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藏锋九华山

藏锋九华山

时间:2022-0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九华山拥有1200余年的道踪佛迹。扼言之,九华山三路依次展开,均属于国内人居最稠密的区域之一,佛门的香火甲冠寰宇,当在情理之中了。朝南可远眺堂皇华衮的黄山,但九华山不卑不亢不套近乎,自成一体,怡然成趣。九华山确实非同凡响,地藏信仰,禅净兼修,儒道释三驾马车并驾前驱,这是任何别的佛教圣地所无法替代的。九华山藏锋,旨在露锋。

倘若少一双明哲的睿眼,又不是佛教徒,游完四大佛教圣地,可能感觉九华山是不咋的。说实话,光论自然景色,较之峨眉、普陀,将九华和五台贬为山色庸碌之辈,算不得过分。峨眉山巍峨峭拔,秀冠天下佛山,更有佛光在讳莫如深的千谷万壑偶露峥嵘,显赫显灵。普陀山得益于海的福祉,海天一色,沙滩烁金,虽有东海时常兴风作浪,却不给置身岛屿的人造成岌岌可危的感觉,彰显观音道场非同寻常的玄秘与安详,实为一大神化奇观。

然而,九华山拥有1200余年的道踪佛迹。李白三跋此地,诗兴大发,饶有雅兴地把“九子山”更名为“九华()山”。附庸大唐的新罗国高僧金乔觉迢迢赶来,卓锡九华,化身为“大愿”的地藏王。从和尚升华为菩萨的明代无暇和现代大兴、慈明等肉身菩萨,对九华山情有独钟,在此栖身安魂,直至涅槃升天。九华山,以其不招人耳目的庸状常貌,赢得“香火甲天下”“东南第一山”的美誉而蜚声中外,个中自有深不可测的奥妙和玄机。

怀揣这样一份因果疑云,继2002年5月之后,我于2010年10月再度登临九华山,试图深入探个究竟。有前车之鉴,此驾自然少了直观的漫游与玩赏,多了理性的观察与思考。看碑文,翻画报,咨问当地人士,注意宏观整体地貌。漫过半天又小半天,我渐渐拨云驱雾,禅破迷离的表象,窥见九华山的些许端倪。当我触摸到真谛入口处的时候,不得不被诗仙、先哲和高僧们的慧心慧眼所折服。是的,纵使剔除以佛祖为主旨的人文因素,天然的九华山也绝非等闲之辈。在我看来,九华山的自然景观可以囊括为八个字:仙境内隐,无景即景,可以提炼成最扼要的“藏锋”二字。其实,九华山是有着非凡的大胜景的,只是这个胜景游离于自己的寺院本体而已。

隔阂一条大峡谷的北首,横亘着一群姿势壮美、气势豪迈的山脉,主峰天台山傲立其中,径奔云霄,抛下“不登天台,等于没来”的倨傲一说。从九华街攀援天台山约15里山路,途中形形色色的小景点一路随行,应接不暇。汗液淋淋,气喘吁吁,终于登顶天台主峰,满目的景象会让你胸臆顿开,疲态全消。四周奇峰呈浪,南国的天地间一片雄浑,清冽的山风鼓起阵阵松涛,犹如仙女伴随着天籁的音乐翩跹起舞,让人眼花缭乱,醉痴直如梦幻。岩状千姿百态,大可穷尽你丰富的联想。岩石的色素则大同小异,被阳光晒得黝黑黝黑的。有一块巨石凿着“非人间”三个字,游览至此,恍惚体验到梦境频频出现的腾云蓬莱仙境的奇妙感受。据称,在九华山的姊妹山天台峰看日出,瑰丽景象丝毫不逊于泰山的日观峰。

置身于更加广袤的空间,九华山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北瞰长江,南峙黄山,东监太平湖,在雨水充沛的皖南中部山区隐隐绰绰。攀上十王、七贤、天台三座巅峰,长江如练,依稀可见,黄山似玉,赫然在目。九华山辖归安徽省池州市,朝西拓展过去是湖北,往南直驱下去是江西,向东延伸到不远处,一南一北则系江浙两省。扼言之,九华山三路依次展开,均属于国内人居最稠密的区域之一,佛门的香火甲冠寰宇,当在情理之中了。

九华山的天然荫翳与人文隐逸相映成趣。作为佛门圣地,人文的隐逸自不待言,真正的出家人从大的地水火风四大皆空,到小的形色声味四大皆空,走的原本就是一条出世归隐之路。还有不达而隐的准隐士李白之流,鄙弃尔虞我诈、蝇营狗苟的官场,落拓江湖,隶属于游仙式的隐士。天然的荫翳则是笔者经过细观慎察、苦思冥索后凝结而成的结晶,不得不嚼上一番口舌。

观其一:拥有堪与黄山相媲美的层峦叠嶂、云涛雾谷和奇峰异石,以天台、天柱、十王、莲华最为雄壮和奇崛。但九华山偏不揽在自己怀抱,而是甩出十数里开外的北端,藕断丝连,垫作背景而已,还真够低调的。在九华山平顶上峭立北望,一尊睡佛横卧在对面的山巅,形摹神拟,惟妙惟肖。

观其二:向北可俯瞰奔腾的长江,但九华山偏不倚江骄居,保持若即若离的特定间距。朝南可远眺堂皇华衮的黄山,但九华山不卑不亢不套近乎,自成一体,怡然成趣。中国书画有一条审美原理,叫藏头护尾,内含筋骨。清人冯班在《钝吟杂录》中谈到徽籍大诗人黄庭坚的书法:“起笔处欲右先左,由画中藏锋逆入至左顿笔……收笔处回锋藏颖,给人沉着畅快之感。”这与九华山的不事张扬,暗藏锋机,大有异曲同工之妙。

观其三:峨眉山以佛光显灵,九华山则以雾气呈仙。七年前第一次拜会九华山的那个清晨,我随团在山麓整饬待命,等着出游各大庙宇。仰望搁在山顶的天,顶着苍天的山,以及别在山腰间那些寺院的轩檐犄角,一派澄澈净朗的清明景象,不见一丝半缕的云雾。然而,就在我掏出打火机点烟的寥寥数秒过后,再度抬头,但见雾如帷幕,竟把整个山塬笼罩得不留毫厘缝隙。今番再次登临,在同一地点,时辰由前番的清晨斗转至中午,目睹的情景恰好相反。起先还是浓雾漫天,遮山蔽日,可是当我们一脚踏进索道仓,雾霭瞬息散去,恍若苍天风卷残叶,又像深闺少女哗啦一下揭开帘栊,时间也是白驹过隙的一刹那,玄之又玄,让人压根反应不过来。

此情此景,令同一缆车的众游客面面相觑,惊讶不已。我有前番游历,感觉岂止惊讶,简直就是震撼了。脑子里突然蹦跶出贺敬之《桂林山水歌》里的名句“云中的神”与“雾中的仙”,九华山的云雾行踪诡秘,变幻莫测,这样的神姿仙态试问谁能比得了?

九华山确实非同凡响,地藏信仰,禅净兼修,儒道释三驾马车并驾前驱,这是任何别的佛教圣地所无法替代的。高人总是忌惮东方朔的,诸多出家人在此削发明志,从小沙弥修到高僧,最后擢升为肉身菩萨,想必深谙“善藏锋者成大器”之理。然而,仅有韬敛还远远不够,内修比内敛更为关键,因为藏锋需有锋机,钝者无锋,不在话下。还有第三种情形也小觑不得,那就是虽有内功盈身,但韬光养晦过了头,必将咎由自取,长期荒腆于怀才不遇,跟我一位作家朋友所说的那样,犹如怀春不遇的女人,由青葱少女搁浅到大龄姑娘,进一步深耽为徐娘乃至老妪。

九华山藏锋,旨在露锋。还真的错不了,你看它最终还是锋芒毕露,修成正果,成为泱泱大国的大宗教的圣地之一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