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青丝到白头,且行且珍惜

青丝到白头,且行且珍惜

时间:2022-0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母系氏族社会,人类实行的是群婚制度,女子一般生活在自己的娘家,以维系母系的完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男子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为保证父系的延续,男子要求女子从夫而居,这种婚姻形式遇到了妇女的反抗。于是,男子直接以武力解决,产生了抢婚习俗。抢婚,是族内婚发展到族外婚时出现的一种婚俗,其特征是男子未经女子本人及其亲属同意,将女方劫归为妻。最初,“婚”字的含义专门指的是男子娶亲,不指女方嫁人。

【字源】

婚,妇家也。《礼》:“娶妇以昏时。妇人阴也,故曰婚。”从女从昏,昏亦声。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汉字履历】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一种古老而坚定的承诺,是浪漫而美丽的传说。所有的爱情,都希望有一个美好的归宿——婚姻。结婚是一件喜庆的事,所谓的人生四喜就有“洞房花烛夜”。那么,“婚”字究竟从何而来呢?

《说文解字·女部》云:“婚,妇家也。《礼》:‘娶妇以昏时。妇人阴也,故曰婚。’从女从昏,昏亦声。”“婚”从女从昏,是个会意字。关于“婚”从昏,许慎说了两个理由:一是周礼规定“娶妇以昏时”,二是“妇人阴也”。明显的,第一个理由更为可信,即“娶妇以昏时”。《说文解字》云:“昏,日冥也。”甲骨文中的“昏”字从日从氐,“氐”即“低”,落下的意思。其造字意义是:太阳已经落下。昏时就是夜幕降临的黄昏时候。

刘申叔《古政原始论》中说:“其行礼必以昏时者,则以上古时代用火之术尚未发明,劫妇必以昏时,所以乘妇家之不备,且使之不复辨其谁何耳。”这反映出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历史时期中的抢婚制度。

在母系氏族社会,人类实行的是群婚制度,女子一般生活在自己的娘家,以维系母系的完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男子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为保证父系的延续,男子要求女子从夫而居,这种婚姻形式遇到了妇女的反抗。于是,男子直接以武力解决,产生了抢婚习俗。抢婚,是族内婚发展到族外婚时出现的一种婚俗,其特征是男子未经女子本人及其亲属同意,将女方劫归为妻。为了便于逃遁,抢婚当以日落天黑时进行为宜,即“娶妇以昏时”。

与此相应,古代迎娶所用车马衣服皆为黑色。《仪礼·士昏礼》郑玄注:“主人爵弁,纁裳,缁袘,从者毕玄端,乘墨车,从车二乘,执烛前马。”这里所说的“爵弁”、“纁裳”、“缁袘”、“玄端”及“墨车”,色皆黑,而“执烛”,更为黑夜所需。这更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抢婚制确实曾经存在过。

上古的“昏”有“结婚”的意思。其后,“昏”专指“日落黄昏之时”等意思,而结婚的意思古人则用“昏”的左边加一“女”字为意符来表示。最初,“婚”字的含义专门指的是男子娶亲,不指女方嫁人。后来,“婚”字既可以指男子娶亲,也可以指女方嫁人。

【字里乾坤】

一个“婚”字让历史回到了抢婚的习俗中去,虽然形式已经消失,但人们对于婚姻的美好愿望却始终如一地保持着。古代的男子为了能够得到心爱的女子,不惜去“抢”,这种做法固然应该摒弃,但这种愿望和努力倒是值得我们肯定和发扬的。因为幸福的婚姻从来不会光顾不去努力争取的人,只有敢于追求的人,才能“抱得美人归”。守株待兔的人,往往只会收获失望。如果想要美好的生活、美满的婚姻,就别只是坐在那里等待从天而降的幸福了,行动起来,去努力追寻幸福的脚步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