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相聚在梦想诞生的地方

相聚在梦想诞生的地方

时间:2022-0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那时首钢想扩大规模,向海外发展,希望像宝钢那样拥有北仑港二十万吨级以上的深水码头。那时,他所领导的计划部,又被戏称为“折腾部”。他们的全部任务,就是要在靠近二十五万吨铁矿石深水码头北部波涛汹涌的潟湖区上,吹沙围海造地二十平方公里,为即将建设的钢铁大厂提供地基。十四和十五“加”的地方是烧结和焦化,十一“加”的地方是炼铁、炼钢和轧钢,所以曹妃甸新厂也被称为十一“加”钢铁厂。

由首钢总公司、唐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唐山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三家组成的唐山曹妃甸钢铁围海造地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股份制公司。首钢占百分之五十一,唐钢占百分之四十四,唐山建设投资公司占百分之五。该公司具体承担为首钢搬迁曹妃甸与唐钢联合建设新厂提供建设用地任务。一期用地十一点九五平方公里,围堤总长一万九千九百七十一米,吹填量五千四百六十八万立方米,形成陆地标高四点五米,总有效工期十八个月。

出任该公司董事长的是首钢发展规划部部长苑湘涛。

苑湘涛,1951年出生,祖籍河北徐水。父母在解放战争时期都是区县级干部,1949年随军南下,到达湖南襄阳县。因为湖南简称“湘”,所以父亲给他起名“湘涛”。1952年中央成立监察部,他也随调任的父亲北上,落户北京。

他当了五年兵,复员回京分配到首钢炼铁厂三号高炉工作,成了名副其实的首钢人。由于表现出色,后来担任三号高炉代理书记。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他被点名调到计划处担任计划员,后来担任副科长。1984年调到第二炼钢厂生产部。1991年调任首钢总公司计划部长。1996年调任首钢总公司改革办主任,1998年担任首钢集团管理部部长。

其实,早在1992年他就知道曹妃甸这个“蓝宝港”港址了。那时首钢总公司刚刚购买了秘鲁马尔科纳矿山,需要就近寻找可以停靠二十万吨以上船只的深水港址。不仅派首钢地勘公司到岛上进行过实地勘察,还制定过投资规划。

他清楚地记得,2000年8月第一次随首钢和唐山市领导上岛时的情景。那天,他们从滦南县嘴东渔港乘坐气垫船上岛,在快接近曹妃甸岛的时候,气垫船坏了,很多人只能下去推。水花喷起来了,弄了推的人一身泥,大家哈哈大笑。那时首钢想扩大规模,向海外发展,希望像宝钢那样拥有北仑港二十万吨级以上的深水码头。尽管上岛一看非常荒凉,孤独的导航灯塔是唯一的建筑物,但是当他得知这里是中国北方水位最深的港址,是早在1919年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就在《建国方略·实业计划》中规划建设的北方大港一带的中心海域时,激动不已,心想要是在这里建设一座沿海临港的新型现代化钢铁厂该有多好啊!

1999年8月,首钢秘鲁铁矿效益下滑。他临危受命,越洋赴任,担任董事长。经过奋力拼搏,仅仅一年时间,企业盈利三百多万元,开始走出困境。一年后回到首钢担任计划部长,第一个考虑的就是首钢发展规划问题。

那时,他所领导的计划部,又被戏称为“折腾部”。首钢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就开始探索出路问题。最早想在北京石景山老厂区建设2160毫米热轧薄板生产线,实现产业升级。尽管做了许多努力,但是始终得不到环保部门的批准,多次论证都没有通过。此时,宝钢、鞍钢等兄弟钢铁企业都在大规模发展,首钢却困在石景山下。对首钢下一步如何走,广大干部职工都感到迷茫。今天请专家“拜佛”,明天开会研讨,大小会开了不下几十次。今天这个专家提出压缩二百万吨,明天那个专家提出压缩四百万吨,始终找不到明确的发展方向。

当时,社会上“要首都还是要首钢”的舆论很强烈,首钢面临重重压力。为此2001年和2002年首钢邀请有关专家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们对首钢未来的发展进行过多次论证,很多基础材料就是他组织撰写的。2004年8月1日国家发改委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在北京新大都宾馆召开首钢搬迁评估会,发言材料也是由他组织撰写的,题目就叫《首钢的发展与选择》。

由于朱继民代表首钢当场同意环保专家提出的意见主动接受搬迁,新大都会议以后,困顿多年的首钢人开始跳出“一亩三分地”思维,变得豁然开朗起来:一方面围绕搬迁调整,积极向广大干部职工做好宣传思想工作,争取做到搬得起,搬得动,搬得好,搬得稳;另一方面把关注的目光转移到曹妃甸,制定发展规划,围绕建设国际一流的现代化钢铁企业进行可行性研究

2004年8月,首钢与唐钢决定联合组建曹妃甸钢铁围海造地公司,需要由首钢派出有关人员担任董事长。

苑湘涛向首钢总公司领导自告奋勇:“我去!”

有人劝他:“你这么大岁数了,还去曹妃甸?”

他却明确地回答:“建设蓝宝港是首钢几代人的心愿,如今机会终于来了,怎么能不去呢?经过自己的双手,把新的钢铁大厂建起来,具有里程碑意义啊!”

他整理行囊,告别北京,告别家人,开始了异乎寻常的第二次上岛。

担任曹妃甸钢铁围海造地公司总经理的,是来自唐钢规划处副处长的杨春华。

杨春华,1963年4月出生于河北衡水农村。按他自己的话说,父母所认识的字加起来超不过十个。由于看了当时很著名的电影《火红的年代》,深为主人公——炼钢工赵四海为国家炼争气钢的精神所感动, 1979年报考了河北矿冶学院冶金系炼钢专业。1983年毕业,被分配到唐钢设计院工作,相继担任科长助理、副科长、科长、总设计师,后来调任唐钢规划处副处长。

他第一次上岛,是在1995年初春。为了论证二十万吨级进口铁矿石码头,他陪同有关专家从滦南县嘴东渔港租船前往。一上岸,他的眼睛就不由自主地瞪大了。这是怎样一座蛮荒岛屿啊!一道长长的沙岗,东西长、南北窄,涨潮时岛上只露出帽子大小的一块沙顶,落潮时却露出很大一片,上面长着被风折断的枯黄芦苇,芦苇里爬满了晒太阳的褐盖螃蟹。面对甸头水深二十五至三十六米的渤海湾主航道和岛背后一望无际的潟湖区,他即兴创作了两句至今广为流传的顺口溜:

面对大海有深槽

背靠陆地有浅滩

在论证生活住宅区时,他又创作了两句浪漫格言:

推窗见大海

闭户闻涛声

2004年炎热的8月,时任唐钢董事长、总经理王天义把他叫到办公室,交代说:“公司已经研究过了,决定由你去担任曹妃甸钢铁围海造地公司的总经理。要牢记‘三不’原则:第一,不分彼此;第二,不计名利;第三,不辱使命!”

王天义之所以提出“三不”原则,是因为所有成员来自三个单位,彼此交叉,相互配合,首先必须不分彼此,平等对待;可能会产生一些矛盾,必须任劳任怨;必须按计划完成所有的工程建设任务。

9月,他离开了原来的工作单位,前往曹妃甸。

苑湘涛和杨春华就这样在曹妃甸相遇了,成为第一批新建钢铁大厂的开拓者和奠基者。因为岛上一无所有,只能临时租用了唐海县垦丰大街北侧的一栋三层楼房,作为住处和办公地点。

他们的全部任务,就是要在靠近二十五万吨铁矿石深水码头北部波涛汹涌的潟湖区上,吹沙围海造地二十平方公里,为即将建设的钢铁大厂提供地基。

当地人有个特殊的称谓,就是不称“公里”,而称为“加”。

从唐海县大陆零公里到曹妃甸岛上的距离是十八公里,每向大海延伸一公里就被称为一“加”,所以从北向南一共有十八“加”。铁矿石码头在最南端,所以被称为十八“加”。十四和十五“加”的地方是烧结和焦化,十一“加”的地方是炼铁、炼钢和轧钢,所以曹妃甸新厂也被称为十一“加”钢铁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