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李渊错杀刘文静的恶果

李渊错杀刘文静的恶果

时间:2022-0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这表明,地上有响雷,雷鸣地震,所以被称为《豫卦》。“盱豫,悔”是六三的爻辞。从卦画上看,六三为阴居阳位,且在下卦之首。时机成熟后,高祖李渊还犹豫不决。

【原文】

《豫》:利建侯行师。

《彖》曰:豫,刚应而志行,顺以动,豫。豫,顺以动,故天地如之,而况“建侯行师”乎?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豫之时义大矣哉。

《象》曰: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

【译文】

《豫卦》:对封建诸侯来说,出兵打仗是有利的。

《彖传》说:《豫卦》,是一阳爻和五阴爻相应,这表明柔弱者顺从刚强者,刚强者能使自己的意愿得以推行,即顺着自然规律而动是《豫卦》。《豫卦》顺着自然规律而动,天地的运行尚且遵从自然规律,更何况干大事的封建诸侯出兵打仗呢?天地按照其固有的运行规律而动,因此太阳和月亮的运行从来就没有出现过差错,而四季交替循环也从来没有出现过错乱。圣人能够顺应天时而行动,那么在他的统治下政治清明,奖罚分明,百姓都愿意服从他。《豫卦》所包含的顺应天时而动的意义是多么地大呀!

《象传》说:《豫卦》坤在下、震在上,坤为地、震为雷。这表明,地上有响雷,雷鸣地震,所以被称为《豫卦》。先王看到这景象,制作出乐曲来推崇功德,还举行隆重的仪式,把音乐献给玉皇大帝,请自己的祖先和玉皇大帝一起来欣赏。

【启示】

这一卦告诉我们,天下老百姓都归顺了自己,此时,应顺应天时而行动。

【原文】

初六:鸣豫,凶。

《象》曰:“初六鸣豫”,志穷凶也。

【译文】

初六:过于得意忘形,将得凶兆。

《象传》说:《豫卦》初六爻辞说,过于得意忘形,说明他陶醉在昔日的辉煌中,忘记了自己的志向,所以将得凶兆。

【启示】

这一爻告诉我们,过于得意忘形,便会心血来潮,头脑不清醒,容易与凶险相撞。大家都知道喜从悲来,物极必反的辩证道理,我们的生活也不违背这个道理。在《大学》中,古人说:“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告诉我们在欢乐中应有警醒、忧虑,便能有所收获。

【原文】

六二:介于石,不终日,贞吉。

《象》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

【译文】

六二:像夹在石缝里那样老老实实地不动,不到一天就会走上正轨,去占卜将得吉利的预兆。

《象传》说:不到一天就走上正轨,去占卜将得吉利的预兆,这是因为能居中守正。

【启示】

这一爻告诉我们,一个人在被胜利冲昏头脑时,应用古训警醒自己,用各种道义制度规范自己,用忧患意识擦亮自己的眼睛。

【原文】

六三:盱豫,悔;迟,有悔。

《象》:盱豫有悔,位不当也。

【译文】

六三:睁大眼睛看着别人因有所作为而和悦,后悔不已;若再不行动的话,势必后悔莫及。

《象传》说:睁大眼睛看着别人有所作为而和悦,后悔不已,这是由于六三爻不居正位。

【启示】

这一爻告诉我们,应办事果断。

【原文】

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

《象》曰:“由豫,大有得”,志大行也。

【译文】

九四:适当的得意,十分有好处。这样就不会疑心朋友们聚集在一起说不利于此行动的话。

《象传》说:适当的得意,十分有好处,表明其意愿正在大力推行。

【启示】

这一爻告诉我们,适当的得意就是自信,它能使你勇往直前,大刀阔斧地开创自己的事业。

【原文】

六五:贞疾,恒不死。

《象》曰:六五“贞疾”,乘刚也。“恒不死”,中未亡也。

【译文】

六五:卜问有小病,能活很长的时间。

《象传》说:《豫卦》的六五爻辞讲卜问有小病,由于六五阴爻处于九四阳爻之上,这样阴柔就骑在阳刚的头上。但还能活很长时间,由于六五之爻处于上卦中位,其主干还充满了生机。

【启示】

这一爻告诉我们,事物没有绝对的对或错,在权衡利弊时,只要总体上是利大于弊,我们就决定去做这件事。

【原文】

上六:冥豫,成有渝,无咎。

《象》曰:“冥豫”在上,何可长也?

【译文】

上六:黑暗昏聩到了极点,但还心存喜悦,这是因为有成功的希望,不会遭遇凶险。

《象传》说:黑暗昏聩到了极点还得意忘形,像这样的统治者,哪能长久地统治呢?

【启示】

这一爻告诉我们,在你处于极不顺畅时,还应对未来充满信心。

【疑难解析】

盱豫,悔;迟,有悔

“盱豫,悔”的大意是:睁大眼睛看着别人有所作为而和悦,后悔不已。能睁大眼睛看别人做事,本是件可喜的事,而这里却说“后悔不已”,这是为什么呢?

“盱豫,悔”是六三的爻辞。从卦画上看,六三为阴居阳位,且在下卦之首。此时,我们不难看出,这里的睁大眼睛应包括两个阶段:一是睁大眼睛看着一件未知的事,看它是否值得做。由于眼睛是瞪得大大的,所以是太多虑了。二是惊讶地睁大眼睛:别人把这件事干成功了。再联系我们所处的处境来看,我们的未来是个未知的世界,我们都在黑暗中行走,需要我们作出果敢的判断,大胆地跨出去。综上所述可知,六三后悔的原因是:由于他犹豫不决,让别人占尽先机,失去了成功的机会。

“迟,有悔”的大意是:再不行动的话,势必后悔莫及。这就表明,第一次眼睁睁地看着机会从身边溜走,如积极行动起来,还有成功的机会,如总是在后悔中度过,从不付诸行动,则会造成真正的不可弥补的后悔。

冥豫,成有渝,无咎

“冥豫,成有渝,无咎”的大意是:黑暗昏聩到了极点,但还心存喜悦,这是因为成功的希望日渐明显,没有凶险。这是为什么呢?

一则因为物极必反,黑暗马上就要退出历史的舞台,光明很快就要代替黑暗;二则如果你心如死灰,再也不奋斗了,连睁开眼看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的勇气都没有,那么机遇只会与你失之交臂。相反,如果你对前景还不失望,你还会留意身边的每一个机会,自然在时势发生转机,机遇多多的新时期,又能抓住好机遇,实现自己的梦想。

【事例】

“盱豫,悔;迟,有悔”暗示我们,要果敢决策。刘文静深知这个道理,顺应天时,促使李氏果敢决策,帮他们成就了大业。

果敢决策 终成大事

隋朝末年,刘文静做晋阳(今太原)的地方官,当时裴寂做晋阳宫的监守,二人关系相当好。有次夜晚二人同宿,裴寂仰望城墙上的烽火,感叹说:“我们的地位卑贱至极,家中毫无积蓄,现在天下大乱,该怎么办啊?”刘文静笑着说:“世道既然如此,天下大事便可见分晓了。只要我们二人联手,还怕什么地位卑贱呢?”

到李渊镇守太原时,刘文静观察到他有起兵统一四方的远大志向,就去结交他。他又观察李世民,对裴寂说:“这个人可不是常人,他像汉高祖刘邦那样大度,像魏太祖曹操那样神武,尽管年轻,却雄才大略,将来必有大的出息。”

后来,刘文静因与李密联姻而被连累判罪,被押入狱中。李世民认为刘文静是个不可多得的谋臣,就入狱中探视他。刘文静大喜说:“现在天下大乱,非有成汤、周武王、汉高祖、光武帝那样才略之人不能安定天下。”李世民说:“你怎么知道没有呢?恐怕只是平常人不能识别而已。今天我来狱中看你,并非为儿女私情。时事如此,专程来与你商议举兵起义大计,请帮助仔细筹划。”

刘文静说:“现在李密长期围困洛邑,皇帝巡游淮南,大贼占领州郡,小盗占领山泽,数以万计,天下大乱。如果能顺应天时,举旗一呼,则四海响应。如今太原一带百姓为避盗贼,都聚在城中,我做地方官数年,如果要征集豪杰,可得10万人。尊公(李渊)所领的精兵又有数万,只要他一发令,谁敢不服从?这两拨人马一起来,乘虚入关,号令天下,不到半年,就可成就帝王之业。”李世民大笑说:“正合我意。”于是李世民部署安排人马,暗暗准备起义。

时机成熟后,高祖李渊还犹豫不决。刘文静觉得“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见裴寂与李渊交情深厚,想让裴寂劝说李渊,就把裴寂引荐给李世民。李世民在博戏场上设计抓住裴寂,希望通过裴寂劝说李渊起兵。

等到李渊副将高君雅被突厥人打败,李渊获罪被隋廷投入狱中。刘文静和裴寂劝他起义,说:“《易》称‘知几其神乎’。现在大乱已经发生,明公处于被嫌疑的境地。怎么能保全性命?副将打了败仗,上头怪罪,事情如此紧迫,应当早作计议。晋阳这地方,兵马精壮,府库宫中物资充足,靠着这些起兵,可成大业。关中无主,群豪并起,无所适从。明公举兵以图大事,不比在这里做囚徒强吗?”李渊认为有理。

刘文静和李世民经过商议,准备马上起义,恰巧李渊被放了回来。刘文静伪称隋炀帝的诏令,让太原、河西、雁门、马邑等地二十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的人全都充军,年底在涿郡集合,准备征伐辽东。这样,人心大乱,渴望动乱的人更多了。

刘文静便对裴寂说:“你难道没听说过‘先发者制人,后发者制于人’吗?唐公(李渊)名字正与图谶迷信相验合,天下人人尽知,为什么还要拖延,自找祸害。应该劝唐公尽早顺时起兵。”

裴寂害怕,就加紧催促李渊起兵,于是李渊就起兵了。后李渊开大将军府,以刘文静做行军司马。就这样,李渊抢占了先机,打败了隋兵,消灭了异党,建立了唐王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