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有一则故事

有一则故事

时间:2022-0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甚至还怀疑,渔夫像银行家设计的那样去做,到了那最后的时候,天空还能有那样的洁净,鱼还能那样随意地钓?可人类“空”得没什么地方去,就到处污染环境,上天入地地做了许多不安分的事,上天实在看不过去,随手撒下一把草籽,从此人类就一直忙乎不停。

有一则故事,常读常新。

第一次读到,非常向往其中说到的渔夫的生活。白天,渔夫捕够了一家人吃的鱼后,就在海边睡个好觉,钓会儿鱼,陪孩子玩玩,陪妻子聊聊;晚上,与朋友们吃吃饭弹弹吉他。生活过得适意舒心而充实。这样的生活有陶潜式的魅力,我感觉美,我以为人类的生活就应该这样,这样的生活才不失为自然之子的身份,这种生活才有中国式的天人合一的意趣与情趣。

第二次读到,关注了其中银行家的话。在现在的竞争社会,讲求自我发展的时代,应该照银行家所说的去做才更有意义。渔夫要照银行家设计的,花更多的时间捕鱼,挣更多的钱买更大的渔船,再捕更多的鱼挣更多的钱买更多的船,直至拥有船队去墨西哥城、洛杉矶、纽约发展壮大事业。觉得这才是现代人所应追求的,否则人生一世,没个辉煌只有平淡,像那个渔夫,难免有点乏味,现在中国正与世界接轨,像银行家设计的那样做才算是赶上了世界发展的潮流。想想,如果陶潜没有那些精美的诗句,他的生活,现代人有多少会去向往?

第三次读到这则故事与第一次,已相隔三五年了,做本色的渔夫,还是做银行家设计的渔夫?这是此次阅读最初的反应与感觉。银行家设计的辉煌人生到最后是,退休后搬到海边的一个小镇,享受本色渔夫的生活,好似辉煌绚丽之后归于平淡,人生做到了极致,可以满足地安心地享受人生了,享受阳光,享受沙滩,享受亲情,享受闲适,而本色的渔夫呢?“难道这些不是我现在就已经在做的事吗?”渔夫的这句答话,这次是极清晰地跳入脑海,我又忽然觉得本色渔夫的高明了。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声音已经响起。渔夫的生活与银行家的生活,渔夫的生活与银行家设计的生活,哪一种是最佳的发展模式呢?

我不再读故事了,故事在我心中盘旋。

我想到了,银行家设计的发展之路有疯狂之嫌,因为它疯狂地掠夺着地球上宝贵的资源!我甚至还怀疑,渔夫像银行家设计的那样去做,到了那最后的时候,天空还能有那样的洁净,鱼还能那样随意地钓?人类发疯地追求所谓的发展,不给地球一点喘息的机会,造成的祸害还少吗?据《东北森林状态报告》载,中国的东北林区如果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保护,变成西北沙漠那样的状况也为期不远了,楼兰古城的悲剧就又有可能重演。另据报道,目前全球的绿肺——热带雨林正在衰竭,全球有20亿人在有水球之称的地球上渴盼着水。战争、“非典”……

我又想到了,当代欧洲学者在对目前衡量一个国家经济与社会是否真正进步的最重要指标GDP时说的一段话:“一条公路上两辆汽车对驶,擦肩而过相安无事,几乎对GDP没有任何影响,但如果相撞,GDP马上会说Very good,因为撞车以后伴随而来的是警察处理交通事故、修理汽车或新购置汽车、新闻媒体报道、医院救护等等,这些都可刺激GDP的增长……”最后他发问:“难道这样的增长是人类所追求的吗?”银行家设计的发展之路,难道也是人最好的发展,人类最好的发展之路吗?这故事又常常让我想起小时候听到的故事:人类最初的生活是很安逸的,地上不长杂草,土地有足够的肥力,人们只要播种收获就可以很适意地生活。可人类“空”得没什么地方去,就到处污染环境,上天入地地做了许多不安分的事,上天实在看不过去,随手撒下一把草籽,从此人类就一直忙乎不停。人类是否该警醒自己了?!

《渔夫与银行家的对话》,让我想到了人类发展的“绿色”问题!现在我常常想起这个故事,常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