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书的涨潮日

书的涨潮日

时间:2022-01-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觉得这是读到的台湾散文中最好的作品之一,于是托朋友从台湾带来了他的原著《涨潮日》。隐地十分感慨,父亲一生坎坷,始终期待着生命的涨潮,然而从未看到那一天。他也无法预料,儿子在事业上的成功,才是涨潮日的来临。我读完《涨潮日》,忍不住写了一封信给他。书,构筑我们之间的缘分,凝结跨越海峡的友谊。尽管至今尚未晤面,但我相信,涨潮日即将来临,我们会相聚在一起,作关于书的畅谈……

陈 益

午夜时分,我在酣睡中突然被电话铃声惊醒,耳边传来一个洪亮而陌生的声音:“我是隐地,我是在台北……”我一怔,随即反映了过来,睡意顿消。

于是我们有了很长的一段通话,关于《涨潮日》,关于千灯小园庄,关于我的那本《我的先祖是蚩尤》。

大约是春节以后,我从《台港文学选刊》读到隐地先生的一组文章。他用文学语言将台湾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变迁,勾勒得非常清晰,评判得非常精当。我觉得这是读到的台湾散文中最好的作品之一,于是托朋友从台湾带来了他的原著《涨潮日》。细细读过他充满真挚和坦诚的文字,我惊讶地发现,这位台湾著名的作家、出版家竟然与我居住的昆山有着特殊的关系。1944年他7岁时,曾被寄养在千灯小园庄顾家,直到10岁才由父亲接到台北去。在他58岁时写的诗中,有这样的句子:“有三年/我是学习种稻的少年/在昆山小园庄/冬天结冰的河/承载得起我的穿梭/春天/我在桃花林里捉迷藏……”7岁到10岁,应该是懂事的年龄了,所以他书中几次提到昆山、上海和苏州。到了台北以后,他经历过许许多多的磨难——父母离婚、一次次搬家、饿饭、睡防空洞,接着是当兵,当文学编辑,创办台湾出版纯文学作品颇具盛名的尔雅出版公司。与此同时,他还勤奋地写下了三十多本书,在台岛内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隐地十分感慨,父亲一生坎坷,始终期待着生命的涨潮,然而从未看到那一天。他也无法预料,儿子在事业上的成功,才是涨潮日的来临。

我读完《涨潮日》,忍不住写了一封信给他。信中说,千灯小园庄如今叫灯泾村,那里有南庄、北庄之分。有一个外号叫“小辫子”的人,自称是您的侄子,对您儿时如何在竹林里玩耍的情景仍依稀记得。您当年的邻居,一位记忆力很好的老人,已经92岁了,也仍然记得有一个顽皮的男孩,后来被接到台湾去了,去的时候坐的是飞机,但他现在怎么样,谁也不晓得了。随信寄上了我新近出版的一本书,希望得到您的指点。

没有想到,隐地先生突然打来了电话,电话来得出乎意料的快。

他说,今晚读你的信和书,从8点一直读到11点多,心里非常兴奋,忍不住就打电话给你,打搅你了!你的书写得很好,用那么形象灵动的语言,表达十分深奥的考古题材。如果放在平时,这种题材的书我是不看的,可是现在却放不下来。你这么年轻,就写出这么好的书……

我忙说,不不,已经不年轻了,书写得很一般,还要请您多指教呀!

他笑道,比起我你还是很年轻啊!希望你能够同意,让尔雅来出版这本书,好不好?尔雅有二十几年的历史了,近来出了几本内地的文化大散文,反映都很不错。

没有想到,隐地先生会对我的这本以五千年前长江流域文明起源为题材的文化散文如此感兴趣。

我在电话中提起了成为台商密集区的昆山和小园庄。他略一停顿说,你讲的情况,我都知道,实际上我母亲早就到昆山去过,也托人打听过小园庄,知道当年收养我的顾家伯父伯母都先后过世了,所以也就放弃了去看看的念头。嗨,这些年我在内地东跑西走,却一直没有去昆山,最重要的原因不是别的,而是近乡情更怯啊!现在有了你,也许我会去了。

第二天是星期六,我们又通了一次电话。他谈起了台湾散文的变化,前些年叙事抒情的传统散文已渐渐衰落,文化大散文的兴起,迅速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这与内地的情况很相近,只是内地的散文变化比台湾走得更快一些。

从此我们有了很多的书信交往。他寄来好几种自己写的新书,我也把出版的作品寄去。书,构筑我们之间的缘分,凝结跨越海峡的友谊。尽管至今尚未晤面,但我相信,涨潮日即将来临,我们会相聚在一起,作关于书的畅谈……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政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