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淡雅闲远意绵长

淡雅闲远意绵长

时间:2022-0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近日读了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家明先生词集《凭栏集》。《凭栏集》甘风和雨,不彰不显,同时,也传递给我们他的清真淳厚、玉尺冰心的家风。《凭栏集》诸作一气舒卷,却不似豪迈词的淋漓如怒澜飞空。高家明先生的《凭栏集》,雅致隽永,充分体现出小令语短情长的特点,他的词语言凝练生动,少事雕琢,精细而不流于晦涩,自然而不失于浅白。冲和、闲雅、绵远,是其风格的主要特征。

我近日读了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家明先生词集《凭栏集》。这集名,不卖弄学问,更不张扬,却给人一种形象感:一个人凭栏远眺,伫立凝思,这是词人的形象,不必读词便予人一种高风永世之感。我不禁想起另一位词家,他的集名似有古人猎物驰逐之感,无一丝文人气息。因此,可以这样说:一个人的文学作品,体现了他的多方面修养,词集名是作者精神世界的压缩。《凭栏集》甘风和雨,不彰不显,同时,也传递给我们他的清真淳厚、玉尺冰心的家风。

《凭栏集》诸作一气舒卷,却不似豪迈词的淋漓如怒澜飞空。总的看,词作偏于婉约,如幽花媚春,自有馨逸,他的词大都能在抒情中表现出一种较深的思致。如他的《江城子》云:

残红凋谢映斜阳,小池塘,瘦春光。蝶舞蜂飞,莺啼断人肠。细雨潇潇庭院落,花瓣泪,有余伤。

开怀把酒饮琼浆,醉痴狂,又何妨。朱户疏帘,烛影照西窗。纵使今宵能入梦,情未了,夜凄凉。

这是一首伤春之作。上片写潇潇细雨庭院,翠减红凋、春光顿减的池塘之景,表现了作者幽渺的情思。其中,“瘦春光”、“莺啼断人肠”、“花瓣泪,有余伤”这些地方都有景有情,有词情兼胜的特点。下片主人公借酒浇愁,以解烛影西窗人的幽思。词的最后以假设作结,更显得意味深长。全词不仅传达出词人微妙的情思,而且构成了一个空灵蕴藉、清幽婉美的意境。

请再看他的《照江梅》一词:

疏星时现下帘珑,小阁看新晴。风曳堂前绿柳,月映枝上桃红。

当歌对酒,离人恩怨,别绪伤情。梦里相思几许,夜阑泪洒轩庭。

这是一首伤别的词。“疏星时现下帘珑,小阁看新晴”,这是词的起句。作者在小阁坐望星空,已经埋下对离人的思念。从疏星的时隐时现到“下帘珑”,这是时空概念,表现了作者在小阁伫立良久,这是痴情的形象。随后便引出六字偶句:“风曳堂前绿柳,月映枝上桃红。”这些是作者追忆与人伤别之景,词藻浅雅,宛然在目。雅是春夜月下,柳绿桃红,别后再现加一倍感伤,这是增一倍写法,使读者不禁怆然。春风月夜,重现当时之景,却无欢娱之情,情从景出,境极幽美,意极含蓄。下片换头“当歌对酒”后“离人恩怨,别绪伤情”点出词旨,再一转到梦里,梦里梦外一般相思,未与离人相会。梦觉后,主人公无奈,夜深独自泪洒轩庭。结句给人有余不尽之意。全词意象鲜明幽美,语言淡雅洗练,追述细腻曲折,抒情委婉绵远,颇富韵味。

高家明先生的《凭栏集》,雅致隽永,充分体现出小令语短情长的特点,他的词语言凝练生动,少事雕琢,精细而不流于晦涩,自然而不失于浅白。冲和、闲雅、绵远,是其风格的主要特征。我特别指出的是:他的词抹去了浮艳、俚俗的情调,彰显出一种曼妙含蓄、淡丽蕴藉的美,这与其深厚的文学修养,不事张扬、淳厚为人的气质皆有内在的联系。但是,由于作者追求绵远的闲雅情致,这也使他的词的题材不够广泛,这是笔者的一点浅见,恐言之不当也。

《春夜喜雨》析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此诗是唐肃宗上元二年(761)春,杜甫在成都草堂所作。此时草堂幽雅的环境和暂时较为安定的生活,常使诗人感到舒适和快意。这首诗,作者以喜悦的心情,描写了草堂一带春夜细雨的情景和想象雨后锦官城的鲜丽景色。

“好雨”,就是适时而下的雨,《诗经》中所说的“灵雨”。“知”,知道,懂得。“当春”,正当春天的时候。“乃”,正是。“发生”,不是指春雨发生、降落,是谈春天正是万物生发的时候。《杜诗详注》在“当春乃发生”下引《庄子》“春气发而百草生”作为注解是正确的。这首诗的题目是“春夜喜雨”,诗人一开头便谈“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一开头便接触到题目,这叫概括点题,也叫入手擒题。它在全篇中的作用是用来领起全诗。“知”,就是谈雨水也懂得农家的需要,春天到了播种的时候,它就应农时而降。这两句诗人以拟人的手法写雨,把无情之物写成有请,因此诗中用了“知”这种正面字眼,暗示雨也有生命、心灵,让它为自己的创作意图服务。所以同样是写雨,杜甫可以说“好雨知时节”,而宋朝诗人李弥逊则说“小雨丝丝欲网春”。这是说,雨丝像网丝,仿佛撒下一个漫天的大网,要把春色罩住。这也是写春雨,但诗人对像网丝一样的春雨显然是不满意的,因此表现了诗人截然不同的心情。同一明月,晏殊可以说:“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而张泌则可以说:“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一个说明月不懂离别之人的痛苦;另一个则说,明月是那样的多情。由此可见物的人格化,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杜甫这两句是以拟人的手法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喜悦心情。

“潜”,悄悄。“润物”,滋润万物。三、四两句写春雨在夜间随着和暖的春风,悄悄地降落,轻微无声地滋润着万物。这两句是从正面实写好雨。好雨也就是细雨,因为是细雨而不是骤雨所以方能滋润万物。同时细雨之来是偷偷地不被人所察觉,所以说“潜”。“潜”、“细”二字极见诗人用字之工。古人作诗讲究在用字上下功夫,这叫“炼字”。所炼之字往往是动词或形容词,通过炼字要达到用字准确、稳妥、自然的目的。就是说,炼字的目的,在于言简意深,用极其准确、精炼的字,表达出丰富深刻的内容。这两句是从耳闻的角度,写出春雨绵绵,无声无息轻柔温润的特征。“潜”字也是拟人的写法并与上文的“知”字相呼应,诗人通过对春雨的正面描写又进一步表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野径”,田间的小路。“俱”,都。“火”,指江船上的灯。五、六两句是从侧面描写,从眼见的角度写雨中景色。天上黑云密布,雨意正浓。江上舟船,明灯闪烁。这是相互映衬的写法,通过“火独明”衬托出天上的乌云覆盖着田间的小路,一片漆黑;只有在野径和云俱黑的情况下,才越显得渔火的明亮。这种写法也叫烘托。所谓烘托是从侧面着意描写,使主体或主题思想鲜明突出的一种手法。这两句不仅是以景衬景,用景物来烘托景物,而且通过对景物的烘托,来进一步深化诗人内心的欣喜之情。“俱黑”与“独明”这两个词搭配也甚紧,同时还显现出黑与红两种颜色的强烈对比,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晓”,早晨。“红”,指花。在古典诗词中,“红”常作为花的代语。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红”,指落花。再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红廋”,指花凋零了。“重”,花经雨而低垂的样子。“锦官城”,古时成都的西南部为主管织锦的官员居住的地方。因此,后来称成都为锦官城。诗的结句“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是说想象中的雨后转天的情景:看那锦官城的花非但不见其飘零,而且饱含宿雨,越发显得沉甸甸的,又在朝霞的映照下,红光烂漫,整个锦官城是一个花城,何等清新瑰丽。诗人在地名的使用上,也是不无用意的。“锦官城”这个专用名词,也为诗境增添了色彩。结句不是实写,不要认为杜甫在转天清晨真的去看花,而是从想象的角度去虚摹,想象,是诗歌表现手法的一个方面。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诗。诗人从写夜雨中的景色中笔锋一转,突出落到“晓看”、“花重”。这就使境界开阔,别具情味,并使作者的情感更深刻地表达出来。也就是说,在想象的景色中,增加了情的容量,使情景融为一体,从而使主题在想象中又递进了一层。

这首诗从写景的句子看,写得自然传神。不但描绘了雨中、雨后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人物的心情。这就是所谓“景中有情”或“情融于景”。其次,全诗没有一个“喜”字,但诗人欣喜的神情已跃于纸上。这就是司空图《诗品》中说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之境界。再次,诗人对自然景物有细致的观察,对夜雨中的景物作了巧妙地表现。这固然由于作者对于生活有高度的真实感受和敏锐的洞察力,但语言的精炼,遣词的准确,也大有助于它的表达。此外,全诗结构严谨。首联写春雨应时而降,末联仍归结到春雨,首尾呼应,通篇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