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孝子对妈妈死后悲痛欲绝

孝子对妈妈死后悲痛欲绝

时间:2022-0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章溢为了保护父亲的灵柩,不顾自己的安全,在熊熊大火边叩头祈天。火被乡亲们扑灭了,没有烧到灵柩。章溢把乡亲们组织起来保护家乡,官府也出兵追杀贼寇。双亲的去世并不代表着孝的完结。章溢对父亲去世后的奋不顾身和母亲去世后的哀伤而逝,都证明了他是一个至孝之人。从此,他侍奉母亲更加孝顺谨慎。他的孝心孝行受到了朝廷的表彰。庾沙弥悲痛欲绝,抱着母亲的灵柩失声痛哭。

【原文】

子曰:“孝子之丧亲也,哭不偯,礼无容,言不文,服美不安,闻乐不乐,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三日而食,教民无以死伤生,毁不灭性,此圣人之政也。丧不过三年,示民有终也。”

【译文】

孔子说:“善于孝养父母的子女,父母一旦过世了,那他们的哀痛之情,无以复加。哭得气竭力衰,不再有委曲婉转的余音。举止行为失去了平时的端正礼仪,言语没有了条理文采,穿上华美的衣服就心中不安,听到美妙的音乐也不快乐,吃美味的食物不觉得好吃,这样的言行动作,都是因哀戚的关系,不由自主。耳目的娱乐,口体的奉养,自然没有快乐于心的意思。

这是做子女的因失去亲人而悲伤忧愁的表现,也是孝子哀戚真情之流露。父母去世后三天,孝子要吃东西,这是教导人民不要因失去亲人的悲哀而损伤生者的身体。哀戚之情,本来是发自于天性,假如哀戚过度,就毁伤了身体。但是不能伤害到生命,不要因过度的哀毁而灭绝人生的天性。这是圣贤君子的为人之道。守丧不过三年之礼,这就是教民行孝,有一个终止的期限。”

百孝图·刻木事亲

【原文】

“为之棺、椁、衣、衾而举之;陈其簠簋而哀戚之;擗踊哭泣,哀以送之;卜其宅兆,而安措之;为之宗庙,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时思之。”

【译文】

“办丧事的时候,应该谨慎地为去世的人把衣服穿好,被褥垫好,内棺整妥,外椁套妥,把他收殓起来。之后,在灵堂前边,陈设方圆祭器,供献祭品,早晚哀戚以尽孝思。出殡的时候,先行祖饯,表示不忍亲人离去。女子抚心痛哭,男子顿足号泣,哀痛迫切地来送殡。至于安葬的墓穴,必须选择妥善的地方,幽静的环境。卜宅兆而安葬之,以表儿女爱敬的诚意。安葬以后,依其法律制度,建立家庙或宗祠。三年丧毕,移亲灵于宗庙,使亲灵有享祭的处所,以祀鬼神之礼祀之,春秋祭祀,表示生者无时不思念亡故的亲人,这是不忘亲恩的体现。”

百孝图·顺母节哀

【原文】

“生事爱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

【译文】

“父母在世的时候,要用爱和敬来孝顺他们,父母去世以后,要怀着哀痛悲伤的心情料理后事,这样才算尽到了人生在世应尽的本分和义务,养生送死的礼仪都做到了,才算是完备了为人子女的孝道。”

【评析】

按孝为德之本,政教之所由生,故为生民之本。孝子生尽爱敬,死尽哀戚,生死始终,无所不尽其极。照这样的孝顺双亲,把父母抚育之恩,可算完满答报了。但是孝子报恩的心理上,仍是永无尽期的。

百孝图·闻耕辍读

百孝故事 章溢——火未焚庐

章溢,字三益,号匡山,别号损斋,明朝浙江龙泉人。他的才华与人品深得知府秃坚不花的赏识。一次,他们在去秦中的路上,章溢突然心有余悸,内心忐忑不安,料想家中有事,就辞别秃坚不花回家。到家后不久,父亲就病逝了。在料理后事的时候,家里又遭了火灾。章溢为了保护父亲的灵柩,不顾自己的安全,在熊熊大火边叩头祈天。火被乡亲们扑灭了,没有烧到灵柩。

百孝图·火未焚庐

后来,贼寇作乱,洗劫龙泉。章溢把乡亲们组织起来保护家乡,官府也出兵追杀贼寇。可章溢却说:“这些贼寇以前都是平民百姓,只因无以为生、饥饿难忍,才落草为寇的。所以,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全部都杀了。”官府听了他的意见,开始贴告示,抚饥民。章溢56岁的时候,因母亲去世,悲哀过度,所以深染疾病而逝。

双亲的去世并不代表着孝的完结。章溢对父亲去世后的奋不顾身和母亲去世后的哀伤而逝,都证明了他是一个至孝之人。虽然逝者已死生者应该节哀,但是孝子的心境又有几个人能够真正体会呢?

吴隐之——双鹤助哀

吴隐之,字处默,是晋代濮阳鄄城人。他容貌很美,善于言谈,广泛涉猎文史,以儒雅著称。他小时候就很独立,有操守,绝不吃不属于自己的饭食。虽然家里很穷,但绝不拿不义之财。在他十多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他悲痛的哭声,引得路过的行人都心酸流泪。从此,他侍奉母亲更加孝顺谨慎。

百孝图·双鹤助哀

母亲去世时,他哀伤的表现甚至超出了礼制的规定,可见他的孝顺程度之高。他家里贫困,没有钱请人吹鼓,每当他哭吊母亲时,就有两只仙鹤飞来鸣叫。到母亲丧期进行祭祀的那天傍晚,又有一群大雁会集在他家附近,当时人们都以为是他的孝心感动天地所致。他家与掌管国家祭祀礼乐的太常韩康伯为邻,韩母每听到吴隐之的哭声,也跟着难过得吃不下饭,并告诫儿子:“你以后当官,一定要推举像吴隐之这样的孝子啊!”果然,韩康伯后来做了吏部尚书,就引荐吴隐之做了辅过功曹。

亲人去世的悲哀是旁人无法劝解的,也是自己无法释怀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是做子女的一辈子也报答不完的,所以对生者尽孝、对死者尽哀,哀伤虽然无法减弱,但是遗憾却可以降到最低。

庾沙弥——先试针灸

庾沙弥,南朝时期颍川鄢陵人,晋代司空庾冰的玄孙。他的继母刘氏得了重病,卧床不起已经很久了。庾沙弥就像侍奉亲娘一样,细心照料,不分昼夜。每次在给继母针灸治病时,庾沙弥都要先在自己身上试针,以防出现意外情况。

百孝图·先试针灸

当继母病逝后,他异常伤心,好几天水浆不入口。开始只吃点大麦面糊,一百天之后,他才吃些稀饭,服丧期间他不吃盐酱。他冬天不穿棉衣服,夏天也不脱丧服,从不出家门,日夜痛哭,邻居都不忍心听到他的哭声。他坐的草垫也被泪水浸湿而腐烂了。继母生前特别喜欢吃甘蔗,他为了纪念继母,以后就没有再吃过甘蔗。

他的孝心孝行受到了朝廷的表彰。梁武帝很欣赏他,让他做了县令,又迁官为邵陵郡王参军。后来,他的生母也去世了,他护送生母的灵柩回家乡,途中需要坐船。当船驶到江中流时,忽然刮起狂风,巨浪猛扑过来,眼看船就要翻了。庾沙弥悲痛欲绝,抱着母亲的灵柩失声痛哭。浪竟然退去了,风也停了,他们的船只安稳地驶向家乡。

死去的亲人不被遗忘想来也是一种幸福。死是对生的一种考验,只有真正的孝子才能经受住这种考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