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这里是日本新日铁的君津

这里是日本新日铁的君津

时间:2022-0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日本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大多是在向大海争夺来的土地上建设的。光阳钢铁厂与新日铁君津厂的地质环境稍有不同。紧随日本新日铁君津厂和韩国浦项光阳厂之后构建“蓝色工厂”格局的,是中国台湾的中钢,同样采取这种“临海靠港”布局模式。

后来诞生了沿江和沿海模式。

具有开拓意义的是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他为了降低运输成本,第一个将钢铁企业建在了美国的老人河——密西西比河岸边,接下来就是被称为“欧洲钢铁工业心脏”的德国鲁尔工业区,依托德国的最大河流——莱茵河而建。

而在亚洲,则出现了临海靠港模式。

日本是个岛国,国内资源严重匮乏,要发展钢铁工业,只能眼睛向外,全部进口铁矿石。他们没有像密西西比河和莱茵河那样宽和那样长的河流,所以新日铁制铁株式会社君津制铁所就创造了前港后厂的临海靠港模式。

君津位于日本东京湾东南岸、千叶县西南部小丝川河下游,是一座极其普通的半农半渔的小镇。渔船荡漾,帆影点点。居住在这里的人们祖祖辈辈过着乘潮出海、乘潮归港的钟摆式单调而重复的生活,谁也没有想到有一天这种习惯会被打破,宁静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1960年,一群陌生人从东京来到了这座空气中弥漫着鱼腥味的小镇。这是八幡钢铁制铁所派出的勘察队,他们的使命就是根据日本国内钢铁需求量迅速增长的形势,将钢铁工业重心东移,筹建新厂。这里具有水深十九米的港址优势锁住了他们关注的目光,将这里确定为新厂址。1961年,开始了长达四年的填海造地工程,建港工程建设也同步展开。1965年,开始厂区全面建设;同年11月,一号高炉点火;1969年10月,二号高炉点火,一期工程正式竣工投产,形成了年产五百万吨钢的生产能力。1970年,八幡制铁所与富士制铁所合并,诞生了日本最大的钢铁企业——新日铁制铁株式会社。1972年,君津制铁所二期工程上马,达到年产一千万吨钢的生产能力,成为新日铁最大的钢铁厂。靠近东京湾的君津港,共建有北、西、东三个码头。北码头可以接卸大型原料货轮,被称为“原料码头”;西码头和东码头则可以进行成品发运,被称为“成品码头”。工厂布置分三个区域:其中一个是毗连原料码头布置的高炉、转炉的冶炼厂区;轧钢部门则分为两个区域:西侧布置有关钢板的工厂,东侧布置有关钢条、钢管的工厂。

仅仅是新日铁的君津厂吗?不是,远远不是!

日本五大钢铁企业大都布局在“三湾一海”——东京湾、伊势湾、大阪湾和濑户内海。

日本位于太平洋西岸,是个东北—西南方向延伸的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六千八百多个小岛组成,和印度尼西亚一样,被称为“千岛之国”。陆地面积不大,仅有三点七万多平方公里,与中国的云南省差不多。境内地表崎岖,山地丘陵占国土总面积的四分之三,平原狭小而且分散。客观的地理局限,使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严重缺乏发展空间,不得不充分利用海岸线曲折漫长的特点,把日本列岛周围五公里以内的浅海充分开发出来,再造七百多个人工岛,国土面积扩大了近百分之五十。

日本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大多是在向大海争夺来的土地上建设的。在新建的填海造陆区,根据计划设置工厂、仓库港口等用地,使之紧凑合理。按原料码头——炼铁——炼钢——轧钢——成品仓库——成品码头的顺序布置车间,形成一条最短的直线流程,运输顺畅;同时填海造陆新建的大厂,都以码头为中心,根据运载原料船舶的不断扩大,进一步加深港湾,使大型和特大型原料船直接靠岸,进一步减少运费,降低成本。

以东京湾内的扇岛为例,原来面积仅零点九平方公里,日本钢管公司将它填扩到五点五平方公里,建成年产六百万吨的扇岛钢铁厂,相当于中国的鞍钢。该厂布局紧凑,全部流程均为电气化、自动化,从矿沙、煤炭上岛,到钢锭、钢板出厂,全部在岛上完成,全厂职工仅为八千人。

之所以要在沿海建厂,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因为日本缺少铁矿石资源,而且多为贫矿,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澳大利亚、巴西和印度的铁矿石,对外依存度百分之百。日本在港口建厂的最大优势,是利用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缩短原料运输距离,降低运输成本。在港口建厂的缺点是大都需要建设与之相配套的港口、铁路、公路,甚至造地,建设周期长、投资大。但两者相较,优势大于劣势。

后来居上的,还有韩国浦项钢铁公司。

该公司原来只有成立于1968年的浦项钢铁厂,厂址位于韩国庆尚北道的浦项市。1983年,年产钢九百一十万吨。后来由于钢材需求量迅速增长,又决定在光阳湾增建一个新厂——光阳钢铁厂。由于企业规模扩大,组建了浦项钢铁公司。

光阳钢铁厂地处光阳市。之所以选择在这里建厂,是因为这里拥有一座韩国在20世纪初建成的最大新港——光阳港。该港位于韩国最南端的丽水地区釜山市南部,水深十六至十八米,可接卸八千至一万吨的货轮。

光阳钢铁厂与新日铁君津厂的地质环境稍有不同。君津厂是建在填海造地的滩涂上,而浦项光阳厂却是建在填海造地的人工岛上。全岛的面积不大,只有一千四百八十五万平方米。1982年9月至1985年6月,建成基础工程。1985年3月至1987年5月,一期工程竣工投产;1986年9月至1988年7月,二期工程建成投产;1988年11月至1990年12月,三期工程建成投产;四期工程,是浦项钢铁公司近二十年连续扩建的最后一个工程。

由于拥有了年产钢一千二百万吨的浦项钢铁厂和年产钢一千六百万吨的光阳钢铁厂,浦项钢铁公司在世界钢铁企业排位中迅速大幅度提升,一跃而成为全球大型钢铁制造厂商之一。2005年,条钢产量高达两千六百八十万吨,跃居世界第一位。2013年,浦项钢铁公司位列美国《财富》杂志评选的世界五百强第一百四十六位。

以日本新日铁君津厂和韩国浦项光阳厂为代表的“临海靠港”钢铁企业布局模式的横空出世,为世界钢铁企业布局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面对大海建设蓝色工厂的崭新启示。20世纪50年代,特别是1958年“大炼钢铁,赶英超美”达到一千零七十万吨时,中国几乎没把日本、韩国的钢铁企业当回事。后来日本“蓝色钢铁工业”的迅速崛起,年产钢超过一亿吨,超过英国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一钢铁大国。韩国浦项钢铁公司尽管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很快,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钢产量达四千多万吨,质量、成本等综合竞争力大大增强。

紧随日本新日铁君津厂和韩国浦项光阳厂之后构建“蓝色工厂”格局的,是中国台湾的中钢,同样采取这种“临海靠港”布局模式。

这种崭新的模式,越来越引起世界同行的注意和借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