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说七言绝句

说七言绝句

时间:2022-0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绝句是近体诗的一种体裁,五、七言绝句,皆为四句,有一定的粘对要求,一般押平声韵,也有少数押仄声韵。因此,古绝可以看作是声律自由的古体诗。绝句之体裁虽小,但诗家都认为难工。俞陛云先生在《诗境浅说》中指出:“作七绝者,或四句一气贯注,或曲折写出,而乃能一气,最为难到之境,学诗之金针也。”先师的说法和俞陛云的说法是一致的。

绝句是近体诗的一种体裁,五、七言绝句,皆为四句,有一定的粘对要求,一般押平声韵,也有少数押仄声韵。不管押平韵,还是押仄韵,都属于“律绝”。在律绝出现前也有绝句,句数与律绝相同,但不讲求平仄,也无粘对要求,这种绝句称为“古绝”,这与形式自由的古体诗没什么区别。因此,古绝可以看作是声律自由的古体诗。

绝句发展到唐而极盛。体式多样,内容丰富,形神兼备,格律完美,为历代之冠。《唐人万首绝句选》的编者王士禛在书前序中说:“王之涣‘黄河远上’、王昌龄‘昭阳日影’之句至今艳称之。而右丞‘渭城朝雨’,流传尤众。好事者至谱为《阳关三叠》。他如刘禹锡、张祜诸篇,尤难指数。由是言之,唐三百年以绝句擅扬,即唐三百年之乐府也。”当然李白、杜牧、李商隐等人,也都是绝句高手,下至宋代以至明清更是高手如林。

随着诗的思想内容不断发展,艺术手法的不断丰富,绝句这一诗的体裁,发展到“组诗”的形式。唐代王昌龄即有组诗,到清代诗歌复兴的时代,能以绝句为组诗者尤多。

先师梦碧翁曾说,学诗分三步,第一步只学不作,第二步多学少作,第三步边学边作。只有这样,才能知道哪些诗好,哪些诗不好。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取舍标准,也就是不断提高自己的鉴赏力,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诗的好坏主要看诗的内容,如果空饰外貌而缺乏内容,美观不切实际,以古语评之则是言之无物,今语评之则是形式主义。绝句之体裁虽小,但诗家都认为难工。因此,就要求诗人的艺术手段就更高妙一些,概括力更强一些,这样才能以最小的篇幅将作者思想感情中最切要、最精彩、感动人心的部分,高度概括表现出来。

这种艺术概论力和表现力,用梅圣俞的话说就是: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正如《文心雕龙》说的“以少总多,情貌无遗”,这八个字用来说明绝句的特色,至为恰当。例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其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这两首诗都是回乡之作,诗的前两句都是平常语,三四两句将久居他乡之感,用儿童不识的小小情节来表现。其一所写老者之年衰、儿童之天真都在目前;其二写久别家乡、人及冬夏,但镜湖之水,依然如故,思乡之情俱在言外。

再如贾岛的《渡桑干》: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又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此诗写作者在羁旅途中的思想感情,说家本在咸阳,屈指已十年。正日夜思归之时,无来由又渡桑干,望家则更远,久在并州未免有情,暂作第二故乡。

俞陛云先生在《诗境浅说》中指出:“作七绝者,或四句一气贯注,或曲折写出,而乃能一气,最为难到之境,学诗之金针也。”先师亦尝语余曰:“作绝句三、四两句必须衔接紧密,不然意思不贯。”换言之,三、四两句相接要表达一个意思,这样中心才能突出。先师的说法和俞陛云的说法是一致的。

时人刘天霞女士在《诗词基础述略》一书中的序言末尾,写了一首七绝,颇得一气贯注之法,三、四两句衔接紧密,诗的思想感情集中表现得浓烈。诗曰:

岁月荒荒自不知,樽前月色胜春时。

一宵纵作诗千首,他日同谁共赋诗?

此诗一气贯注,四句以问语出之,更反衬出他日无人共赋的悲凉、寂寞,以及岁月荒荒无能珍惜的哀伤之情。我以为这是绝句中上乘之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