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台录制藏族乐曲和乐器改良

电台录制藏族乐曲和乐器改良

时间:2022-0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央广播电台了解到我们来京,特别安排了录制我们乐队演奏的西藏民族乐曲。就这样,我们用了两三天的时间,录制了周仁年编创的器乐小合奏《欢乐的拉萨》,和朗玛《吉北尼玛》、庄涛根卡领奏的《阿玛勒哦》以及堆谢《阿久得》等一批西藏民族民间乐曲。西藏的民族乐器有很多种,我们乐队常用的只有“扎木捻”和根卡。既然这次全队人员都来到北京,也正是乐器改良工作的大好机会。

中央广播电台了解到我们来京,特别安排了录制我们乐队演奏的西藏民族乐曲。这件事对我们来说是个惊喜,因为我们还从未到任何电台录过音,更没有进过专业的录音棚。过去都是听别人的唱片,听别人的广播,团里虽存有几张当年西藏民间乐队所演奏的旧唱片(即马老师他们几个人演奏的),那是由印度人灌制的,质量也很差。接到这项任务后大家既兴奋也很新奇,作为乐队指挥,张纪甫同志也知道这是提高乐队演奏技艺的难得机会,所以认真地组织大家进行排练。

走进复兴门外广播大厦,被一股神秘感所笼罩,门外有武警部队站岗,门口有严格的登记制度,到处是森森严严,首先给我们宣布了保密制度约法八章,只能在录音棚那个范围活动,不得到别的部室去走动。录音也是个很麻烦的事,那位主持这项工作的女同志,要求很严,特别对音准十分苛刻,光调音就占去了相当多的时间,各种乐器的位置也不能按照我们演出的常规,她要按录音机对这种乐器敏感的程度,摆放在离话筒远近不同的位置上,而且要经过反复试验后才行。尤其是打击乐,距我们老远,以致演奏起来很不习惯,总怕脱节,只有各自为战。她说:“作为听觉艺术,录音和现场演奏不一样,因为人家是眼前什么都没有,专门听你的,所以一点小毛病也不能留下,哪怕是微小的瑕疵,在录音里都会暴露的很明显。你们别说我挑剔啊。”话虽这样说,但她的态度却非常和蔼。就这样,我们用了两三天的时间,录制了周仁年编创的器乐小合奏《欢乐的拉萨》,和朗玛《吉北尼玛》、庄涛根卡领奏的《阿玛勒哦》以及堆谢《阿久得》等一批西藏民族民间乐曲。女主持同志高兴极了,她说:“我给你们录立体声的。”那时候这可是新鲜玩意儿,看得出她对这一组录音是很满意的。

西藏的民族乐器有很多种,我们乐队常用的只有“扎木捻”(即六弦琴)和根卡。当时在建设一支既有民族风格又有部队气魄的乐队理念下,想把这两种乐器改良成为高、中、低的弦乐组、弹拨乐组,作为乐队的基础。那时担任乐队副队长的胡学尧同志一直在抓这项工作,曾经在公安军文工团工作的樊汝武同志调来后,因他搞过扬琴的改进,与北京民族乐器厂有些熟悉的关系,也帮着参与其中。既然这次全队人员都来到北京,也正是乐器改良工作的大好机会。所以我们在出发前为此也作了一些准备,比如,我们带了几个叛匪用过的英式大炮废弹壳,以换取响器和乐器配件上的用铜,还带了四个大羚羊角交给乐器厂作高档乐器的材料,他们得到这些国家统制东西,如获至宝。

经过改良的乐器,不论在音质、音色和音量上都有很大的提高,虽然根卡的高把位的发音尚有些蟒皮膜的摩擦噪声,有待改进外,其他方面都在我们的录音效果中得到了良好的体现。我也在制作笛子中,与制笛的老关师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还赠我一把很顺手的专门雕刻竹笛的雕刀,这在我日后的工作中,修理笛子时派上了大用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