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书的前生后世

书的前生后世

时间:2022-0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人认为,人是有前生后世的。与简书同时问世的,还有帛书,是用纺织品写成的书。因此,摆在我们面前有两个问题,一个是书的未来,即现有的书,未来的命运如何,以上已作简述。很有可能,未来没有书了,一种无纸化的书,也不能称其为书了,充其量只能称为电子读物。我不能想象,未来在一座生活节奏瞬息万变的城市中,穿梭其间,却找不到一本前人留下的旧书,更不用说他们留在书上温馨的手泽。我看到了前世之书的未来。

有人认为,人是有前生后世的。那么书籍呢?当有人提出“书的未来”这样一个命题时,我就想,未来不就是后世嘛。书是否有未来,未来是何夕?正如“永远有多远”一样不可捉摸。现在是二千一十年,未来是二千一百一十年,还是三千一十年,谁也说不准。从时间的长河来说,都只是相对而言,没有前生哪有现在和未来。

那就先说说书的前生吧。一般讲到中国的书,是用纸张印刷出来的。造纸术是中国闻名于世的“四大发明”之一。但是纸还未造出之前,已经有书了。那时把字刻在竹简或木简上,用绳子串起来,称简册或简书,史有“韦编三绝”的典故。与简书同时问世的,还有帛书,是用纺织品写成的书。春秋战国时期,已将竹、帛并称了,如《墨子》中就有“书之竹帛”句。已发现最早的帛书,是战国时留下的。

这些几千年前的书,它们的未来如何呢?大多灰飞烟灭。幸存下来的,一定成为稀世文物,进了历史博物馆。

后来有了纸,就有了纸质的书。这样的书,一直用到现在。这样的书,其未来如何呢?寿命大大不如竹简与帛书,即使不遇火烧水淹等自然灾害,也经不起时间的消蚀。所以,我们现在几乎看不到制作于唐代以前的书。也就是说,那个年代的书,没有未来。

那么,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古代的书,基本上是宋、元、明、清留下来的,即被称为古籍版本的书。它刻印在宣纸上,以线连缀,曰“线装本”。经过那么多朝代的演衍,所谓宋版元椠,已属凤毛麟角。十年前,一部宋版《春秋经传》,以一百五十九万元拍卖成交。明版书,现在亦以页论价,可谓一页千金了。一部明版古籍珍本,拍卖价已达到几十甚至上百万元。稍好一些的清刻本,亦成为拍卖场中抢手货,成为被追捧的收藏佳品。

到了民国年间,文化已然普及,书的印刷技术更为先进,石印、铅印等技术从西方传入,铅印的洋装书(俗称平装本)大行其道,书的品种与印数都大大提高。但是,过去战火频仍,又经过改朝换代,以及历次政治运动,亦命运多舛。有的损毁,有的化为纸浆。民国版本的书,在图书馆、档案馆还珍藏一些,私人藏家亦收藏一些。在旧书市场流通的,就十分有限了。普通一些的,在拍卖会上还能见到,几百至千元不等,稍好的,就上万了。即使是一些民国年间出版的医药、科技等学科的书,当年只是几分钱一本的售价,如今在旧书市场也要卖到几十元一本,遇有买主,书贩会大喊一声:“这可是民国版本啊。”

可见,民国版的书,其现在乃至将来的命运,也是物以稀为贵了。

以上所谈之书,我们统统称之为旧书。它与人的命运大抵相同。那么,就要说到现在了。现在是过去的未来,只不过是在现在时态罢了。以后的事,相对今天而言是未来,是飞翔的梦。历史就是这样,在交替中渐进。现在的人,谁也不可能看到几百年以后的未来,只能根据现状及发展趋势,去作一种推测与猜想。

现在,我们的书,大量还是纸质印刷品。若干年以后的未来,就成了旧书,数量会一点点减少。后人看这些书,如同我们现在去博物馆看橱窗里的竹简一样,觉得很陌生,有前朝隔世之感。

因此,摆在我们面前有两个问题,一个是书的未来,即现有的书,未来的命运如何,以上已作简述。另一个问题,是未来的书,究竟是什么模样?很有可能,未来没有书了,一种无纸化的书,也不能称其为书了,充其量只能称为电子读物。如果这种状况一统天下,我想想是很玄乎的。

我酷爱旧书,我每周都要到旧书店、旧书市场,甚至是拍卖会上,去寻寻觅觅,含辛茹苦地淘回一些旧书,这其实已然成为前世之书的“未来”。这些书,少则三五十年,多则一二百年,虽然纸张泛黄了,破损了,但拿在手上,有一种历史的沧桑感。我摩挲着,仿佛与先贤在默默交流。因为这些书,承载着人类全部的智慧和苦难。

有一年,陪南京书友薛冰兄在上海云洲古玩市场淘书。我忽见地摊上有一《苏联木刻》,为葛一虹编,郑振铎作序,印刷精良,版图栩栩如生。我大喜过望,立马掷下银子。薛冰见之,连称值得。未来,还会有这样的淘书乐趣吗?而且,我之淘书从来是讲究实物在手的触摸感觉的,所谓眼见为实,才敢下单。这“银货两讫”之间,弥漫着一种踌蹰满志的惬意。

我不能想象,未来在一座生活节奏瞬息万变的城市中,穿梭其间,却找不到一本前人留下的旧书,更不用说他们留在书上温馨的手泽。

那时,没有了“书香”这一名词,也没有了描述翻动书页时的“沙沙”之声。传统意义上的书店、书人、书房、书桌、书柜,还有藏书票、藏书印,乃至小小的、精致的、手感实实在在的书笺,都将不复存在,至少失去了它原本的含义。

生活在那样一种环境中,是幸福还是恐怖,那是未来人的事,我看不见了,呜呼!在某一个历史时段,或者说在当下新旧交替的特殊年代,我心满意足地过足了旧书的瘾头。我看到了前世之书的未来。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我庆幸自己曾经的一生,有着与书“亲密接触”的缘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