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要目光如炬,不要目光如“豆”

要目光如炬,不要目光如“豆”

时间:2022-0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豆”字在这里并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豆子,最早的“豆”不是吃的,而是用的。这指出了“豆”的本义。大约在战国以后,“豆”从盛肉的器具逐渐转变成为祭祀的器具。“豆”后来由食器引申为量具,又指容量单位。到了汉代,“豆”就用来表示农作物的大豆了。部分学者认为这是假借词,即借用古代食器的“豆”指菽豆的“豆”。古往今来,“豆”都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一方面食用,一方面榨油。

【字源】

豆,古食肉器也。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汉字履历】

孟子·告子上》曰:“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一捧饭,一碗汤,有它就能活,没有就得饿死。“豆”字在这里并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豆子,最早的“豆”不是吃的,而是用的。

甲骨文、金文的豆字,像一个上有盘下有高足的器皿,盘中的一横是指事符号,表示盘中所盛之物。豆是古代的一种食器,形似高足盘。据文献记载,商周的“豆”就其质地来看,主要是木制的,还有竹制的和陶瓦豆、青铜豆等,多用来乘肉。《说文解字》中讲:“豆,古食肉器也。”这指出了“豆”的本义。

大约在战国以后,“豆”从盛肉的器具逐渐转变成为祭祀的器具。“豆”后来由食器引申为量具,又指容量单位。《小尔雅·广量》:“一手之盛谓之溢,两手谓之掬,掬四谓之豆,豆四谓之区。”意思是一只手装的量叫溢,用两只手捧起的容量叫掬(捧),四掬的容量为豆,四豆的容量为一区。“豆”还可作重量单位,根据刘向《说苑》记载:“六豆为一铢,二十四铢重一两。”

“豆”明明是器皿,如何变成了植物呢?古代的豆科植物本称“尗”,把“尗”捡起来,就是“叔”,后来在上面加草字头,便是“菽”了。《诗·采菽》中的“采菽采菽”就指采豆子。到了汉代,“豆”就用来表示农作物的大豆了。部分学者认为这是假借词,即借用古代食器的“豆”指菽豆的“豆”。中国是最早栽培大豆的国家,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古往今来,“豆”都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一方面食用,一方面榨油。

【字里乾坤】

“豆”字虽然是食物,但是人们也赋予它感情色彩,例如比喻人愚蠢至极,就用“豆渣脑筋”一词。人若是对生活中的一切问题视而不见,也不去动用脑筋思考,抱着得过且过的想法生活,那么生活必然糟糕至极,比起一颗小小的“豆”恐怕都不如,只能做那些用完之后被人们弃之如敝屣的豆渣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