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张家口方言几种常见的否定构式

张家口方言几种常见的否定构式

时间:2022-0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就基本否定形式而言,张家口方言和普通话同多异少:都用否定动词或否定副词表达;否定词为“不、没、别”。在张家口方言中,“不、没”都是入声字,舒化后增加开口度并拖长以表示强调。张家口方言涿怀话中,有两个表示不允许做某事的情态否定构式“不许VP”和“不高VP”。

宗守云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上海,200234)

提要:本文讨论张家口方言几种常见的否定构式,包括“不VP”和“没VP”、“别/嫑VP”、“X没有YW”和“X不像YW”、“不许VP”和“不高VP”、“不行VP”。这些否定构式有一定的特色,对这些构式做出描写,可以丰富晋语语法研究。

关键词:张家口方言;否定;构式

就基本否定形式而言,张家口方言和普通话同多异少:都用否定动词或否定副词表达;否定词为“不、没、别”。但有一些否定结构,张家口方言有一定的特色。本文就这些有特色的否定结构作出描写。

一、“不VP”和“没VP”

张家口方言“不VP”和“没VP”的特殊用法很少,如果说语音形式可以算特殊用法的话,那么,张家口方言“不VP”和“没VP”有通过语音变化表达强调的用法。在张家口方言中,“不、没”都是入声字,舒化后增加开口度并拖长以表示强调。例如:

(1)A:他走不走?B:(一般表达)不[pəʔ]走。(强调表达)不[pa:]走。

(2)A:他吃饭没有?B:(一般表达)没[məʔ]吃。(强调表达)没[ma:]吃。

这种通过语音变化来表达强调的用法,符合数量的象似性,即形式上数量越大,内容上数量越大,开口度增加及时间延长,和对内容的强调相对应。

此外,“不”和“没”在疑问句句末以及应答上也有一定的特殊性,当然这是“不”和“没”的特殊性,不是“不VP”和“没VP”的特殊性,这里只是顺便提及。在张家口方言中,“不”用于疑问句句末,是统一的,都是“X不?”或“X嘞不?”。例如:

(3)咱们喝酒不?

(4)你去北京嘞不?

“没”用于疑问句句末,只有涿鹿县城等部分地方存在,坝上各县以及万全、怀安用“没啦”,涿鹿矾山以及怀来县用“没有”:

(5)a你去了没啦?(坝上各县以及万全、怀安)

b你去了没?(涿鹿县城)

c你去了没有?(涿鹿矾山以及怀来)

在张家口方言中,“不、没”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必须用“不X、没X”回答。“没有”可以单独回答。

二、“别/嫑VP”

在张家口方言中,表示劝止意义的否定词有两个——“别”和“嫑”,形成劝止结构“别/嫑VP”。“别”和“嫑”,在坝下地区失去介音i,分别读为[bei]和[bao],在坝上地区声韵还和普通话一样。“别”和“嫑”有时也说成“别介”和“嫑介”,在单独回答问题的时候只能用“别介”和“嫑介”,不能单用“别”和“嫑”,这和普通话不同。“别/嫑VP”的基本意义是表示劝止,此外还可以表示警告、担心。

(一) 表示劝止

劝止包括两种情形,一是对正在进行的行为进行劝止,是“现场性劝止”;二是对可能出现的行为进行劝止,是“预见性劝止”。“嫑”一般只用于后者,“别”则既可以用于前者,也可以用于后者。例如:

(6)(看见学生正在捣乱)别/*嫑捣乱!

(7)(觉得学生可能会捣乱)别/嫑捣乱啊!

正因为“别”可用于现场性劝止,“嫑”只用于预见性劝止,所以“别”的劝止语气较强,“嫑”的劝止语气较弱。

(二) 表示警告

“别/嫑VP”还用于警告,相当于“小心”。从构成看,“别/嫑”后面不仅可以是VP形式,还可以是小句形式甚至复句形式。例如:

(8)别/嫑摔倒了!

(9)别/嫑把炕跳塌!

(10)早点去吧,别/嫑他们骂你的!

(11)现在就走,别/嫑人家到了你还没到。

北京话“别VP”也可用于警告,而且“别”后面也可以是小句形式或复句形式。

劝止是针对行为的,警告是针对结果的,而行为和结果总是相关的,这样,“别”在表达劝止和警告意义上就有了相关的联系。例(8)的背景是,说话人发现对方正在冰上行走,或者预见对方会在冰上行走;例(9)的背景是,说话人发现对方正在炕上跳,或者预见对方会在炕上跳。说话人对这样的行为进行劝止,同时还会提醒或警告对方可能会出现某种消极的结果:

(8’)别/嫑在冰上走,小心摔倒咾!

(9’)别/嫑在炕上跳,小心把炕跳塌!

如果是对方正在进行某个行为,由于这个行为是交际双方共知的信息,说话人即使不说出来,也不影响交际,因此“在冰上走”、“在炕上跳”可以不在话语层面出现,两个小句可以整合成一个句子,于是就成为例(8)(9)这样的形式。至于例(10)(11),应该是“别/嫑VP”类推扩展的结果,由VP而扩展到小句形式或复句形式,意义在某种程度上也有所弱化,由警告趋向提醒。

(三) 表示担心

普通话“别VP”或“别S”可用于揣测。用于揣测时,常常用“别是”或“别不是”这样的形式,二者正反同辞,而且都已经词汇化。例如:

(12)他怎么还不回来?别是出事了吧!

(13)他怎么还不回来?别是还在干活吧!

这两例都表示揣测,但又有所不同,例(12)是消极揣测,例(13)是中性揣测,高增霞(2003)把前者的“别”处理为担心—认识情态标记,后者处理为认识情态标记。把“别”处理为情态标记,是正确的,请看下列事实:

(14)a别是他明天在北京举行婚礼吧!

b他别是明天在北京举行婚礼吧!

c他明天别是在北京举行婚礼吧!

d他明天在北京别是举行婚礼吧!

很明显,这里的“别是”是一个对焦点敏感的算子,在句中位置灵活,可以游移。

但是,例(12)、(13)的差异只是语境赋予的,和“别”的性质无关,因此二者应该都作为认识情态标记,没有必要分出两种不同情形。

在张家口方言中,“别/嫑VP”只用于表达说话人担心,不表达揣测意义。例如:

(15)他咋还不回来?别/嫑出事呕!

(16)他咋还不回来?别/嫑还在做活呕!

例(15)、(16)都是消极事实,无论出事还是在做活,都是说话人不希望发生的,说话人用“别/嫑VP”表达担心的情态。

揣测和担心都是警告隐含义显化导致的。拿例(8)、(9)来说,当说话人看到对方在冰上走、在炕上跳,一方面,说话人揣测会出现摔倒、把炕跳塌的结果;另一方面,说话人也担心对方摔倒、炕被跳塌。对说话人来说,可以做出两种选择,一是针对对方,提出警告;一是针对自我,表达揣测、担心。前者“别/嫑VP”用来表达警告意义,后者“别/嫑VP”用来表达揣测、担心意义,只不过在普通话中出现了揣测意义,而在张家口方言中出现了担心意义。

三、“X没有YW”和“X不像YW”

普通话否定比较句主要有三种形式:X没有YW、X不如YW和X不比YW。例如:

(17)张三没有李四高。

(18)张三不如李四高。

(19)张三不比李四高。

例(17)、(18)用于非预期否定比较,例(19)用于反预期否定比较(吴福祥2004)。例(17)倾向口语性,例(18)倾向书面性。

张家口方言否定比较句主要有两种形式:“X没有YW”和“X不像YW”。前者和普通话用法相同,后者例如:

(20)张三不像李四高。

例(20)既可以用于非预期,也可以用于反预期,都具有较强的主观性色彩。相比之下,例(17)客观性比较强。因此,在张家口方言中,“X没有YW”和“X不像YW”的差异在于,前者倾向于客观陈述,后者倾向于主观表达。一般地,在客观陈述性语境中,极其倾向用“X没有YW”。例如:

(21)扁担长,板凳宽,扁担没有(?不像)板凳宽,板凳没有(?不像)扁担长。

(22)秋天没有(?不像)冬天冷。

但在主观表达性语境中,用“X没有YW”和“X不像YW”都可以。例如:

(23)他可是不像/没有他爹能干。

(24)教授还不像/没有副教授水平高嘞。

这是因为,客观性语言成分可以通过语调、重音等手段实现主观化,从而表达主观情态,而主观性语言成分由于已经固定,不适合再用于客观陈述性语境。

四、“不许VP”和“不高VP”

张家口方言涿怀话中,有两个表示不允许做某事的情态否定构式“不许VP”和“不高VP”。“不许VP”和普通话用法相同。“不高VP”,“高”是记音,不是本字,笔者推测本字可能是“敢”,但没有证据;复旦大学陶寰教授告诉笔者应该是“教”,无论从语音联系还是语义联系上都说得通。

先说“不许VP”。“不许VP”就是“不允许VP”,可以用于规定、约定、威胁、命令等。例如:

(25)用药期间不许吃油腻食物。(规定)

(26)打牌输了不许没好气。(约定)

(27)不许动!(威胁)

(28)你们不许拿群众一针一线!(命令)

在句法上,“不许”一般后接VP,但也可以在句首,后接S。“不许”还可以作为“提升动词”,并作为“焦点敏感算子”在句中游移。例如:

(29)a不许他们明天回家。

b他们不许明天回家。

c他们明天不许回家。

例(29)a“不许”位于句首,后接小句。例(29)b“不许”是提升动词,“他们”本来是小句主语,还存在一个言者主语“我”,由于言者主语不出现,小句主语提升为句子主语,即“我不许他们明天回家”,“他们”提升,“我”脱落,于是成为例(29)b,“不许”为提升动词。例(29)a—c,“不许”在句间游移,位置不同,焦点也不同,因此“不许”还是对焦点敏感的算子。

再说“不高VP”。“不高VP”也是“不允许VP”,但只能用于约定,不能用于其他。“不高VP”用于比赛、游戏、打赌等的约定。例如:

(30)(打牌时)咱们先搞好,不高奸,不高没好气。(咱们先约定好,不许耍赖,不许生气发火。)

用于约定时,“不许VP”和“不高VP”可以互换,意义不变:

(31)打牌输了不许/不高没好气。

总之,“不许VP”是泛用性禁止意义构式,“不高VP”是约定性禁止意义构式,二者用于约定可以互换,其他用法只能用“不许VP”。

五、“不行VP”

张家口方言的“不行VP”有两个用法,其一义同“要不”,其二义同“不妨”,都是用来表建议的。例如:

(32)他不听话,不行扇他两个逼兜。(他不听话,要不扇他两个耳光。)

(33)反正这会儿没事,咱们不行出去走走。(反正现在没事,咱们不妨出去走走。)

“不行”和“不妨”语源意义恰好相反,“不行”是不可以,“不妨”是可以,但二者表达相同的意义,是很有趣的语言现象。这是“不行”逐步虚化发展所导致的。

“不行”本来是个短语,表示“不可以”,可以单独回答问题,也可以做谓语,做分句。“不行”向“要不”义发展,是在一定的句法语义条件下实现的,其句法语义条件是,单独用作假设复句的前分句。例如(CCL语料库):

(34)请你相信我,我一定想办法使我们在一起,如果不行,我情愿回思茅或乡里工作。

(35)我的孩子阿斗,您认为可以辅助,就辅助他;如果不行,您就自己来做一国之主吧。

由于整个复句是正反对照性的,后面是假设性否定,即使“如果”不出现,对方也完全可以理解为假设意义,因此,“如果”可以不出现,“不行”紧附在后一分句上面,成为紧缩句,形式上是一个分句:

(34’)请你相信我,我一定想办法使我们在一起,不行我情愿回思茅或乡里工作。

(35’)我的孩子阿斗,您认为可以辅助,就辅助他;不行您就自己来做一国之主吧。

例(34’)和例(35’)不同,前者是决定性言语行为,是说话人的自我表态;后者是建议性言语行为,是说话人向对方做出建议。前者“不行”相当于“不然”,后者相当于“要不”,张家口方言的“不行VP”相当于“要不VP”的用法,正是在后者的基础上产生的。例(35’)“不行”处于过渡状态,既可以作为紧缩复句的分句,理解为“如果不行”,也可以作为副词,理解为“要不”。例(35’)还是正反对照的句子,如果不在正反对照的语境中,只有单纯的建议,“不行”就彻底词汇化为表示建议的副词,相当于“要不”。“要不”既可以在句首,后接S,也可以在句中,后接VP。例如:

(36)不行咱们一起走吧!

(37)咱们不行一起走吧!

“不行”作为表建议的副词,如果在句中后接VP,那么VP既可以是语气强烈的行为,也可以是语气委婉的行为,前者只能理解为“要不”,后者则可以理解为“不妨”。例如:

(38)不行赶紧离开!

(39)咱们不行出去散散步!

例(39)可以理解为“不妨”,而且这是最为适宜的理解,如果理解为“要不”,似乎更适合疑问语气,是征求对方意见的时候。

综上,“不行”本来是表示“不可以”意义的短语,单独用作假设复句前分句的时候,为进一步虚化提供了句法语义基础。当“如果”不出现的时候,“不行”附着在后一分句上成为紧缩句,如果适逢建议性言语行为语境,就可以理解为表建议意义的副词。当离开正反对照语境时,“不行”就彻底副词化,表建议意义。“不行”如果在句中后接VP,而且语气委婉,就可以理解为“不妨”。

参考文献

高增霞 2013《汉语的担心——认识情态词“怕”“看”和“别”》,《语法研究和探索(十二)》,商务印书馆。

吕叔湘主编 1999《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商务印书馆。

吴福祥 2004《试说“X不比YZ”格式的语用功能》,《中国语文》第3期。

【注释】

[1]本文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张家口晋语语法成分及其演变研究”(15FYY016)以及上海市高峰学科计划建设项目资助。本文在“汉语方言类型研讨会·2015”(复旦大学,2015年11月27至30日)交流,得到与会学者指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