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年,在澳门

新年,在澳门

时间:2022-0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562年,葡萄牙人历经数年,在澳门建起了一座哥特式教堂,取名“圣保禄”教堂。“澳门鱼行醉龙节”是澳门鲜鱼行独有的一项民间传统节庆活动,又称澳门鱼行醉龙醒狮大会。原来去年五月份,作为一种民间信俗,“鱼行醉龙节”被列入我国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比如在“澳门鱼行醉龙节”展览中,我就看到好多青年学生创作的一批与“舞醉龙”主题相关的原创艺术作品,显示出澳门年轻人为保护这一项工作也在做着不懈的努力。

正月初四,清晨一个人走出澳门的一家宾馆,没有明确的去处,就悠闲地瞎逛。

静悄悄的街上新年气氛浓郁,家家门前几乎都摆放着年橘盆景,有的门楣上还挂满了彩灯,非常漂亮。看看时间其实已不早,都九点半了。但在这个以博彩业著称的不夜城中,玩了一夜的人们似乎都还在酣睡。想着去找个地方吃早点,但很少有人的街上,根本就没有营业的早点铺,更没有内地城市中随处可见的路边早点摊。连着走过几条街,仍闻不见包子油条的香味。于是招了一辆的士,干脆去“大三巴”旅游景点看看。

澳门回归那一年,我们全家曾经去那边过年,算来已有十多年了。那次五天四夜的港澳一游,其实也就走马观花而已。特别是在澳门,印象中好像蜻蜓点水似的去了“大三巴”、妈阁庙,还去老葡京赌场参观了一下,其他的再无特别的记忆。这次,终于被我逮了个空,可以一个人没有羁绊地重新看看澳门这个于内地的百姓来说很神秘的城市,不必担心导游掐着时间催你了。

的士司机将我放在一条不宽的街上,街边是著名的议事亭前地。前地周边的建筑物都非常富有欧洲特色,广场地面是灰白相间的地砖,图案成波浪形,犹如微风中的海浪在轻轻摇荡。前地广场中间布置着一个大型的非常喜庆的龙年春节彩灯造型。周边的店铺都已开张,吃的、玩的、用的一应俱全。街上、广场上行人摩肩接踵。这一热闹场面与永利、新葡京宾馆那边的安静形成强烈反差。从那些南腔北调的普通话中可听出,这些游客大多都是来自内地的同胞。仅拎了个小包的我在拥挤的人流中一身轻松地很快到了“大三巴”旅游景点。

“大三巴”是澳门最具代表性的名胜古迹,也是西方文明进入中国的历史见证。

400多年前,葡萄牙人侵占了澳门的同时也把天主教带到了澳门。

1562年,葡萄牙人历经数年,在澳门建起了一座哥特式教堂,取名“圣保禄”教堂。因为葡语“圣保禄”发音接近当地方言中的“三巴”,所以也称“大三巴教堂”。后来,这个教堂毁于火灾。

1602年,圣保禄教堂再次重建,历经35年完工。没想到1835年的一场大火,又把教堂烧毁,只剩下耗资3万两白银的前壁。由于前壁还是蛮完好的,看上去又如我们国家传统的牌坊,因此澳门人也称它为牌坊。难怪刚才我坐上出租车时,和司机说去“大三巴”,司机用不甚标准的普通话嘟囔了一句:哦,去牌坊!近30米高的牌坊上面各种雕像栩栩如生,看上去既有欧陆建筑风格,又有东方文化的传统元素,堪称建筑史上中西文化结合最佳代表之一。然而在这个著名的建筑物前,我却想到了我国近代史上被出卖、被侵占的血泪屈辱,心中难抑愤懑,因此仅晃悠了一圈,没多停留,就进入了旁边的“澳门博物馆”。

花十五元港币(这儿葡币港币等同)买门票,拿到手里的是一本薄薄的折叠式的博物馆导览、一张门票、一本彩色的可折但展开却是一条龙形的“澳门鱼行醉龙节”展览门票。

博物馆里人不多,安静而肃穆,四百多年的历史似乎就凝固在这小小的三层建筑物里。馆内结构看上去错落有致,物品陈列,清楚却有科学性。比如一楼是介绍澳门地区的起源,葡萄牙人到达珠江三角洲前我们国家和葡萄牙各自的发展历程,还有两个国家在贸易、宗教和文化等方面的接触等。二楼的展品则揭示了澳门历史的各个阶段和娱乐、日常生活方式、宗教礼仪和庆典等,以突显不同文化和种族的人民在澳门相互包容、共存以及既丰富又独特的生活方式。

馆内布展的东西很多都是我第一次看到的,特别精致秀美。我虽然拿着相机,却担心能否拍照,这时却看到一名头发花白的老者拿着个佳能7D的单反相机,蛮专业地对着一架“中国描金漆屏风”拍着。于是我也放心大胆地用小数码相机拍了几张自己喜欢的,如一架保存完好的“澳门第一部印刷机”、一个福建提线木偶、土生葡人的客厅、一些漂亮的陶瓷展品等。

走着看着,不觉进入到一个特展区。一看说明,原来这就是“澳门鱼行醉龙节”展览处。

“澳门鱼行醉龙节”是澳门鲜鱼行独有的一项民间传统节庆活动,又称澳门鱼行醉龙醒狮大会。“醉龙传说”源自数百年前的广东省香山县。那时香山境内瘟疫横流,乡民求助佛祖,抬着佛像路过河边时,河中突然跃出一条大蛇,遭乡民砍断后血染河水。乡民喝了河水除病祛瘟,于是都认为大蛇是龙的降凡,便创造出舞醉龙(这龙是断成龙头、龙身、龙尾三截的,短短的)的祭祀活动以志纪念,因为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是个吉祥日子,希望能祈求风调雨顺,消弭水祸。

一张张历年来举办这一活动的生动的照片、一件件漂亮的服饰,一条断成三截色彩明快的龙的木头模型。这些文物和文献都惟妙惟肖地介绍了由昔日香山澳到今天的澳门,介绍了在超过四个半世纪的岁月中,作为舞醉龙这一朴素的民间习俗,还特别介绍了新加入了的“吃龙船头长寿饭”、“舞醉龙巡游”、“免费派送龙船头饭”等活动内容。展品有制作逼真的舞醉龙、舞醒狮等蜡人像来展示节日的表演形式。特别是一个蜡人妇女派送龙船头饭,做得实在太像了,当我再次举起相机时,站在一旁的工作人员却出面阻止了,这未免有点遗憾。

在感受澳门浓烈民俗色彩的同时,我忽然想,是否因为今年是龙年,所以当地政府特别设立这样一个展览呢?疑惑间,在出口处碰到一位中年女性工作人员,我问了一下情况。尽管她的普通话不地道,但我还是听懂了。原来去年五月份,作为一种民间信俗,“鱼行醉龙节”被列入我国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对当地政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一种肯定,也期望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有更多的澳门传统民俗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所以博物馆特意在新年搞了这么一个“醉舞龙腾澳门鱼行醉龙节”主题展,时间从1月19日至4月15日,也就是说今年四月八日的“澳门鱼行醉龙节”活动结束后展览再落幕。

澳门是个弹丸之地,提起她,人们最先想到的也许是她金碧辉煌、人头攒动的赌场,殊不知澳门也是多面的,她也拥有着小家碧玉般的宁静和清闲。光滑的青石板、数百上千年的老榕树都昭示着这个昔日的小渔村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而澳门政府对本土特色传统文化的抢救、保护、整理工作又做得非常到位。不说别的,单单种类繁多的各种博物馆就有20多个。这对于年轻一代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比如在“澳门鱼行醉龙节”展览中,我就看到好多青年学生创作的一批与“舞醉龙”主题相关的原创艺术作品,显示出澳门年轻人为保护这一项工作也在做着不懈的努力。

走出博物馆,无论是在炮台上流连还是在狭窄的街道上漫步,或者在特产店中品味杏仁饼、猪肉干等迷人小吃,澳门多元文化交汇的种种趣味俯拾皆是。如果把澳门当做是一个大展馆,那么博物馆就是一个个分门别类的展览厅,让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深入地了解和认识这个有四百多年历史的东西方文化交汇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