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考,改变了我的人生道路

高考,改变了我的人生道路

时间:2022-01-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是镇海中学1966届的初中毕业生。这个题目有很多东西可以写,我从现实生活中的路,写到人生的路,写到革命的路。送走头一年考上大学的几位朋友,又传来消息说我们这一批人仍然可以参加这一年的高考。上班的空隙中,我抽出时间,赶到镇海中学去旁听高考的复习课。记得那一年的高考是在7月下旬,天气特别的热,考场正好安排在我代课的那所学校。头一天下午就有考生中暑,中途被送往医院。

张兆虎

我是镇海中学1966届的初中毕业生。说是毕业生,实际上也没有真正毕业。因为就在我们即将毕业之际,“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串联、“造反”,然后就是知识青年下乡插队落户,连一张初中毕业证书也没有拿到。

1969年的2月,我作为一名插队落户的知青,来到了当时镇海县贵驷公社的田央周大队,从此开始了“面向泥土背朝天”的生活,其中的酸甜苦辣也不是三言两语能够描述清楚的。

从1971年起,中断了五年的大学招生又开始了,但是推荐上大学。我还很清楚地记得,1971年的春天,我们贵驷公社在贵驷中学门口的操场上,隆重欢送第一批优秀青年上大学的情景,心里也是十分的羡慕。不过,我也非常清楚,靠贫下中农的推荐,我即使在生产队里表现再好,这辈子要想上大学也是不可能的。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走上了小学的讲台。

1973年9月的一个下午,我在离镇海有近五十里地的“三圣殿”水库(现在属于九龙湖镇)工地做民工,忽然工地指挥部领导找到正在干活的我,说是我母亲打来电话,家里有急事,要我立即回去。我顾不上问是什么急事,就请好假赶回家去。走了二十里路到骆驼,刚好赶上一辆开往镇海的长途车(当时还没有公交车),回到家里已经是下午五点钟了。

我的母亲是一位小学教师,当时我们一家都住在学校里。当我急急忙忙地找到母亲的时候,她还没有下班,在学校的办公室里。我赶紧问她家里有什么急事,她笑了笑说其实也没什么急事,是要你来当“救火兵”的。我一愣,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旁边的校长也笑了:真的没有其他办法了,只好把你骗来。原来开学不久,学校一位女老师生病住进了医院,到处都请不到代课老师,只能让我来解一下燃眉之急。校长二话不说,就把教材和备课本、学生名册交到我的手里。就这样,第二天我走上了讲台,担任六年级两个班级的语文老师,还代理一个班的班主任,成了一名代课教师。放在水库工地宿舍里的铺盖行李,还是好几天以后利用一个星期天去拿回来的呢!

一个多月以后,那位住院治疗的女老师病愈出了医院,又回学校上班了,“一个萝卜一个坑”,刚刚有点捧热的“饭碗”又要失去了。不过还好,另外一个小学正好需要一名体育代课老师,而且还是顶编制的,我就又换了一个岗位。这样,一干就是四年。

时光过得很快,一眨眼就到了1977年秋。

有一天,一个好消息传来,说是知识青年都可以报名参加高考了。我还有点不相信,再三打听的结果是消息完全真实。这一下我的心又激动起来,一些同事也都劝我去报名参加高考,说一个初中毕业生,就是没有考上也不难为情的,还说我的记忆力比较好,记上几道高考的试题出来让大家开开眼界也是值得的。

就这样,我平生头一次走进了高考的考场。因为报考的人数实在太多了,前前后后加在一起报名的有十几届的学生,因此先是地区初试,通过初试淘汰一批。我没学过高中的数理化,而报考体育专业有年龄限制,不能超过25周岁,而且要没有结过婚的。那个时候我已经超过了25岁的年龄限定,还刚刚当上了爸爸,所以报的是文科。考下来以后,觉得初试的题目并不是太难。在焦急地等待了几天以后,城关镇政府的门口贴出红榜公布了初试合格的名单,其中也有我的大名。

这里还有一个小小的插曲:由于那一次组织高考的准备工作比较仓促,再加上镇海还从来没有组织过高考,缺乏经验,所以第二天下午考第二场的时候,时间排得迟了一些。冬天昼短,到下午5点钟,天已经暗了下来,估计还要考上一个小时,考点的领导决定,马上派人去买来肉包子,用箩筐装着,每个考场进去发,无论监考老师,还是考生,一人两个。所以,考完以后出了考场,不管考好考坏,每一个人都笑眯眯的,还开玩笑说:这一次考试值了!两毛钱的报名费还有两只肉包子可以吃呢!

初试后没有多久,复试就开始了。

复试是由省里命题的,难度好像也不是很大。语文卷的作文题是“路”。这个题目有很多东西可以写,我从现实生活中的路,写到人生的路,写到革命的路。考完以后,自我感觉挺满意的。我们镇海县的一位考生,当时在庄市公社的报道组工作,比我高一届,是一位来自西安的知识青年,名字叫桂维诚,他写的那篇考场作文,听说拿了一个满分,当年他被录取到了杭州大学。不过,我并没有被录取,后来听说是录取“老三届”插队落户的知识青年要求从严的缘故。好在我本来就没有对考上大学抱有多大的希望,所以也就每天按部就班地过着日子。

第二年,刚刚过完春节。送走头一年考上大学的几位朋友,又传来消息说我们这一批人仍然可以参加这一年的高考。经历了头一年的两次高考,我的心已经凉了,不打算再去报名。还是办公室的几位同事劝我:机会不要错过,报名也不要放弃,不然的话,看到水平比你低的人上了大学,以后你会后悔的!去,还是不去?我的思想斗争了好几天,犹豫再三,在报名截止之前的几分钟,鼓起勇气花5毛钱报了名。

这一次,我的复习准备工作做得比较充分。上班的空隙中,我抽出时间,赶到镇海中学去旁听高考的复习课。母校的老师都对我很好,给予了很多的帮助和鼓励。语文是朱道初老师上的,他后来被评上了浙江省特级教师;数学老师是杭州大学毕业的陆碧华,还有比我高两届的镇海中学原高二学生,后来在镇海中学代课的张侃侃老师;历史是我初中的历史老师炎明上的;地理也是我的初中老师孙启垕上的;政治老师我原先不认识,是东北师范大学毕业的女老师冯瑄珍。他们都给了我极大的帮助,没有收过我哪怕是一分钱的听课费!

记得那一年的高考是在7月下旬,天气特别的热,考场正好安排在我代课的那所学校。当时的条件和现在相比真的是差了十万八千里!作为考场的各个教室,不要说空调,就是电风扇也没有一个。头一天下午就有考生中暑,中途被送往医院。第二天下午,别的考场我不知道,反正我们这一个考点,后勤部门特意去镇海冷冻厂运来了不少冰块,用洗脸盆装着,每个教室都放上几盆,用来降低室内的温度。尽管如此,大部分的考生还是汗流直下。还多亏了担任考场服务的那些学生,不停地用井水绞毛巾,递给需要擦汗的考生。

那一年外语考试成绩不计入总分,只是作为参考分。我在初中这三年里,学的是俄语,十二年过去了,早已经忘得一干二净。可是,我还是坚持到考试结束,最后还得了18分!

记得考试成绩出来以后,原先填报的志愿还可以进行改动。我考得还比较好,有人劝我报一个好一点的学校和专业,我想都没有多想,就把原先作为第一志愿的宁波师专改成了浙江师院(现在的浙江师范大学的前身),其余的统统都是师范类的大专院校。这倒也不是我专业思想稳定,实在是因为上师范院校不需要交学费,而且每个月还有20元左右的生活补贴呀!要知道当年我代课的工资也不过30元左右罢了!

接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已经是10月份的事了。

那一天下午,下班之前,邮局把我的录取通知书送到了我母亲工作的那个学校。母亲拆开看了以后,马上打电话告诉我。当时那个激动的心情真的是无法用语言形容!我一口气跑到母亲的学校,看到录取通知书,高兴得晚饭都不要吃了,赶紧拿着通知书给我的那些朋友、同事看,让他们和我一起分享这份喜悦!要知道,当年大学录取的比例只有4%左右,大学生作为“天之骄子”,是绝大多数人都羡慕的!

很快,我被大学录取的消息就传开了,说是镇海城关一校的一名代课老师,教体育的,被浙江师范学院中文系录取了,而且还是一个没有上过高中的初中毕业生。事后我才知道,在我们全县插队落户的知识青年中,以前推荐上大学的和以后高考上大学的,这么多年加起来一共也不到一百个!

也许就是因为来之不易的机会,所以上大学以后,我努力学习,两次被评为校级三好学生,而且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毕业以后,一直在教育岗位上工作到退休。

我深深地懂得:高考,改变了我人生的道路。

张兆虎 镇海教师进修学校退休教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