国、利军、利民的大事,只有各族人民的大团结,互相支援,共同奋斗,我们的国家才能繁荣昌盛。大家一致表示:为了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不但要守好仓库,而且要为搞好民族团结贡献力量。

自觉地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针对回族这一民族的特点,他们规定了“六不准”“三尊重”和“两个注意”,即一不准进回族清真寺;二不准劝清真寺的人员抽烟饮酒;三不准围观回族做礼拜;四不准与回族女青年拉关系;五不准猜疑和议论回族的长短;六不准违反回族的禁忌。尊重回族的生活习惯,尊重回族的信仰,尊重回族的意愿。注意依靠回族群众和当地党政组织,注意尊重和团结宗教上层人士。经过教育,形成守则,认真贯彻,个个戒忌,干部战士都要自觉地遵守。库领导有时乘车外出,遇上回族老人,就主动下车陪同边走边聊,或请老人上车送一程。回族群众用水比较讲究,一般不让其他民族使用他们的水井和水桶。他们到回族村寨搞助民劳动时,就带上水桶到河沟或水库挑水食用。有时回族群众同意他们使用水井,干部战士都自觉地用固定在井边的水桶打水,做到水桶不碰地,不沾泥。遇节日回族群众到部队慰问就餐时,他们按照回族群众的风俗习惯接待,还专门腾出一间房子供回族群众就餐用。部队的小孩到大庄和回族小孩一块读书,中午回不来要带饭去的,就一律用菜油炒饭。十几年如一日,没一人违犯,受到回族群众的赞扬。

二、拆掉“隔心墙”,架起“连心桥”,增强民族团结

仓库驻地山下的大庄回族乡,有1000多户人家,5000多人口,回族占80%以上。由于历史的原因,这里的回族和其他兄弟民族之间长期隔着一堵无形的墙。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又使这堵墙越筑越高。大庄的回族同附近的几个兄弟民族村寨虽然近在咫尺,却如同天各一方,不仅“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而且还不时刀棒相见。仓库的同志们从耳闻目睹的事实中感到:要加强民族团结,必须首先做好回族的工作。因为大庄是“文化大革命”的“重灾区”,而且回族占当地人口的绝大多数,回族群众在信仰风俗和生活习惯上与其他民族区别较大。为了解决好这个矛盾,他们在做工作的过程中,认真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着重讲清闹分裂、不团结的危害。大庄干旱达一百天之久,回族群众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己,而是想着彝族和苗族兄弟,他们把水先让给彝族、苗族村寨,然后才往自己田里放水。现在,在大庄如果有人说一句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做一件对不起解放军的事,就会遭到众人的谴责。他们说:“想想十年‘文化大革命’那阵子,我们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可不能把心夹在胳膊窝里说没良心的话啊!”随着各民族之间的往来日益密切,从前的冤家如今变成了亲家。近几年来,大庄的回族男女青年有75人与其他民族通了婚。开远市委的一位负责同志说:“以前我们要用60%的精力考虑大庄的团结问题,现在大庄安定团结了,我们可以集中精力考虑全市的四化建设了!”

三、加强思想和文化教育,树立民族团结新风

在做民族团结工作的过程中,综合库的干部战士逐步认识到,要从根本上搞好民族团结,还必须加强思想教育和帮助兄弟民族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特别是从开展军民共建精神文明活动后,他们更加自觉地注意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把民族团结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大庄回族乡,过去吵架斗殴风、赌博偷盗风、吃喝厌劳风、婚事丧事大办风、虐待老人风盛行,其根本原因在于群众受旧社会封建意识影响太深,缺乏科学文化知识。要从根本上刹住这“五风”,关键要用共产主义思想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传播新思想、新知识、新道德。为此,仓库的同志们和大庄回族乡紧密配合,办起了文化室、图书室、娱乐室,组织团员、青年成立了文艺宣传队、篮球队等群众性文化体育组织。目前,大队文化活动中心有电视机两部,各种图书上千册。每天劳动之余都吸引着上百名男女青年到这里学习、娱乐,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共产主义思想的熏陶。与此同时,综合库还利用广播、幻灯、专栏、黑板报等形式,大力宣传群众中涌现出来的新人新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涌现出一批遵纪守法、尊老爱幼、热爱国家、热爱集体、团结友爱、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先进典型,评选出一批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五好家庭,使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不仅刹住了“五风”,也极大地提高了群众的觉悟。其中,有19家五保户和11家军属的生产、生活有困难,团员和青年们就主动为他们做好事,到处呈现出一派讲文明、讲团结的景象。

在加强思想教育的同时,综合库的同志还把关心培养下一代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仓库驻地桃树乡果花小学,因校舍年久失修倒塌,修建校舍,村寨有困难,一时盖不起来。老师看到这种情况就打起背包回老家种田去了,彝族和苗族学生只好回家放牛、放猪。得知这一情况后,他们立即把部队盖在山上的空闲房子拆掉,出动两台汽车,将十四车砖瓦木料运到学校,干部战士一起动手,为果花小学重新建起砖木结构的教室和教师宿舍各两间,并赠送课桌25张,凳子25条,黑板两块,篮球架一副。没有教师,仓库主任刘树培先后四次上山找女青年肖美玉做工作,终于说服她出来任教,使果花小学在五天时间内开学复课。

大庄回族乡龙泉小学,共有学生797名。前些年,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不少学生不爱学习,损坏公物,小偷小摸甚至打架斗殴。为了改变这种不良风气,库领导多次给学生们作共产主义道德的专题报告,并派出两名校外辅导员,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组织学生开展向雷锋叔叔学习的活动。目前全校已成立学雷锋小组110个,参加活动的学生达400多名,做各种好事l000多件,涌现出一大批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四年级学生马永成脚被烫伤,马俊伟等四名同学轮流背他到学校上课,风雨无阻。团结友爱的道德风尚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扎下了根。许多群众高兴地说:“这些小孩从小就互敬互爱,互相帮助,我们的民族一定能兴旺!我们的团结一定能世世代代传下去!”

四、积极帮助各族群众治穷致富,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团结

帮助各族群众大力发展生产,改善物质生活条件,是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的重要基础。综合库的同志针对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生产落后,生活穷困的特点,多年来,特别是党的三中全会以来,积极地帮助各族群众走勤劳致富的道路,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团结。

仓库驻地山上的果花、都比两个彝族、苗族村寨,过去在“左”的路线束缚下,“人闲着可以,搞副业不行;田空着可以,种自留地不行;山荒着可以,栽树木不行”,结果是“锄头挂着,土地荒着,肚子饿着”。本寨的姑娘想要嫁出去,外村的姑娘却不愿嫁进来,年轻小伙子找不到对象,只好到别的村寨做“上门郎”。三中全会以后,他们积极向人民群众宣传党的农村政策,宣传以“包”字为中心的生产责任制的好处,清除“左”的影响。为了尽快改变山区的落后面貌,他们在上级的支持下,投资4万多元,出动官兵l300多人次,奋战75天,为果花、都比架设了3895米高压线路,解决了他们的生产、生活用电问题。为了把生产和经济搞上去,库领导主动上山和彝族、苗族群众一起分析当地的优势,献计献策,使他们由原来只抓粮食生产变为农、牧、林一齐抓。近几年,由于粮食和经济都有了较快的发展,不仅有15名青年男女在本村结了婚,还从外地飞来了6个“金凤凰”。

建库初期,为了搞好部队生活,这个部队在羊街区白棕棚村开垦了120亩荒地,建立了生产基地。这些土地每年可给仓库提供花生5000多斤,玉米10万多斤,甘蔗6万多斤,对只有几十人的单位来说,无疑是一笔不小的收入,给部队生活带来了很大改善。三中全会之后,他们考虑到白棕棚村人口有了很大增长,农村实行了生产责任制后,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不过,人多土地少的矛盾更加突出了。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他们从大局出发,不与民争利,主动把这120亩地全部支援了白棕棚村,让它为边疆民族地区的富裕做出积极的贡献。

大庄回族乡,人多耕地少,人均不到6分地。过去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每年要吃国家返销粮20多万斤,还要到外地借粮买粮20多万斤。三中全会以后,仓库的干部战士积极配合区、乡政府帮助群众克服自卑感,清除“等、靠、要”的思想,树立了自力更生的精神。起初,由于前些年被“割尾巴”割怕了,群众不敢买牛、买马,不敢搞家庭副业,他们就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党的农村经济政策,帮助人民群众解放思想,放手发展生产。群众在实践中尝到责任制的甜头以后,又担心政策会变,已经买了汽车的又要卖掉。库领导就配合乡干部向群众反复宣传中央一号文件和党的富民政策,并适时宣扬表彰劳动致富的先进典型,打消了群众怕政策变的顾虑。针对群众科学文化知识落后的状况,他们买了100多元的农业科技书籍送给乡政府,建议他们搞智力投资。乡政府采纳了他们的建议,立即成立了农科站,使全村出现了学习科学、钻研技术的新风气。现已有200多人初步掌握了科学种田、汽车驾驶、电工、建筑、机械修理等技术;全村已组织起七个建筑工程队、两个装卸队;群众自办茶馆、饭店、售货店、缝纫店、碾米、磨面房、理发店等72处;购汽车65台、拖拉机50多台、翻斗车10台、各种机械65台。目前,在大庄年收入上万元的农户有20多户。去年大黑山地区遭受前所未有的干旱,秧田干枯,无法栽插,他们及时派出一个班为群众抬电机,安水泵,吃住在水坝上50多天,昼夜开机抽水,保证群众按季节栽插800多亩,保苗2000多亩,使大庄结束了吃返销粮的历史,还向国家交售粮食55万斤。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的改善,两年来,盖新房402幢,共3万多平方米,安装自来水管5000余米,新修环村水泥路面3公里左右,修建电影院一座。许多群众家里添置了电视机、收录机、缝纫机、自行车、电风扇等,有些农户还买了洗衣机、摩托车。回族群众高兴地说:“大庄的富裕全靠党的富民政策好,靠各民族的团结,靠解放军的大力帮助。”

在劳动致富的康庄大道上,各民族之间还发扬了团结互助的共产主义精神。龙潭乡彝族群众修建农田灌溉渠道时缺乏运输工具,大庄便出动拖拉机50多台次,无偿帮助运石头。瓦伯村的十户彝族、苗族群众遭受火灾,房屋和财产全被烧光,大庄回族群众主动捐款500多元和衣物200多件,支援彝族兄弟渡难关。一位彝族群众含着热泪说:“回族老大哥真好,处处关心我们彝族啊!”

1985年9月发表在昆明军区政治部《政工简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