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管子》的军事思想

《管子》的军事思想

时间:2022-0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很难把《管子》论兵简单归入兵权谋家。《管子》论兵与孙子有很多共同之处。如《幼官》提到的“计必先定”、以明敌情等为“四机”,主张“全胜”、“必胜”、“至善不战”等,都与孙子的军事思想极为相似。当然,是《孙子兵法》来源于《管子》,还是《管子》取自于《孙子兵法》,就是见仁见智的 了。不靠教条的军事理论,是取胜的先机。军中各级的名分要分清楚,是取胜的大事。想要取得胜利,必须有明确严格的军法。

过去很多人把《管子》当作一部兵书,因为书上有大量篇幅讲兵法。除了这篇《幼官》之外,《七法》、《兵法》、《八观》、《参患》、《地图》、《制分》、《九变》、《势》等八篇都是讲兵法,具体到打仗怎么用地图,怎么派遣间谍去侦察。两千多年前的军事著作就细致到这样的程度,西方是不能比的。《汉书·艺文志》把兵书分成权谋、形势、阴阳、技巧四家。“兵权谋”下有个注说:省《管子》等九家,二百五十九(篇),重。作者把《管子》论兵归于“权谋”,而不是“阴阳”。什么叫兵权谋家?“权谋者,以正守国,以奇用兵,先计而后战,兼形势,包阴阳,用技巧者也。”什么叫兵阴阳家?“阴阳者,顺时而发,推刑法,随斗击,因五胜,假鬼神而为助者也。”可见兵权谋包含着兵阴阳的因素,而兵阴阳家也离不开权谋。两者很难严格区分。所以很难把《管子》论兵简单归入兵权谋家。《汉志》所著录的兵阴阳家的兵书俱已失传,但从《别成子望军气》、《地典》等书名,可以大致推想它们的内容。银雀山汉简《三十时》常说某一时节“生气也,以战,客败”,“上六刑,以伐,客胜。下六生,以战,客败”,“杀气也,以战,客胜,攻城城不取”等,可以让我们窥见一点兵阴阳家的蛛丝马迹。兵阴阳家与五行时令是有渊源关系。那么《幼官》五方副图的兵论,显然与兵阴阳家有联 系。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军事著作是《孙子兵法》。《管子》论兵与孙子有很多共同之处。如《幼官》提到的“计必先定”、以明敌情等为“四机”,主张“全胜”、“必胜”、“至善不战”等,都与孙子的军事思想极为相似。当然,是《孙子兵法》来源于《管子》,还是《管子》取自于《孙子兵法》,就是见仁见智的 了。

【幼官·第六章 中方副图】必得(德)文威武,官习胜务。时因,胜之终;无方(本本),胜之几(先机);行义,胜之理;名实,胜之急;时分,胜之事;察伐(功),胜之行;备具,胜之原;无象,胜之本。定独威,胜;定计财,胜;定闻知,胜;定选士,胜;定制禄,胜;定方用,胜;定纶理,胜;定死生,胜;定成败,胜;定依奇,胜;定实虚,胜;定盛衰, 胜。

举机诚要,则敌不量。用利至诚,则敌不校。明名章实,则士死节。奇举发不意,则士欢用。交(考校)物因方,则械器备。因能利备,则求必得。执务明本,则士不偷(苟且)。备具无常,无方应也。听于钞(眇,细微),故能闻未极;视于新,故能见未形;思于浚(幽深),故能知未始;发于惊,故能至无量;动于昌(倡,始),故能得其宝;立于谋,故能实(守)不可故(攻)也。器成教守,则不远道里;号审教施,则不险山河。博一纯固,则独行而无敌。慎号(军号)审章(旗帜),则其攻不待权与(友军)。明必胜则慈者勇;器无方则愚者智;攻不守,则拙者巧;数也。动慎十号,明审九章,饰习十器,善习五官,谨修三官(鼓,金,旗),必设常主,计必先定。求天下之精材,论百工之锐器,器成角试否臧。收天下之豪杰,有天下之称(良)材。说行若风雨,发如雷电。此居于图方中。(中图之副)

“必得文威武,官习胜。”作为一个指挥官,只有威武还不行,还要有德行、有文才,才能学习胜敌之术,成为一个将才,否则只是一介武夫。接下去都是讲具体的胜敌之术:抓住时机,是取胜的最高原则。不靠教条的军事理论,是取胜的先机。“方”就是本本,教条,纸上谈兵。正义是取胜的正途。名实相符,是取胜的当务之急。有了作战计划,还要去实地侦察。军中各级的名分要分清楚,是取胜的大事。下级不管有多高明都得听上级命令,否则即使打了胜仗也要处罚。如果每个人都自作聪明,各行其是,就没法打仗了。统帅一定要清楚属下的功劳,这是取胜的作为。战前要做好各种准备,粮草先行,是胜利的源泉。不露痕迹,是取胜的根本。事情还没做,就弄得天下人都知道,一定做不成事。打仗也一样,出奇兵才是取胜之 本。

想要取得胜利,必须确定统帅的绝对权威。“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就是这个道理。如果皇帝不放心,派一个将帅统率百万大军出征,然后又派一个太监跟在后面监军,就会打败仗。唐代“安史之乱”,官军屡屡打败仗,就是因为如此。想要取得胜利,必须确定军费预算;必须取得正确的情报,掌握敌情;必须确定选调哪一支部队去作战。不同将领带出来的部队适合不同的战役,有的擅长进攻,有的擅长防守。要取胜还必须确定军饷制度,到时候不发饷,军队就没有士气了。必须要确定“方用”,也就是具体战术;确定经纶之理,也就是战略。想要取得胜利,必须有明确严格的军法。逃兵要杀,不然士兵临阵逃脱,靠谁去打仗啊?打胜仗或打败仗,都要事先确定赏罚制度。打胜仗还要靠奇策,出其不意。打仗一定有虚有实,要确定何处实、何处虚,虚实结合。最后要想取胜还必须确定敌我力量的对比消 长。

“举机诚要,则敌不量”,选择战机,必须抓得准,使敌方无法估量你的作战意图。“用利至诚,则敌不校”,运用实实在在的天时地利,敌方就没法抗拒。“明名章实,则士死节”,表彰战功,将士们就会不怕死。“奇举发不意,则士欢用”,出奇招时出其不意,将士们都会乐意。谁都想巧取,不想硬拼,硬拼死伤大。“交物因方,则械器备”,“交”就是考校,要按着本本一一清点战争物资,这样军备一定充足。“因能利备,则求必得”,根据各种专长储备人才,有的精通侦察、有的精通武器、有的精通地理,需要的时候就用上了,临时去找就难求得。“执务明本,则士不偷”,明确职务范围和职权,将士们就不会苟且敷衍了。“备具无常,无方应也”,不能满打满算,要备所不备,才能应对敌方的奇谋。“听于钞,故能闻未极”,注意战争的细节,才能了解长远的战争趋势。“视于新,故能见未形”,见到战事的萌芽状态,才能掌握尚未成形的战局。一旦成定局就来不及了。“思于浚,故能知未始”,想得非常深入,才能预见没出现的状况。“发于惊,故能至无量”,发动进攻时出其不意,才能出乎敌方的预料。“动于昌,故能得其宝”,“昌”,即“倡”,开始。先发制人,才能打胜仗,缴获敌方的武器装备。“立于谋,故能实不可故也”,整个战局深思熟虑过,所以能守,立于不败之 地。

“器成教守,则不远道里;号审教施,则不险山河”,武器准备周全,部队训练有素,就可以远攻,深入敌后。“博一纯固,则独行而无敌”,一支军队道德素养普遍较高,行动一致而坚定,就能所向无敌。“慎号审章,则其攻不待权与”,进攻、撤退都有明确慎重的信号,就不需要等待盟友相助。“明必胜,则慈者勇”,有必胜的信心,有慈悲心的人也会奋勇杀敌。“器无方,则愚者智”,使用武器不按常规,笨人也会变聪明。“攻不守,则拙者巧”,进攻防守力量薄弱的敌军,行动迟缓的人也会变敏捷。这就是兵法战术。最后是讲军队日常训练。“动慎十号,明审九章”,“十号”指十种军号,“九章”指九种旗帜,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时候不该用,都要审慎。“饰习十器,善习五官,谨修三官”,平时要熟练十种兵器,牢记五种战场守则,熟悉鼓、金、旗三种信号。“必设常主,计必先定。求天下之精材,论百工之锐器,器成角试否臧”,各级单位都要有常任指挥官,预先制定各种应变方案,寻找各种精良的材料制作武器,测试工匠制成的武器,比试一下武器质量的高下。“收天下之豪杰,有天下之称材”,网罗招徕天下的豪杰良才。“说行若风雨,发如雷电”,教令的贯彻要像急风暴雨那样不可阻挡,发动进攻的时候要像雷鸣电闪那样的迅 猛。

【幼官·第七章 东方副图】旗物尚青,兵尚矛,刑则交寒(枷)害(辖,古刑具)釱(脚镣)。器成,不守,经不知,教习不着,发不意。经不知,故莫之能圉(围困);发不意,故莫之能应。莫之能应,故全胜而无害;莫之能害,故必胜而无敌。四机不明,不过九日而游兵惊军。障塞不审,不过八日而外贼得闲。由(申)守不慎,不过七日而内有谗谋。诡禁不修,不过六日而窃盗者起。死亡不食,不过四日而军财在敌。此居于图东方方 外。

“旗物尚青,兵尚矛,刑则交寒害釱。”方位东,对应五行是木,军旗和装备用青色,兵器用矛,刑具用枷、辖和脚镣。按照《洪范·五行》,方位不同的兵、刑也都要配合五行。下面还有三幅副图的道理也一样。接下去是讲兵法的几个要素:兵器完好;不墨守成规;兵过境而不让敌军发觉;演练时不拘一格;发动进攻时出敌不意。过境而敌人不知,敌人就无法包围你;进攻能出敌不意,敌人就无法应付;敌人无法应付;我军就全胜而没有损害;敌人无法围困,我军就必胜而所向无敌。不了解四项兵要,不过九天就会军心涣散惊恐。“四机”见于《管子·兵法》篇,包括“敌政”、“敌情”、“敌将”、“敌士”。不注意防御工事,不过八天就会让外敌有隙可乘。不防范内奸,不过七天内部就会出现阴谋。不加强警备,不过六天就会发生窃盗。不犒赏死战的将士,不过四天,我军的财物就会落入敌军之手 了。

【幼官·第八章 南方副图】旗物尚赤,兵尚戟,刑则烧交疆郊(烈日下罚做苦役)。必明其一,必明其将,必明其政,必明其士。四者备,则以治击乱,以成击败。数战则士疲,数胜则君骄。骄君使疲民,则国危。至善不战,其次一之。大胜者积众,胜无非义者,焉可以为大胜。大胜,无不胜也。此居于图南方方 外。

“必明其一,必明其将,必明其政,必明其士。”必须了解敌情,必须了解敌将,必须了解敌方政情,必须了解敌方士气。这就是前面引用《兵法》篇里提及的“四机”。掌握了这四方面,就能够以治击乱,以成击败了。征战频繁,则战士疲劳,连连取胜,则君主骄傲。骄傲的君主驱使疲劳的民众作战,国家就危险了。兵法的最高境界是不需作战而能定胜局,其次是一战而定胜局。所谓大胜,指的是积累多次胜利,胜利而又正义,才算得上大胜。这样的大胜才是真正的无往而不 胜。

【幼官·第九章 西方副图】旗物尚白,兵尚剑,刑则诏昧断绝(斩首)。始乎无端,卒乎无穷。始乎无端,道也。卒乎无穷,德也。道不可量,德不可数。不可量则众强不能图,不可数则为(伪)诈不敢乡(向,对抗)。两者备施,动静有功。畜之以道,养之以德。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故能习(辑,合),习故能偕,偕习以悉,莫能伤也。此居于图西方方 外。

“始乎无端,卒乎无穷”。战争的发动要使人不知有开端,战争的结束要使人不知有尾声。起始不见开端就像“道”,结束不见尾声好比“德”。道是不可量度的,德是不可测算的。不可量度,所以敌军强大也无法图谋。不可测算,所以敌军伪诈也不敢对抗。两者兼而有之,无论动兵或息兵,都能取得有效的结果。养兵要符合道德,这样百姓才会和睦团结,力量才能聚合,聚合就能协同。协同聚合做到极致,那就所向无敌 了。

【幼官·第十章 北方副图】旗物尚黑,兵尚胁盾,刑则游仰灌流(灌水于鼻)。察数而知治,审器而识胜,明谋而适胜,通德而天下定。定(存)宗庙,育男女,官四分,则可以立威行德,制法仪,出号令。至善之为兵也,非地是求也,罚(伐)人是(正)君;立义而加之以胜,至威而实之以德,守之而后修,胜心焚(樊,藩)海内。民之所利立之,所害除之,则民人从。立为六千里之侯,则大人从。使国君得其治,则人君从会。会请命于天,地知(接)气和,则生物从。计缓急之事,则危危(极危)而无难。明于器械之利,则涉难而不变。察于先后之理,则兵出而不困。通于出入之度,则深入而不危。审于动静之务,则功得而无害也。着于取舆之分,则得地而不执。慎于号令之官,则举事而有功。此居于图北方方 外。

“察数而知治,审器而识胜,明谋而适胜,通德而天下定。”考察治兵方法,就可以知道治军水平;检查武器状况,就可以认识战胜原因;懂得谋略,就可以制敌取胜;通晓德行,就可以安定天下。能做到维护宗庙,繁育后代,农工士商四民分业治事,就可以确立权威、实行德政、制定法度、颁行号令了。用兵的最高境界,不是要占领别国土地,而是要讨伐逆子奸臣,扶植合法的君主。实行正义而又能打胜仗,建立权威而又能行德政,守住战果而后进行建设,就能得民心而控制天下。兴百姓所利,除百姓所害,则各国百姓都会服从。齐桓公九会诸侯后,被天子立为侯伯,拥有四方相距六千里的势力范围,三公四辅无不服从。保证各诸侯治国的权限,那么他们就会听命。凡事请命于天,水土合宜,阴阳调和,那么万物也都会顺从。安排好事情的缓急,遇到极度危险也不会陷于灾难。重视武器的作用,遇到灾难也不会惊惶失措。通晓兵先发后发的道理,那么出兵后就不会陷入困境。懂得进退的节度,那么深入敌境也不会陷于危局。认真考虑一动一静的后果,那么就能成功而没有危害。明确夺取和给予的界限,那么占领敌国的领土也没有忧患。严肃号令的管理,举事就可以收到成 效。

读《幼官》就会对阴阳五行思想有深入的了解,不会再简单认为阴阳五行就是算命看风水的。它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是统治中国人思想的。我一开始就讲过,《管子》形而上的学说、有关“体”的学问或者说哲学思想,主要是道论和阴阳五行说两部分。本书把两者分别放在一头一尾讲,不是因为道论重要,阴阳五行说不重要。只是因为连在一起讲的话,读者会觉得枯燥。其实,道论和阴阳五行说的关系不是泾渭分明的,而是互相联系、互为补充的。所以两者并存于管子哲学中绝对不是偶然的。也正因为如此,后来阴阳五行思想逐渐融入了道家思想,尤其是道教的产生,更是明显地吸纳了阴阳五行思想。阴阳五行家的义理,或者说它的灵魂被道家摄取后,自己只剩下“数术”部分,也就难怪现代人在观念里将其等同于迷信 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